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如何激励员工的话:股神巴菲特子女的平凡生活 各有各的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2:40

股神巴菲特子女的平凡生活 各有各的精彩(图)

发布者:CBET 时间:2011-03-18 14:29:00 来源:新华财经

【收藏】[0]

【评论0 查看】【我要评论】【发起话题】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巴菲特是个质朴无华的家伙,而他的子女也继承了这点:他的大女儿苏茜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豪伊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场主;小儿子彼得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

  
  
  图为“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儿子小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个质朴无华的家伙,而他的子女也继承了这点:他的大女儿苏茜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豪伊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场主;小儿子彼得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这三个孩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评价说。
  
  彼得的哥哥豪伊是个农场主兼摄影师,姐姐苏茜是家庭主妇,在奥马哈养育了两个了不起的孩子,而彼得则投身音乐创作,自己的一双孪生女儿是超市的营业员,两代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看上去与“股神”开创的“天下”实在是极不相称。很多人也曾问彼得——为什么不去华尔街,继承父亲的事业?
  
  


  
  大儿子豪伊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场主
  
  生活中,巴菲特对孩子们似乎吝啬得很。巴菲特曾给豪伊买下了他现在经营的农场,而豪伊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这对于退学不久的豪伊来说,艰难可想而知。艰难的处境往往更能锻炼人,巴菲特一家的朋友迈克尔·延瑞评价豪伊说:“他非常聪明,在政治上具有高度的敏锐感,但尤为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他父亲身上那种诚实、正直的美好品质。”
  
  巴菲特对小儿子彼得音乐事业的支持绝对限于金钱之外。当年,彼得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皮特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图为“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大女儿苏茜
  
  在子女眼里,父亲巴菲特不是名人,他们也不是和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一起长大的。幸运的是,父亲身上那种诚实、正直、友爱、宽容的品质都传给了他们,使他们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慈善来帮助世界,而不是对父亲的亿万财产展开尔虞我诈的争夺。
  
  

巴菲特儿子为何没有继承父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苏娅/文)
  
  “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音乐家彼得· 巴菲特自传《做你自己》简体中文版日前出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彼得·巴菲特坦言:“事实上,我和父亲做的是一件事——我们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3月14日晚,新世界出版社为《做你自己》简体中文版的出版举办酒会,来宾提议彼得·巴菲特现场演奏一首献给父亲的曲子,彼得与搭档、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即兴演奏的曲调沉静、明快,他们把这首曲子命名为《谢谢,沃伦!》。
  
  音乐之外,彼得透过文字深情回忆父母亲给予自己的美好童年。彼得认为,自己的幸运在于,童年时代,美国社会正经历高速发展,而父母给了他们一个稳定的家庭,这段生活安宁、恬淡。
  
  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专注其中
  
  彼得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奥马哈小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经历着高速发展,而奥马哈仍处在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城乡接合部。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一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老房子,与母亲儿时的家相隔两个街区,童年的很多时光在外祖父家中度过,他于是得以体验一种代际之间文化传递的可贵经历。
  
  外祖父是个迷恋阅读的人,“整个上午,外祖父坐在角落里阅读”,“一个人可以安宁至此”,这是外祖父留给彼得的印象。因为家庭氛围安稳、友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怀抱满满的信任。彼得相信,“信任”是自己在家庭中汲取的最重要的价值。
  
  父母亲都热心公众事务,积极参与了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民权运动,“父母从小就告诫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应尽力与人分享有价值的思想和行为”,不同之处在于,母亲关心的是具体的事务,而父亲的视野要宏观得多。
  
  很小的时候,彼得的母亲便鼓励子女与不同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去了解不同的人背后不同的故事。当时,母亲在家中接待了来自欧洲和非洲的交换生,其中一个捷克的孩子和他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成年后的彼得,回忆这段往事,便更深地领悟到教育的本质乃是“对人性的理解。这里的人性既包括我们自己隐秘的内心,也包括与我们迥然不同的那些人的动机和渴望”。
  
  对知识的寻求是教育带来的另一重乐趣。彼得记得,从小遇到陌生的事物,外祖父会说“查查看”,《维基百科》是孩子们最钟爱的一本书籍。直到今天,遇到不了解的事物,还是喜欢“查查看”。例如,最近查的“教育”一词,书上说“教育”来自拉丁语,本义是“看他能够产生什么”,“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教育是灌输截然相反”,彼得认真地解释,“教育”是他关心的话题。
  
