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港股股价:[2010平凡生活]+秋天的银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59:05
柠檬色的秋天童话 秋天的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寿命可达千余岁,存世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日照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

秋天的银杏看着就是漂亮



秋天的银杏看着就是漂亮



秋天的银杏看着就是漂亮



秋天的银杏看着就是漂亮

  北京的银杏
  银杏,俗称白果树,又叫公孙树。古老得基本上跟恐龙可以称兄道弟了。因为古老而又神奇,冠若华盖,又抗病虫害、耐旱耐瘠薄,因此被选为北京城市的园林树种也是理所当然。银杏果实的果肉叫白果,在锅里炒熟后又糯又香,还能治气喘,老北京还有道小吃,就叫“炒白果”。
  
  因为银杏高大长寿,而且不招虫,佛家常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最见功力的是雕刻佛像指甲,虽轻薄如真,依然不损不破不裂,因此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
  
  古人看银杏叶,首先想到的竟然不是扇子而是鸭掌,因此曾将其叫做“鸭掌叶”。取其不易被虫蛀和染病,又仪态俊雅,古代情调人士就喜欢以银杏叶相互馈赠,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经常出现的被压在书本中的玫瑰花一样,表示着恋恋好感。北宋欧阳修就曾经写诗说:“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这诚可珍。”
  
  初秋漫步,捡些完整美丽的银杏叶,效仿古人相赠,惠而不费,暗香残留。   
  想到京城之秋,第一印象就是:灿烂。如果没有数不清的银杏,想必这灿烂也无从说起了。到了十一前后,秋风一起,那大街小巷里的银杏树,就像灯一样,刷的一下,被点亮了。鲜亮的绿叶镶着黄边的,通体黄成一片的,阳光一照,通体明媚,再趁上蓝得没一点儿渣滓的天,就一直明快到人心里去了。
  
北京钓鱼台 最具地标性的银杏大道   北京钓鱼台 最具地标性的银杏大道  三里屯西五街东段地坛银杏香山银杏北大银杏西峰寺 伟岸参天的古银杏

  古银杏

  西峰寺在潭柘寺的东边,该寺分上下两院,就在上院内屹立一棵伟岸参天的古银杏。其高达30多米,干周长7.5米,是宋代遗物,距今已一千多年。现树下有一残碑,但碑文却清晰可辨,上书:“此鸭脚子(即银杏)种于宋代”。这棵古银杏为雌株,是北京地区结果实最多的古银杏。树下的残碑,就是在1980年秋,被一棵因结满果实而压折的水桶般粗的大枝,断落下来而砸碎的。

大神木

  大神木

  石佛寺 “关沟大神木”

  在昌平区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高矗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它高达30多米,干周长7.6米,是唐代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人称“关沟大神木”,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现已是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一景。它是棵雌株,每年秋天都是硕果满树。关于“关沟大神木”,在当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大神木南面有一尊石佛,石佛朝北,面对神木。有人把石佛挪面向南,第二天早晨它又转回身仍面向神木朝拜。
 香岩寺银杏

  香岩寺 “古银杏之最”

  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唐代香岩寺遗址)院内,矗立着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其高达25米,干周长达9.1米,它是唐代以前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年以上,是北京的“古银杏之最”(1990年秋,北京市园林局的专家鉴定)。据《日下旧闻考》中记:“香岩寺内有鸭脚子(即银杏)一株,又名白果寺”。附近乡民历来视古银杏为“神树”,过去在树上挂满了写有祈祷祝福词句的各色布条,以求吉祥昌瑞。
 帝王树

  潭柘寺 “帝王树”

  古银杏巍峨屹立在寺内的毗卢阁殿前东侧,其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粗壮挺拔的巨干周长达9米,是唐代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相传清朝每换一个皇帝它都要长出一条小干来,久之与老干重合。因银杏树的根部能滋生出小干来,是它的生长特性。清乾隆皇帝就此御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同时又封西边对称一棵为“配王树”,是辽代时配植的。除此之外寺院东路行宫院里的两棵明代雌株银杏,每年秋季也都是硕果累累。
 八大处公园 古刹银杏  大觉寺银杏王 大觉寺 “银杏王”

