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时间:制度养老的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21:48
“未富先老”是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担忧。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78亿,预计“十二五”将超过2亿。

  “加快养老制度建设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只有从依靠家庭养老或储蓄养老逐步转向“制度养老”,才能切实减轻未来中国的养老负担。

  “制度养老”能给百姓多少实惠?

  在为养老保险“全覆盖”叫好之时,也有人提醒说,相对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还不高。

  根据最新政策,可以粗略算一笔账:在全国尚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的5000多万城镇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约有2000万,随着养老保险“全覆盖”,他们不用缴费就可每月领取不低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另外约3000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以最低每年缴100元、最少缴15年计算,加上政府给予的补助,年满60岁后每人每月最少能拿到69元养老金。

  客观地说,在当前物价水平下,目前的标准确实较低。

  “100元,现在能买10斤猪肉。15年后,我们拿到100元养老金的时候,还能买到10斤猪肉吗?”一位中年人这样问记者。

  “个人缴费部分的"低门槛",考虑到了部分居民、特别是城镇非从业居民的负担能力。”周天勇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把养老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不仅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

  事实上,这个养老制度是有弹性的。目前缴费标准设了10个档次,最高可达1000元,而且地方政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个人想享受更高的养老待遇,可以早缴费、多缴费、多积累。

  低水平、广覆盖,就是为了把“制度养老”先搞起来。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沈春耀所说,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逐步解决保障水平低、标准待遇不公平等问题。

  周天勇说,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制度养老”封顶和起点的标准可以适时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制度养老”背后还有多少难题待解?

  当前,因为养老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难题,如标准较低、保值增值、转移接续、社保卡联网,对少数城乡中青年人可能吸引力不足,如何调动全民参保积极性,是一个新课题。

  “由于养老金支付具有长期性,在经济增速较快和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基本养老金保值增值。”郑秉文表示,有关部门应加紧完善基本养老金市场化投资方案,既保障安全,又提高收益率。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一直是个难题,造成农民工等普通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退保现象。为此,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应把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居民统筹考虑进去。”郑秉文表示,目前三项城乡养老制度之间如何衔接转换,仍需深入研究,积极稳妥地提出具体办法。

  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安全性、社保卡能否联网等,也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正是因为仍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国务院在部署这项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搞强迫命令。

  为调动全民参保积极性,国务院要求各地运用好财政补贴这个引导杠杆,搞好服务,让群众看到实惠,努力扩大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