  与母亲“贴近事物、了解事物”的生活观不同,父亲则乐于关心“更为宏观”的事物,大多数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价值线》、《穆迪投资》之类的书籍和数以千计的公司及其股票统计分析。在彼得看来十分枯燥的课题,父亲却可以长时间心无旁骛地统计、分析,好比“僧人沉思禅经”。“专注”是父亲定格在彼得心里的形象,“近乎神圣的状态”,彼得说,父亲常常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专注其中。
  
  

父母给予自己最重要的帮助不是金钱
  
  彼得的哥哥豪伊是个农场主兼摄影师,姐姐苏茜是家庭主妇,在奥马哈养育了两个了不起的孩子,而彼得则投身音乐创作,自己的一双孪生女儿是超市的营业员,两代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看上去与“股神”开创的“天下”实在是极不相称。很多人也曾问彼得——为什么不去华尔街,继承父亲的事业?
  
  彼得在《做你自己》中写道:“富有的家长为子女铺路时,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加入家族企业,或引导他们进入先辈的成功领域。”这种做法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善意,不过,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深思,隐藏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这些表面的善意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是儿子的梦想,还是父亲的权威和对继承问题的考虑?”“真正的动机是想帮助儿女吗,还是为了跟权威的同事进行利益交换,从而重申自己的重要性?”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彼得记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有时你给孩子一把金汤匙,没准是把金匕首,“有能力的父母给子女的财产应该够做任何事,却远远不够无所事事”。在他看来,父母给予自己最重要的帮助不是金钱,而是对每个孩子的爱和充分尊重。
  
  19岁那年,彼得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事音乐创作。从斯坦福大学辍学之后,彼得决心实践自己在音乐上的梦想。用音乐养活自己,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当时,彼得把自己的公寓改造成一个小的录音棚,以每小时35美元的价格出租,同时接一些能够赚钱的广告音乐制作。
  
  接触了印第安文化之后,彼得为其音乐的丰富性和神秘内涵所倾倒,又为其边缘化的命运黯然,于是投身于以印第安音乐为素材的音乐剧《spirit》的创作,当彼得为制作《spirit》融资时,人们常常讶异,“你不是‘股神’的儿子吗?你需要的资金不是你父亲一张支票就能搞定的事吗?”但,彼得是这么说的:“父亲当时告诉我,你得自己去筹措资金,筹不到的最后10%,我会给你支票。”
  
  彼得曾为导演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创作了两分钟的配乐,“当时,因为没有多少电影配乐的经验,所以只有一小段被导演采用,非常遗憾。”谈论音乐时,彼得得以从“股神之子”的身份中抽离出来,他的遗憾是如此平凡。”
  
  


  
  
  
  长女苏茜(前)是个有追求的家庭主妇。
  
  
  
  


  
  巴菲特至今还住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这栋50多年前用3万多美元买下的老房子里。
  
  
  
  2008年10月,巴菲特为小儿子皮特的音乐会捧场。
  
  


  
  巴菲特的第一任妻子苏珊·汤普森。
  
  
  
  2006年,巴菲特“梅开二度”。这是他与孟克斯在一起。
  
  巴菲特的子女各有各的精彩
  
  深圳特区报
  
  为实现2006年许下的向慈善机构捐款诺言,“股神”沃伦·巴菲特近日向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和其他4个家人创办的慈善机构捐赠了价值约15亿美元的股票。巴菲特计划分期将其主要财富捐赠给盖茨夫妇运营的基金会,这次是他第三次出手捐赠,再次向世人彰显了这位大善人的慷慨。
  
  今年3月《福布斯》将巴菲特列为世界第二大富豪,仅次于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更风靡世界。虽说富可敌国,但巴菲特的生活却异常简朴。
  
  时至今日,巴菲特还住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自己50多年前用3万多美元买下的老房子里,开着他的蓝色林肯轿车,家中既没有顾问也没有仆人;在办公室里,员工们经常看到巴菲特以爆米花、薯条和樱桃可乐作为午餐。
  
  实际上,像老父亲一样,巴菲特的儿女们也都不是财迷。小巴菲特们与那些富家子弟比起来,显得非常朴素。他们住得舒适而不奢侈。
  
  据媒体报道,现年55岁的巴菲特长子霍华德·巴菲特走上了一条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他长期在美国伊利诺州种植大豆与玉米,过去四年更远赴非洲,默默参与一场全球对抗饥饿的战争。针对儿子艰苦的生活方式,连巴菲特都感叹:“我受不了那种生活。”
  
