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呑童子 18号:韩咏红:涨薪千元的有限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7:16

   北京友人N工作表现优异,获所属公司提拔,升职加薪。对他表示祝贺,没想到他反应冷淡,不屑地说:“那点钱,请人吃几顿饭就没了。”


  我楞了一下,哑然。N是刚30出头,一年前跳槽时向我咨询过,我因而知道他每月工资拿到手6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约1200新元),这回涨了1000元,我想象这相等于月入6000元的新加坡白领,加薪15%,那感觉应该良好。但经他这么一说,想想此地请三两朋友上中档馆子吃饭,一次消费300元都嫌寒碜了,1000元,确实才够吃三次。


  北京的东西偏这么贵,与收入不成个合适比例。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入4200元,N可支配收入6000多,算不错的。但他请客一次要用掉可支配薪水的二十分之一。如果以新加坡做比较,首先我们不常请客;其次两三人休闲午餐很少过两百新元,可见当两地物价与薪金基数差距很大,工资增长的含义也就完全不同。


  我粗略估算,1000元在北京,确实干不了什么,钱好像不是钱了。


  应付日常伙食还行,一家人一天菜钱二三十,千元够用一个月。但想买东西进行消闲娱乐,它就不怎么争气了。到郊区游玩,一家人包部车子六七百元,吃两顿饭,光了。看演出,够看三次呗。去年北京大型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而且许多主办者还专挑大陆观众宰,像近期刚结束的“滚石30周年”演唱会,北京场最高票价2580元,比在台北贵3倍!连北京人艺的舞台剧,到香港的票价也比在北京大本营便宜。好吧,不看演出,咱看电影,《功夫熊猫2》周日日场特价票15元,一般票价呢?100元。


  一台iphone4手机国内售价4500至5000元,超过许多中国人的月薪,其中相当比例是以税收的形式归入政府财政。逢年过节做人情,今天送礼没有六七百元拿不出手;春节给近亲包红包,每封1000元都是正常的。


  最可怕的还是买房,近期北京房价走软,但5月的签约均价还高达1万9710元/平方米。1000元,不及1平米房价的一个零头。


  我开始明白N对涨薪千元的淡然。记得第一次听到“死工资”这个词,是今年初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时听来的。她批评当今社会盛行的不是多劳多得,是“多捞多得”,国企、机关单位分配很不规范,随便就能发一些钱,奖金、变相福利、灰色收入,而且还不用上税。而真正盯在岗位干活的人,“他就只能守着那点儿死工资”。


  “死工资”——这不是希望工资“死去”,而表现了职工对工资僵化不动的愤恨,但很多人还不能不靠工资过活。N就淡淡地跟我说的,靠工资永远发不了财。他随时准备跳往更好去处,炒股票、借其他收入来强化生活保障。


  学者们形容说,中国现在是出现了“国富民穷”现象。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但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过去30年里从61%降至39%,比发达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而构成劳动者报酬主要内容的工资,这些年来占GDP比重也明显下滑,官方数据说2002年工资占GDP比重是12%,近五年我没找到权威数据,肯定只跌不升。


  因而,社会上一片歌舞升平,高档消费场所林立,但是人们常常想不透消费者的钱是哪儿来的?有多少人是靠工资收入维持中产阶级生活?肯定有,但应该不是大部分。再有别的办法,是投资、啃老,吃家里的。如果当上公务员找到好单位,住房问题解决了,手头也会松点。


  社会心态也因此越来越浮躁。看到身旁条件水平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由于不知如何解释的运气——比自己更早进入职场,在房价大涨前购置好了房子;或有家庭背景,或通过灰色收入、腐败等等,结果日子过得滋润,年轻一代内心当然不平衡。要求他们像过去一样朴素地坚守岗位变得越来越难,反之,社会冷漠感则在蔓延滋长。国家变富了,跟我关系不大;我得到的就是那么点,而且比例在变小。


  N知道努力工作,肯定会加薪,但薪水基数不高物价高,加薪意义有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已完全解决了温饱,但下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他看看,资源好像都被其他人先占了。物价房价那么贵,挣的钱用来买东西,不知道谁给赚去了,被什么税费抽走了。乡下的农民为征地拆迁自焚,与政府抗争;城里的中产阶级没有声音,冷漠是抗议的方式。


