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法子的19秒 bt:好文转载!什么是收藏?中国和外国有不同的观念?(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4:28:08
然而,与革命者的理性设想截然对立的是民众的情感领域。对站在这个新的时间开端上的绝大部分人来说,由于摆脱了一切传统身份的束缚,就像一个人失去了一切参照物一样,他面临着沦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的危险:如今,他需要新的情感安慰,那么,该用什么东西来标志他的新身份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收藏、管理与保护文物与艺术品的"文化遗产"的法律与政策。于是,刚刚推行过"汪达尔主义"的同一个行政当局,宣布成立一个"文物古迹委员会"(la commission des monuments)以管理被没收的教会和逃亡者的财产,产生了根据新划分的83个省而平均分配文物,在各地成立地方博物馆的想法(1790年10月13日);在摧毁圣德尼修道院中的王家陵墓的同日,宣布开放卢浮宫博物馆(1793年8月10日);于同年责令地方行政当局进行文物的清点登记和保护,因为从此以后,"公民成为了这宗财富的保管人"。换句话说,传统的名胜古迹如今变成了国家的财富,私人所有的艺术品变成了全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在破坏了民众对宗教依赖之后,"文化遗产"通过提供新的崇拜物及时填补了民众的情感空白,成为国民共同身份的象征。
中文中的"文物"这个概念之所以不能涵盖"文化遗产",理由也是在这里:因为"文物"给人的感觉基本上还是一个物,它跟学者的态度有关,而它的语感则是冷冰冰的。而"文化遗产"由于涉及到"遗产"的传承,虽然对象仍然是"物",但"物"上却带着家族与祖先的温度与气息;所以它更多地属于情感的领域,是大众的、集体的,是属于共同身份的问题。
此外,我们现在的"文化遗产"观念不仅指物质文化遗存,而且还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一块,包括刚刚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和少数群体的活态文化,比如民间的一些技艺、绝活,它们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带情感有温度的,所以前者不能涵盖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