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法子av网盘下载:好文转载!什么是收藏?中国和外国有不同的观念(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4:14:58
上接!
如果把它放到世界范围内考虑的话,差别就更清楚了。公共空间首先是宗教的,比如希腊的巴台农神庙。我们知道希腊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一个中楣,上面有装饰的部分。它的雕塑为什么会在这里面发展?在多利安风格的神庙里边,开始时它的饰板是空的,后来渐渐有了浮雕;到了爱奥尼亚风格的神庙里,中楣就被雕刻了一系列连成一体的浮雕饰带。这在巴台农神庙就看得很清楚--它是多利安风格的神庙中罕见的既有饰板又有饰带的神庙。这些浮雕是菲迪阿斯和他的学生雕刻的,之所以要有这些浮雕,是因为民众要绕着神庙游行;在走的时候,浮雕就把宗教的神话、民族的故事呈现给大家看,有一个教育作用。如果我们了解一点希腊艺术的话,就会知道,从古风时期开始,随着祭坛的外移,希腊神庙建筑的中心有一个从内部向外部空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是一个视觉化的过程,神庙的柱式系统、浮雕、比例--总之,一切外观因素获得了本质的意义2。在中世纪的教堂也发生了这么一个过程。它很有可能是我们后来在一个公共空间里展示艺术品、也就是博物馆制度形成的一个有力因素。在希腊神庙里它主要收藏的是供奉物,是民众,老百姓拿来供神的,比如希腊艺术史上的叫"库罗斯"的男性裸体雕像,它主要是由民众或者一个团体奉献给神的。而在教堂里边,中心会围绕另外一些东西--也是供奉物--展开,这种形态在中国的龙门、云冈石窟都有的,也就有一个赞助人付钱让工匠去做一个艺术品,做一个崇拜对象,放在那儿--为了自己的灵魂得救。而在西方基督教的历史中,它关注的焦点是圣母、耶稣与历代圣徒留下的遗迹。当然还有很多公共空间,比如说政府所在地、广场、交通要道等等,这在希腊罗马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样式。广场里会有纪念碑、雕像、方尖碑,等等。这些都是公共空间,里边要放东西,这是一个民族或者一群信徒的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还有图书馆、档案馆,这在中国汉代就已经有这些东西了,但有一点不一样;在西方,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比如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在罗马的市中心有一个广场,这个地方比现在低一点,里边有图拉真纪功碑,周围有许多废墟,这个地方在两千年前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包括图书馆;图书馆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去看的,它与西方现代的图书馆是一脉相承的。这样一些地方是公共空间,它不是由某一个人私人占有的。
那么,公共空间跟私人空间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呢?刚才我们谈到了"收藏"的观念,显然,公共空间的收藏一定是要给人看、一定是要陈列的;当然它也会藏,也有库房、圣殿什么的,但圣殿一定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把它亮出来,把它亮给所有信徒看,这样才能保持它产生的意义有更大的共享性。这有点像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所说的脱衣舞女的表演,她的魅力就在于她的脱衣与脱光之间的过程中--若完全脱光以后,她就完全没有魅力了。在遮掩和裸露之间,在它们交界的地方,是最有魅力的,因为这是两种意义交汇的场所。同样,藏起来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展出。而私人空间的收藏主要不是为了给大家看、不是为了陈列的,因为这是私人的东西,是一个小家庭、一个家族的东西,没必要给外人看3。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两个维度--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我们不要有这么一种观念:私人空间就不好,公共空间就好,因为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文化里边都会有这两种空间存在,只不过说在中国这种公共空间相对比较弱,而私人收藏的力量就比较强大,当然如果我们把皇帝理解成这个国家的公共性的体现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我们说皇帝收藏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国家的,它后来变成国家的博物馆了。但在当时,一个普通人是没有能力、没有权力看到这些东西的,只有到了今天我们才能饱上眼福。基于这个理由,我们仍把它当作是私人空间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