  事实上,在巴菲特的子女中,霍华德的选择并非特例。小巴菲特们只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少部分的钱,并从事着各自钟爱的事业,各有各的精彩。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在运用手中的财富去帮助更多的人。
  
  

长子是“对世界最友好”的环保型农民
  
  霍华德·巴菲特是巴菲特的长子,出生于1954年。霍华德和父亲很像,戴着一副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运动型眼镜。在“股神”的三个孩子中,霍华德无疑是“对世界最友好”的一个,因为他对农业、环保、公共事业可谓倾其所有。
  
  2006年,巴菲特宣布把约400亿美元的财产捐赠给5个慈善基金会,其中,绝大部分给了盖茨夫妇基金会,而其他4个是巴菲特前妻及其子女的基金会。
  
  获得父亲赠予小部分财产供他行善后,霍华德在非洲各地奔走,尝试协助贫困农民生产足够的农作物,让家人得以温饱,进而减轻非洲大陆的缺粮困境。霍华德名下的基金会今年斥资约3800万美元推动各项计划,包括开发抗病虫害的甘薯、鼓励盗猎者转业务农、提供小额信贷,以及协助农民把栽种的作物卖给联合国救助饥荒机构。其中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让非洲农民能够免费使用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抗旱玉米生物技术。
  
  巴菲特从未到过非洲,针对儿子艰苦的生活方式,他感叹:“我受不了那种生活。”
  
  霍华德在32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创开凿挖掘事业。后来,霍华德加入伊利诺州谷物加工处理大厂Archer-Daniels-Midland公司董事会,并成为公司的副总裁,开启了他关注农业的全球视角。
  
  霍华德致力于对抗全球饥饿的志趣,源自于有一回他到非洲出差,正准备拍摄迁徙中的羚羊与斑马,突然看到贫穷的农民放火清理土地,在地上留下烧焦的痕迹。于是霍华德领悟到,要保护非洲的生态环境,就得先解决广大人民的粮食问题。从此,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霍华德是一名共和党人,他曾担任过一届道格拉斯县委员会主席,任职期间积极倡导帮助穷人,并身体力行举行活动。1990年,他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到奥马哈进行为期两天的比赛。为了这个计划,霍华德准备了18个月,当他把长长的活动安排表拿给乔丹看时,乔丹说:“老兄,我不会做这么多事的。”霍华德说:“你要逼我跳河呀!”好在乔丹只是开玩笑,他接受了霍华德的安排。排得满满两整天的活动结束后,那次篮球赛共为青少年机构筹集到了4.7万美元。
  
  有意思的是,霍华德似乎不愿意接受新科技,他从来不用电子邮件。
  
  对于谁是自己接班人的问题,巴菲特曾承诺霍华德会出任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董事长职位,使公司文化不变,并表示剩余工作至少将分给两个人:一个是行政总裁,另一个是负责处理投资的人或集团。就对慈善事业的热情而言,霍华德应是一个好的接班人。
  
  

长女是家庭主妇,但并非无所事事
  
  巴菲特的长女苏茜·巴菲特出生于1953年,虽然身为老大,但苏茜并没有得到父亲巴菲特的特殊关爱。童年给苏茜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回忆。苏茜上小学时,同学们讨论自己的父亲是靠什么谋生,苏茜说:“我的父亲是一名证券分析师。”结果同学们都以为巴菲特是检修报警系统的。
  
  虽然小时候不能向同伴讲清楚自己父亲的职业,长大后,苏茜向记者坦言自己仍不知道父亲具体做了些什么。苏茜说,“他不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说买哪些股票最值得之类的话,我从不知道他在买什么股票,他可能问我喜欢吃什么牌子的糖果,或诸如此类的问题。”
  
  虽然对父亲的工作不甚关心,但身为大女儿,苏茜很自然地关心父亲的感情生活,苏茜还为父亲主持了第二次婚礼。巴菲特的前妻苏珊·汤普森在2004年7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2岁。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76岁生日的当天,巴菲特与女友孟克斯结婚,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仅持续15分钟,在苏茜家中举行,这场非公开的婚礼的主持人就是苏茜。
  
