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吹气跟验血差:白领缘何频发‘过劳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7:03
                     白领缘何频发过劳死?

  

 

  一,白领频发过劳死

   白领(white-collar worker)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相对应。换而言之,可以理解为:白领阶层的人,多有较高的学历,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每天忙忙碌碌;工资收入不菲。

Karoshi源自日语“过労死”,即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一些人进而出现致命性的疾病,导致死亡。2011年“过劳死”已经威胁到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每年约有60万过劳死。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难怪近年来媒体有关白领过劳死的报道屡见不鲜了。事实上,过劳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据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在深圳,伴随着特区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低2.1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 

2011年4月上旬,相关调查表明“过劳死”威胁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目前,我国大城市白领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过劳死”不仅威胁着生产线上劳作的普通职工,还呈现出向高科技领域、“白领”阶层蔓延的趋势。

  面对这一串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一位医学专家一语道破玄机:“他们缺乏健康智商!”由此,导致他们恣意挥霍精力,透支健康,对不断出现的危险信号漠然视之,其结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泽,甚至过早坠入死亡的深渊。

二.白领缘何频发过劳死?

  1. 负担过重: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加点等,透支了他们的身体。有人以 “你平均每天加班几个小时”为主题发起了网络投票,超过1800人参与的投票显示:13%的人平均每天加班1小时,16%的人每天加班2小时,11%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35%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75%的上班族要加班。白领,看似“身光颈靓”,稳坐办公室叹空调,但其实许多每天拼命奔跑在经济线上的白领,过的是“年轻时拿命换钱,年龄大后拿钱换命”的生活。而越来越多见诸报端的“过劳死”案例,却使这些白领白白地成了企业发展的炮灰。白领一族,因而有了一个代名词:白领炮灰团。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一个小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工作上留任的压力、升迁的压力、上司的压力是白领们办公室中的“三座大山”,而生活中白领们还要面临择偶的压力、买房的压力、健康的压力。

   2.漠视健康:白领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人较多,不能及时就医,积劳成疾,以致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从白领自身方面讲,一是缺少保健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出现轻微不适或小病症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少运动、抽烟、喝酒、熬夜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三是饮食无度、暴饮暴食,因工作需要陪吃陪喝,尤其是大量酗酒,无法克制,严重损害了健康。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3.环境恶掠:有些职工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高寒、高温、高湿的工作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原因,损害了白领的健康,有的线形成亚健康状态,继而导致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引起死亡;或者这些因素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都能引起心律失常。

精神紧张为何会让心律失常?

因为窦房结这个心脏“司令部”发出电信号,虽说是由其细胞的内在生理功能决定的,但还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使窦房结发出的频率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时,则心率变慢,血压降低。

过度紧张,让人处于应激状态,而应激会让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进而影响到心跳的节律和频率,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所以,我们在生气或紧张时,常感到心跳加快,心悸,头晕。

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当人非常愤怒或感到十分紧张时,其心律会处在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不规则状态”。长期以来社会上就流传着类似被“气死了”这样的说法,现在,科研人员首次用科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持续过度疲劳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一般人疲劳是不会引起心律失常的。但对一些存在心脏病隐患或者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不分轻重)和既往有心律失常的人,过度疲劳,甚至一般的劳累都可以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这是因为,过度疲劳会使血液循环系统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如有心脏基础疾病,本身心脏负担已较重,再加上过度疲劳,令心脏负荷更重,则可出现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对血液的需求增加。如心肌此时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氧,就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且,现在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年轻化,心律失常也已呈年轻化趋势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三.白领阶层如何预防‘过劳死’?

 1.减轻负荷:减轻工作压力,尽量不加班加点,有规律地作息。‘弛而不张,佛为也;张而不弛,佛能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近日去世的复旦抗癌女教师于娟也刚刚过完33岁生日,她“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感悟,让不少严重透支健康的白领开始重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于娟的诀别感悟是:“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值得白领们深思。

  另外,要不断提高财商。智商、情商很重要,财商更不能轻视。财商通俗说就是用自己手中的钱赚取稳定收益的能力。当钱能让你获得像工资一样稳定而充足的收入时,你也就可以退休了。让金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金钱工作,这才是正确的理财观念。有人建议;‘存钱不可少,消费要节制,买套自住房,保险聪明买’。财商的提高,能使你从容过上优裕的生活;减轻生活压力。

  2.重视健康:加强保健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尤其不要陪吃陪喝、酗酒无度、暴饮暴食、从不运动。出现亚健康状态,要着意调整;出现‘四高症’,要‘釜底抽薪’,彻底防止,以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如有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必须及时抓紧治疗。企业领导要着眼於企业的长远利益,以人为本,爱护人才,重视职工的健康。不要动辄加班加点;保证职工有休闲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定时体检,防患于未然。保证有较好的医疗条件。

  3.预防猝死 :白领‘过劳死’,多心源性猝死。 尽管心源性猝死有不可预测性,给预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下列诸方面,依然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预防措施:

1)去除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大量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电解质紊乱,盛暑严寒,用力大便等,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控制、去除这些诱因,就可能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2)警惕猝死先兆(1)频发性室早:Lown氏分级3~5级属于严重心律失常。美国纽约随访了173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4.4个月,发现4~5级室早的猝死率,比没有心律失常者高3倍。因此,及时发现、积极控制3~5级的室早,有可能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2)严重的心动过缓:50次/分的窦性心动过缓、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病窦综合症等,均有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应积极治疗,严加防范。“载舟之水也覆舟“,要特别注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3) Q-T间期延长综合症:无论是家族性、药物性、还是病理性的,都应积极有效地治疗,以防晕厥,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猝死。(4)大面积心梗:大面积心肌梗塞,尤其是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者,应积极处置,防范猝死。

3)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因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心肌梗塞,所以,“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从根上做好防(1)定期到医院体检,及时发现冠心病及其易患因素。(2)一旦发现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应及时有效地治疗;尤其是妥善处理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3)努力控制与消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吸烟等易患因素。

4)广泛普及抢救知识:对医生、心脏病人家属、学生、警察、司机、电工、消防队员、红十字会员等,进行猝死知识普及及现场抢救技能的培训。遇有猝死病人,应就地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白领阶层的‘过劳死’,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其根源和危害后,也是能够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