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杜可风:围观“±4%”的数字把戏 国内外油价波动“不等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8:09

围观“±4%”的数字把戏 国内外油价波动“不等式”

2011年6月20日 08:18 来源:东方网-城市导报 作者:李浩翔 选稿:实习生 王昕晨

  东方网东方财经6月19日消息:当油价80美元涨到83.2美元,涨幅达到4%,成品油从6元升到6.3元;当油价从83.2美元跌回80美元,跌幅不到4%,油价不变;当油价又从80美元涨到83.2美元,涨幅达到4%,成品油价从6.3元升到6.6元;当油价83.2美元跌回80美元,跌幅不到4%,油价不变......周而复始,其实国际油价一直在80--83.2美元之间徘徊,但中国油价却从6元涨到了7元多。——近日,这条微博被网友积极“围观”,引来发改委玩“数字游戏”的质疑。

  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按兵不动”

  国际油价近来持续下跌。截至6月17日收盘,纽约市场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3.01美元,全周跌幅高达6.32%,创下四个月来新低点。值得注意的是,与上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时间4月7日当天的国际油价108.8美元相比,截止到上周末,纽约油价已下跌14.52%。

  按照发改委成品油价格调整办法,当国际三地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到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以调整。于是许多市民质疑,纽约油价已下跌14.52%,为何国内油价仍然不下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盯得是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均价,而没有将传统意义上代表“国际油价”的纽约原油列入。正如本报之前所报道的,目前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价大大高于纽约油价,甚至在上周二创下了每桶22.79美元的价差最高记录。虽然8月布伦特原油期价重挫6.34美元,缩小了与纽约市场的价差,但两者仍有较大价差。

  截至昨日截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113.21美元,而息旺能源提供的6月16日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为0.23%,距离-4%相差甚远。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估算,若三地原油均价维持在110美元/桶左右的价格,那么三地变化率没有突破±4%的可能,基本处于+4与-4的中间平衡位置。因此,尽管纽约油价持续下跌,但与以三地原油价格为标的的国内成品油无关,调价窗口只得进入“休眠期”。

  网友质疑“±4%”在玩数字游戏

  按上文所述的“规定”,近期无法下调成品油价似乎情有可原,但细心的网友算了一笔账,却发现成品油定价机制有玩数字游戏之嫌。“调价机制本来就有问题,甚至是对公众的智商的挑衅!假设国际油价从80美元涨到83美元时,基本到达4%,但当由83美元降到80美元的时候,根本就不到4%。那么再涨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以83美元为基准?否则,由80--83,83--80,80---83,几个来回,国际油价最终还是8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恐怕已经飞涨了!”,网友chufeng2008s发帖质疑。

  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定价机制本身存在问题,导致国际油价从高位下跌时,需要更大的下跌幅度。例如当国际油价从每桶80美元涨到100美元的时候,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到了4%,但当国际油价再从100美元的高位下跌后,需要下跌的更多才能达到-4%的标准,客观上导致国内油价下调“涨快跌慢”。

  定价权下放传闻引发市场“抗议”

  近日,一则成品油定价权将有发改委下放给三大石油公司的消息在社会各界引发争论。消息由头来源于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可能在年内推出。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一个月缩短至10天,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

  然而,各方反应似乎对这则消息呈现了一边倒的态度,即“不敢相信”和“不能接受”。“关于定价权下放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表示,成品油定价权一旦下放给国有石油企业,就意味着成品油定价真正走向了市场化,但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他指出,所谓“定价权下放”更好的表述是将成品油价格变成一种自动调节的机制,即设定一些调价条件,一旦条件满足则调价自动进行。

  从国际市场来看,市场化的国家油价都是由企业自主定价。但市场普遍不放心的是,在目前国内市场基本被两大石油公司垄断的情况下,轻易下放定价权可能会导致“快涨慢跌”情况更趋严重。大宗商品分析师韩景媛认为,如果把成品油定价真正推向市场,与市场供需情况相吻合,就必然要引进外资油企,鼓励民营油企,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另外,进出口权也应相应放开,让企业参与竞争,这样才能使成品油价格机制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对于石油公司是否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市场人士也并不看好。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目前至少还有发改委“挡着”,一旦自主定价后,这些石油公司将直面“公众”,因此可以判断石油公司自主定价的意愿也不会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