  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旅游局主办,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圆明园管理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文化网联合协办的“2008西山银杏节”开幕式于大觉寺内举办。2008年银杏的最佳观赏期预计在10月23日--11月9日,为期2周左右。

  西山大觉寺,是位于海淀区西北阳台山东麓的一座千年古刹。寺院始建于辽代,时称“清水院”,后改“灵泉寺”,皆因寺内泉水而得名。

金代时为皇室巡幸驻跸之所,是金章宗完颜璟在位时的八大水院之一。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敕资重修,成为一座皇家寺院。明清时期倍受皇家恩宠,曾多次得到重修扩建,寺院现主体古建筑格局多为明清时期遗存。

 

  大觉寺历史悠久,古树众多,它们以其苍劲古朴的树姿,美丽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驻足仰目,赞叹不绝。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松、柏、银杏是大觉寺内主要的树种,尤以中路栽种居多。秋天万物已经开始凋零,但大觉寺里却展开了另一幅绝美的画卷。无量寿殿前的银杏树,迎来了它的璀璨时节。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称公孙树是因为此树生长很慢,阿公种树,须到孙子手里才开花结果。银杏树雌雄异株,木材致密,生长缓慢,是我国特产,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后,只有中国才有存活,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银杏树种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大觉寺这棵银杏树树身高大,树干高达30余米,浓荫遮蔽了大半个庭院,此树植于辽代,树龄已逾千年,人称银杏树王,其树干之粗,要六、七个成人伸臂牵手方能合围。清乾隆帝曾为它的雄姿题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记载这首诗的诗碑就在寺内龙王堂假山石当中。乾隆帝曾孙爱新觉罗-奕绘也曾在道光十二年《宿大觉寺》这首诗里提到这棵古树:“振衣绕佛座,观树下层台。百围古银杏,毫末何年栽?罗生子孙之,各具栋梁材。”诗文描写得也是相当的生动形象。这棵古银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传说在离这里不远的醇亲王园寝(七王坟)也曾有一株银杏树,硕大无比,可慈禧皇太后害怕王爷坟上的银杏树茂盛会压过皇上,于是下令伐掉。从此以后,大觉寺内的银杏树便成为西山银杏之冠了。

  大觉寺院内还有一株银杏树极为奇特,树龄不很长,大概300多年历史,但是树的主干周围又滋生了九棵小树,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九子抱母”,看上去就像九个孩子在围抱着自己的母亲,“九”是阳数之极,也是非常吉祥的数字,树周围能长出九棵小树来,这也是非常奇特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一个与大觉寺银杏树有关的小故事。在什刹海附近的郭沫若故居内,甬路右侧的第一棵银杏树较为瘦弱,被精心地保护起来,郭沫若一家叫它“妈妈树”,缘故在于:1954年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患病时,郭沫若带着孩子们从北京西山大觉寺移去一棵银杏树苗,植于当时的宅院中,衷心希望夫人能像这活化石一样坚强地战胜病魔。举家搬迁时,这一家庭的特殊成员也随着落户于此了。郭沫若喜爱银杏树,曾于1942年撰写并发表了散文《银杏》,他称银杏树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并写有这样的诗歌:“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

  秋天是银杏树最美丽的季节,当秋风送爽之时,也为我们送来了一片璀璨的金黄,郭沫若也曾这样赞叹银杏树“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现在正是银杏树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大觉寺千年的银杏树以及“九子抱母”银杏树都将展露最美丽的身姿,树叶如彩蝶由绿转黄而后飘落,那将是怎样的美丽与壮观?还是身临其境地来亲自感受吧。

 唐代雌雄银杏

  红螺寺 唐代雌雄银杏

  有京北“第一大寺”之称的怀柔红螺寺内,有著名的植物景观“三绝”,其中一绝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相传这两棵银杏十分奇特,雌株结果不开花,雄株开花不结果。清代寺内僧人有诗云:“红螺寺院两银杏,雌雄异株分东西。西雄开花不结果,东雌无花果实丰”。其实,雄株开花不结果是正常现象,雌株结果也很正常,说无花,可能是观察错误所致,因银杏开花不太明显。其中西边的雄株,在主干周围有几棵小干,说是小干也都长成为古树。相传我国古代每改换一个朝代,它都要长出一条小干来。也类似潭柘寺“帝王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