  今年初全国人大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公平地为全民分享,要大建保障性住房以缓解人民的高房价之痛,前者有待时间检验,后者是否能实现是个问号。时间在流失,一片歌舞升平中,不满意的潜流在静静地躁动着。


  *hanyh@sph.com.sg


  匡贤明:涨薪千元的意义何在 如何才能变得有意义


  如何让千元涨薪变得有意义


  要让这种涨薪“有意义”,重要的是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理顺收入分配体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最近一篇《涨薪千元的有限意义》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共鸣。在CPI不断高涨的背景下,千元的涨薪,对寻常百姓有多大意义?新京报“京报调查”进行的专项调查,其结论比新闻报道更让人深思。


  受访者群体中,近三成月收入低于3000元;35%左右的受访者收入不超过5000元;超过5000元的相对高收入者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接近六成的受访者主要依赖工资维持家庭正常生活,也即工资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超过50%。在受访者中,52%近三年收入平均涨幅低于10%,40%的涨幅低于30%。在问及千元涨薪对你的生活影响大的时候,57.7%认为“低于生活成本的涨幅,不满足”;20.4%认为“基本上变化不大,与物价增长持平”。


  这一组数据形象地反映出当前普通工薪阶层在收入增长上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财产性收入过低,家庭生活主要以工资为主;另一方面,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考虑到CPI的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收入实质增长有限。


  可以用另一组数据来进一步佐证。我们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来衡量近几年收入增长。根据统计,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年均实际增长9.7%,不足10%。如果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受访者不是最差,他们平均收入要超过全国平均不足1600元的水平。其收入年均增长尚不足10%,那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就更困难了。


  从绝对意义上说,涨薪当然是件好事;但从相对意义上说,涨薪幅度过低,甚至跑输CPI和房价上涨,这种涨薪当然“意义有限”。收入增长的困境,制约了消费,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人们一般用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指标来说明我国消费的旺盛。但这一指标不仅包括城乡居民消费,还包括了社会集团的消费。我们用一种新方法来尝试重新测算。不考虑居民投资情况,如果我们用城乡居民总收入扣除每年居民新增储蓄,以此来衡量城乡居民消费情况。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十一五”期间我们城乡居民消费波动比较大,而且增长幅度有限。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情况并不如想像那么美好。


  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要走消费主导的道路。“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扩大消费,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开篇提及的文章以及进一步的调查,现实上反映了我们在提升收入方面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力度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从扩大消费、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提高普通居民收入水平,使涨薪的幅度既让劳动者满意,也让企业能够承受。而要让这种涨薪“有意义”,重要的是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理顺收入分配体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调查数据


  有媒体报道,涨薪千元的意义“有限”。因为一部iPhone4手机国内售价4500至5000元,超过许多中国人的月薪;春节给近亲包红包,每封1000元都是正常的;近期北京房价走软,但5月的签约均价还高达19710元/平方米。1000元,不及1平方米房价的一个零头。


  1、近三年,你每年的收入涨幅平均是多少?


  A、10%以下 52.0%


  B、10%-30% 40.0%


  C、30%-50% 7.5%


  D、50%以上 0.5%


  2、你的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多大?


  100% 3.1%


  80%-99% 10.7%


  50%-79% 43.1%


  30%-49% 28.4%


  30%以下 14.7%


  3、千元涨薪对你的生活影响大吗?


  很明显,能很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7.7%


  影响一般,略有改善 14.2%


  基本上变化不大,与物价增长持平 20.4%


  低于生活成本的涨幅,不满足 57.7%


  受访者资料


  性别


  男 57.1% 女 42.9%


  年龄


  90后 3.0%


  85后 22.7%


  80后 38.4%


  70后 25.7%


  60后 5.9%


  50后 3.6%


  其他 0.7%


  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1.6%


  高中/中专/职高 13.6%


  大专/高职 30.0%


  大学本科 44.8%


  硕士及以上 10.0%


  个人月收入(税前)


  3000元及以下 26.6%


  3001~5000元 34.9%


  5001~8000元 13.6%


  8001~10000元 20.6%


  10001~15000元 3.4%


  15000元以上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