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女排金牌:人情世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8:58
百科名片
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 语出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
目录
成语资料成语出处成语相关成语示例日常举例成语总结
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人情世故
【汉语拼音】 rén qíng shì gù
【词语解释1】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经验
【字词解释1】
世故:处世的经验
【字词解释2】 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人情这两个字,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
故:事情
世故:世界上这些事情
【成语性质】贬义词 有些人用作褒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另外写法】世故人情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1、宋·文天祥《送僧了敬序》:“姑与之委曲于人情世故之内。”
2、元·戴表元《故玉林项君墓志铭》:“君少历艰险,长径离折,精于人情世故。”
3、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可惜你满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
4、现·冰心《忆读书》九自然段:“这又是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编辑本段成语相关
[1] 不管是为政或者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
1、讲到人情世故,中国人现在往往把这个名词用反了,这是很坏的事。如果说“这家伙太世故了!”便是骂人。尤其外国人批评中国人,几年前在《中央日报》我就看到这样的文章,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这里一般年轻人的反应,认为这个外国人的文章写得十分透彻,我说你们不要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留学二三年,就能懂中国文化,你们都是干什么的?几十年的饭是白吃了。中国文化一直在讲人情,所谓“人情”,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提着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左邻送到右舍,在外面送来送去地转了个八月,说不定又转回来物归原主了。这只是情礼的象征,中国文化所讲的”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人情这两个字,现在解释起来,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等学问都在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
“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故”就是事情,“事故”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但现在反用了以后,所谓这家伙太“事故”,就是“滑头”的别名;“人情“”则变成拍马屁的代用词了。就这样把中国文化完全搞错了,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更不对。
2、人情世故所产生的政治哲学思想
为政以“德”为本,再以学来培育”诗“的温柔敦厚的精神,是不是就具备了为政的条件了?不然!不然!就好像一个军人,把中外古今的军事思想都翻遍了,但是连枪怎么放都不会,二等兵、上等兵是怎么回事也不晓得,这等人充其量只能当个参谋,绝对不能带兵上战场的。所以《论语》行文的气势轻轻一转,把孔子的简略自传编进来了。也就是告诉我们,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
我曾讲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过中国的四个字———“安居乐业”。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论都没超过这四个字的范围;都不外是是人如何安居;使人如何乐业。同时我们在乡下也到处可以看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八个字,现代一般人看来这是非常陈旧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如果真正能够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来说,无论是什么政治理想都达到了。而这些老古董,就透彻了人情世故所产生的政治哲学思想。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1、他从小就在外面闯荡,所以对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2、《南怀瑾选集》第一卷(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的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是很高兴的。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为圣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
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编辑本段日常举例
这里例举出对于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用到的日常生活中的18个人情世故,而这些人情世故也经常被很多年轻人忽略。
1、即使不是大人物,我们也经常能用请教的态度与口吻与他们说话,因为人不可貌相,很多实用的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与工作中。
2、在吃饭的场合做主动做点菜者,不适合请主人与主宾点菜,因为那不是尊贵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请注意询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只管点自己爱吃的东西。但是这需要平时研究菜单,积累点菜的经验。
3、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注意哦,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尽量在私下场合,而对于一般朋友与同时则应公开赞扬。
4、在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也不要假意否认,合适的方式是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5、学会使用便条,包括借条、领条、请假条、申请信,如果你很主动地使用这些便条会让其他人感到你很规范,而且如果你懂得请其他人这样做,你和未来更好与他们有凭有据地与他们打交道。会写便条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6、即使你不是服务人员,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开的时候主动倒水,会让朋友与同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的朋友与同事很有威望。这会让你的朋友与同事特别感谢你的姿态。
7、虽然你觉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于不耻下问,也要做到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对你表现出亲和,因为他们这样表现往往需要特别的努力。
8、记得在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热情地帮助接听与记录电话、接受信件、传递信息,对团队的同事与同学,提醒他们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9、在征询了别人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看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坐在别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10、出席别人需要有邀请,如果不能出席应提前通知,迟到的话要在适当的时间点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后要解释,带未经邀请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11、不适合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别人的礼品不管是不是喜欢要表示感谢,因为送礼者会很在乎你的反应,不适合把一处的礼物转送给另一处,尤其还保留原来送礼者的符号与痕迹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了。
12、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
13、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都要保持微笑,体贴地招呼下那些内向的、不为人注意的、可能有点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对弱势者的帮助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在其他社会场合,对于社会地位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时,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现出的不适感与负面表情。尽量主动向社会地位较低者打招呼。
14、有好东西吃的时候不要吃独食,主动地告诉他们你知道的好消息,在有好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别人。
15、有人做错了事情或者你发现其他做错了事情,不要用情绪性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要注意就事来评价,避免评价了别人的人格、个性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能提出解决方案,批评就更有建设性。也不要只有批评,批评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如果批评时能比较幽默,往往负面效果就更少。被批评或者遇到尴尬的时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设性。
16、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在另外很多时候,如果问题争执不下,也不要继续火上浇油,冷静下来,多收集一些数据材料与想更明白点再说。
17、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时候,用“争取”与“尽量”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
18、虽然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尽量不谈回报地先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样就赢得了在心理上比别人优越的债权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编辑本段成语总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仁、仪、礼、智、信”,五常,其中“礼”又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最重要的一项。古人又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要懂得人情世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礼”。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个人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与适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