里约奥运会跳绳表演:宋庆龄:到上海是“回家” 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51:45

宋庆龄:到上海是“回家”

2011年6月24日   24:24-解放周末·装饰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恍若绿波中的航船


窗上的帆船装饰


一切依旧,仿佛不曾离去


洒满阳光的走廊


  本报记者 顾学文

    宋庆龄曾经说过:“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家,就是有爱的那个地方。上海不仅是宋庆龄的出生地,更留下了她对孙中山的伴侣之爱,对妇女儿童的关切之爱,对和平统一的博大之爱。

    走访宋庆龄在上海曾经的家,隔着时空,仍能感受到她温柔、坚持、隽永的爱。

■客厅壁炉边,有一幅孙中山写给宋庆龄的字,“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生死”

    繁华的淮海路以南,静谧的思南路东侧,香山路7号,挂着“孙中山故居”的牌子,但更本质的,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家。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入住这幢欧洲乡村式的小洋房,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1925年,孙中山逝世,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直到1937年。自1915年结婚到1925年孙中山逝世,孙中山与宋庆龄相守在一起的日子只有短短的10年,显然,莫利爱路29号是他们爱情生活主要的见证地。即使是伟大的爱情,也有平常生活的甜蜜与平淡。

    这是一幢近代独院式花园住宅,两层,砖木结构,是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给孙中山的。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原样布置。

    客厅很宽敞,木地板踩着给人厚实的感觉。孙中山曾在这里接待、会见了无数客人,其中有青年学生,普通百姓,还有各国驻华大使和政治家。1924年底,孙中山离沪北上前在这里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客厅壁炉边,有一幅孙中山写给宋庆龄的字,“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生死”。读着力透纸背的“共生死”三字,记者仿佛看到,1922年6月16日的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在叛军炮轰大元帅府的危急关头,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她让孙中山先撤离,自己率卫队坚守作掩护,直到确认孙中山已脱险才撤离。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历经生死考验,重聚莫利爱路29号。

    上楼,见到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卧室和相邻的书房。陈设都很简单,却自有一种优雅的气度。卧室门边的靠背沙发是孙中山最喜欢坐的地方,他在那里思考、口述,宋庆龄就坐在窗前的斜板写字台前,用英文打字机做记录。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们能有幸成为他们的邻居,彼时彼刻,远远望去,他们定然像一对寻常夫妇,淡然却亲密。不寻常的是,孙中山在这里写就的是《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溘然长逝,弥留之际,他以“和平、奋斗、救中国”几字交代宋庆龄,其余留给她的就是莫利爱路29号这个家和书籍、衣物,因为孙中山“尽瘁国事,不治家产”。

    但,有爱就足够了。

■她亲自布置居室,使楼也具备了主人的典雅气质

    多年之后,宋庆龄回到了上海。她把莫利爱路的寓所让出来,用作“国父纪念馆”,又将宋家老宅拿来开办幼儿园,至此,她竟在上海居无定所。后来,淮海中路1843号成了她的新住处,直到1981年去世,这里一直是宋庆龄的家。

    整个院落呈长方形,院落中央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红瓦白墙、假三层的欧式小楼,始建于1920年。楼前绿草如茵,远远望去,小楼就像是一艘停泊在绿波中的航船。小楼最初的主人正是一位希腊籍船主。许是为纪念自己的航海生涯,他将住宅外形设计成了航船。不仅如此,一些细部设计也不忘呼应主楼的船形外观:屋顶上的烟囱设计成轮船的风管状;避雷针犹如轮船的桅杆;细心观察,还可发现鱼形风向标以及百叶窗上的帆船、铁锚等图案。

    楼前草坪的四周环绕着30多棵百年香樟树,葱茏苍翠,四季如荫。宋庆龄喜欢在这里散步休憩,也喜欢在这里举行茶会招待来宾,特别是妇女代表和福利院的孩子们。

    走进小楼,先是一个过厅。即使是过厅,宋庆龄也将之布置得高贵典雅,陈设着林伯渠的石刻“百鸟朝凤”和徐悲鸿的国画“双马”,还有一幅宋庆龄出访前苏联时自己买回来的油画“冬日”。她为在此等候的客人准备了很多书,放在墙边小小的书架上。

    过厅连接着客厅,宋庆龄常在此会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国宾客:1949年6月,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来这里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7年4月,也是在这个客厅里,她郑重地向来看望她的刘少奇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1961年5月,毛泽东来看望她,在客厅里留下合影……客厅沙发区的旁边有一套上海市人民政府送的中国第一代组合音响。

    宋庆龄喜欢用各国朋友所送的礼物来布置餐厅:有印度尼西亚苏加诺赠的铜剑,朝鲜金日成送的刺绣“春香传”,还有母校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颁给她的银盘……宋庆龄对烹饪情有独钟,有时她会系上围裙,照着食谱试制;她会问来访的外国朋友喜欢吃什么,然后亲自下厨,给人们一份惊喜。在宋庆龄北京故居的书架上,至今仍放着《纽约时报》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以及其他各种风味的食谱,甚至有少见的犹太食谱。

    二层是宋庆龄的卧室及办公室,还有保姆李燕娥的卧室。宋庆龄卧室里摆着一套藤木家具,是在她结婚后父母补送的嫁妆。宋庆龄十分珍爱这套家具,整整用了60多年,不愿更换。床边的老式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的遗物,宋庆龄喜欢坐在那儿看书。

    办公室与宋庆龄卧室之间,原本是卫生间,宋庆龄将之改成了打字间。办公室书桌上放着文具和大量的书籍。她是位温婉、优雅的女子,却也是位坚韧的战士,无论是与孙中山一起,还是在孙中山逝世后的数十年间,她都以自己的爱心与智慧战斗着,建设着。她在这间办公室里写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解放斗争中的中国儿童》、《新上海的诞生》等文章。室内放着一架钢琴,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她常会一面弹钢琴,一面哼唱小时候听父亲唱过的一些老歌。但她从未在公众场合弹奏过。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她用这10万卢布创建了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医院。

■书籍,总是室内装饰的主角

    无论是在莫利爱路,还是在淮海中路,书,总是室内装饰的主角。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家中到处是中外图书,有5000册之多。从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思想的现代和兴趣的广泛。

    在淮海中路的家中,宋庆龄还建鸽棚、养鸽子。她不只喜欢看鸽子飞翔时的优雅,更因为孙中山生前喜欢鸽子。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养它们,鸽子只要听到她的呼唤,就会飞回来,聚拢在她的身边。鸽子象征着和平,她曾把鸽子送给国际友人,一如她倾尽一生所做的,传播和平的种子。她去世后,这群鸽子依然留在花园里,渐渐地,竟有100多只。

    宋庆龄还爱花,精心护理园中的花草。

    她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时间在淮海中路1843号是静止的,日历停在了1981年的5月29日,孙中山曾用过的八音钟停在了20时18分。这是宋庆龄逝世的时间,虽然她“走”在北京的寓所里,但上海的“娘家人”依然把时间停在了那一刻。在她90年的生命历程中,有50年是在上海度过的。相比那贵气的北京醇亲王府(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上海的家更吻合她的气质。

    那条洒满阳光的走廊和围墙边的香樟树,是个惹人沉思的好去处,仿佛见宋庆龄站在那里说,“我同上海有特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