  苏茜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她先在《新公众》杂志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很快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栏目编辑的行政助理,虽然只有525美元的月薪,但她很爱这份工作。
  
  现在,苏茜住在奥马哈,离巴菲特的住处只有10个街区远。她虽然是一名家庭主妇,但并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太太,如今让她忙碌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慈善事业上发挥作用。
  
  

幼子“在舞蹈、鼓声和歌声中的旅行”
  
  生于1958年的老三皮特·巴菲特可谓为音乐而生,姐姐苏茜说:“皮特很轻松地就学会了一些乐器。7岁时,他连乐谱都不会认,但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时,比我这个已经上了8年钢琴课的姐姐弹得还要好。”
  
  皮特没有浪费如此好的音乐天赋,他在音乐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但更多的是精神。现在,皮特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兼生意人,他创作音乐并靠此来获得财富。
  
  最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皮特为凯文·科斯特纳导演的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中的舞蹈场景配乐,而且,该片还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响奖。凭借《与狼共舞》,在1999年,皮特·巴菲特又火了一把,他创作的“灵魂——在舞蹈、鼓声和歌声中的旅行”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播出,并在全美巡回演出。
  
  除了配乐,皮特的大部分生意是为杜邦公司、银菲尼迪公司、美国有线新闻网络以及利瓦伊施特劳斯等公司录制商业广告中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配有音乐的广告语。对于自己的音乐事业,父亲巴菲特很支持,皮特说父亲经常打电话给他、参观他的音乐产业,并喜欢听到有关他音乐事业的任何消息。
  
  目前,皮特和妻子詹尼弗一起管理他们的基金会,他们对他们的早期教育计划非常自豪。
  
  三个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
  
  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成毕业时,他获得了最高成绩A+。然而,小巴菲特们似乎都不是读书的料。他们三人都考取了大学,但都在毕业拿到学位前就退学了。长女苏茜是从加州大学退学的;霍华德在奥古斯坦那大学念了1年,又在加州大学待了1年。霍华德说,“我在中学就念得不轻松,到我进了大学之后,更是很辛苦。”而小儿子皮特也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念了1年半。
  
  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小巴菲特们说,他们的父亲并不是名人。苏茜说,“我们并不是和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一起长大的,我们生活得很平常。”十几岁的时候,苏茜、霍华德为了争用家里的车而打架。
  
  面对成功的父亲,虽然小巴菲特们都有自己的“不满”,但多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而巴菲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再如往常一样很有原则。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都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吃过父亲“原则”的苦头。巴菲特曾给霍华德买下了他现在经营的农场,而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这对于退学不久的霍华德来说,艰难可想而知。艰难的处境往往更能锻炼人,巴菲特一家的朋友迈克尔·延瑞评价霍华德说:“他非常聪明,在政治上具有高度的敏锐感,但是,尤为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他父亲身上那种诚实、正直的美好品质。”
  
  巴菲特对小儿子皮特音乐事业的支持绝对限于金钱之外。当年,皮特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皮特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皮特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郭炘)
  
  

链 接
  
  妻子分居后给他做媒,女儿为他主持婚礼
  
  巴菲特的奇特婚事
  
  1951年,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当时,他正在追求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苏珊·汤普森。但每次巴菲特满怀热情地从苏珊家的前门走进,苏珊总是从后门溜出去见自己热恋中的男友。直接进攻不行,巴菲特开始“曲线救国”,巴菲特的精明被岳父看上,最终,苏珊也与前男友分手,与巴菲特走到一起,婚后,苏珊当起了全职太太,全身心地照顾着孩子和丈夫。
  
  心怀梦想、爱好演唱的苏珊决定前往旧金山圆梦。1975年,苏珊开始尝试在私人聚会的时候演唱,很快就在正式的夜总会登台亮相,大获成功。对于妻子的选择,巴菲特鼓励她说:“亲爱的,尽量去做让你高兴的事情吧。”但让巴菲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慢慢习惯一个人生活后,已结婚25年的45岁的苏珊决定自己搬到旧金山单住,虽然分居,但他们仍是夫妻。
  
  分居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生活上无人照顾,苏珊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她把自己认识的夜总会女招待孟克斯介绍给了巴菲特,孟克斯以出色的厨艺赢得巴菲特的心,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甜蜜无比。
  
  对于父亲与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大女儿苏茜说:“孟克斯跟着父亲这么多年了,我们真的很感谢她,她爱我父亲,一直照顾他……”(伊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