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到北京多长时间:- 艰难的文化寻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5:51

艰难的文化寻求

赵 玫


  21世纪文化的主流,是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如今中国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经济发展在成为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基础的同时,也成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某种动力。以中国唐代诗歌和欧洲“文艺复兴”为例,经济的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的活跃和艺术的繁荣。历经290年的大唐王朝,就曾造就了不胜枚举的大思想家和大诗人;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影响了欧洲的文明进程,甚至影响了整个人类。

  所以任何一次社会的前进,文明的崛起,都离不开精英之士的提倡和引导。在中国,孔子的儒学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进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的进步。胡适等文化精英在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影响之深,乃至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格局。而梁启超所倡导的创建民族新文化的设想,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总之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物质的繁荣开拓了人们生存的空间。由此带来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诸多改变,无疑为文学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在中国,文学传统从来注重“文以载道”,所以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一直是重要的。然而今天的文学却变得边缘化,甚至可有可无。虽然作家们依旧坚守着文学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文学是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自由、美好和尊严,能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道行为的渴望,但文学本身,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滑上了日渐式微的下坡路。

  在经济发展中,当下的文学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来自于网络、传媒等“泛文化”的冲击。如今这种浮泛的文化媚俗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种种新奇怪异的文化样式虽然能博得掌声,但多数缺乏人文精神的深层关照,已是无可否认的现实。

  因此挑战也直接来自“市场化”的冲击。市场化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诸多出版物低俗浅薄,一些被市场“看好”并畅销的作品,往往已悄然丧失了文学的品格。而另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却受到“市场”的冷遇乃至拒绝。

  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不同。优秀的作品很难完全用金钱来衡量。一些有着深邃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也许并不畅销,但却具有拓展人的精神生活的质地与力量。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阅读不能向畅销书投降。文学不仅仅要满足大众的需求,更要有一种经典意识。只有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才能从本质上引领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一个作家怎样才能既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又经得起岁月的沉淀?既能被众多读者接受,又能坚守人文精神?当今社会,“市场”是衡量文学的唯一标准吗?而在时下的读者中,雅俗真的能共享吗?于是在这样的挑战面前,我们更需要呼唤精英文化。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和现代科技一样,我们是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我们迎来今天思想开放、创作自由的时代,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捷径。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现在仍在大量使用的诸多文学概念、创作手法及批评词汇,都是国外文学精英在他们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充满革命性甚至颠覆性的劳作。没有创造性也就丧失了最可宝贵的生命力。目前中国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一种说法认为多元就是文学的主流。多元固然是一种趋势,但就整个文学发展来说,这种多元的状态似乎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进步。因为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次文学的进步都是以里程碑式的变革为标志的。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然而今天,我们在多元所导致的各自为政中,似乎看不到文学的激情和进步。所以多元和进步应该是两个概念。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寻找新的写作方式,就是为了能找到那些进步性的元素,而避免仅仅满足于多元的表象。

  这些年对我来说,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探索的姿态写作。有意识地将小说停留在精神层面上。我希望我的小说里能有“艺术性”贯穿始终,能有诗一般的意象,于是在描述中努力尝试着,让语言变得比故事更重要。

  最后请允许我再度引用塔科夫斯基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的时代。我们中间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必须是一个一贯负责任的人。其中原因很多,例如没有理想,或沉浸于物质享受。为此,必须唤醒人的自尊感。必须表现,当一个人诚实做事的时候,他是美丽的,而他的命运也应该是向前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