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国企名单:做一朵清醒的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7:58
自古以来,那些在逆境中奋起并最终有所成就的人物,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楷模。然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优越了,逆境反而不多见了。很多的人在温柔乡里反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消沉了意志,萎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们赞赏那些逆境成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激励作用,警示作用。会叫我们产生比较联想,在那样的环境中尚且大有作为,拥有优越的条件,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优越的条件反而难以造就人才。岂非咄咄怪事?
  条件好了,一切都那么优越。可我们却发现我们身边的人越来越平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浑浑噩噩。年过四十,就自叹老去,头枕岁月等待日落西山。而年轻人则更加令人担忧,上学的不愿读书,工作的不愿吃苦。未成家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成家的没有责任感,缺少担当的勇气。没有饭吃,没有钱花,没有房住,没有车开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朝父母伸手,扎扎实实地“啃老”而毫无愧疚之心。作为父母的一边无可奈何唉声叹气,一边又颤颤巍巍地把毕生积蓄倾囊而出,却不肯痛下杀手,斩断他们的财路,眼看着儿女们越来越平庸甚至沦落为游手好闲之徒。
  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现在的社会,学校,家庭所提供的环境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社会环境不但过于冷漠还过于残酷,没有人真正关心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官僚主义和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几乎窒息了人才成长的途径,真正有才能的人无法获得成长的空间。学校的教育几乎是在勤勤恳恳地扼杀人才的种子。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教育原则。像一个钻进胡同的盲人,不断碰壁,不断回头,又不断碰壁。传统的不能坚持,现代的又学习不来,在徘徊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弄得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敢管。学生既没有现代的竞争意识,也淡漠了“勤俭,勤奋,刻苦,克己”等传统美德。家长或者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或者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骄纵,溺爱是家长对待孩子的主旋律。其结果是,人们的文化素养没有提高,道德水准逐渐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尤其脆弱。人们都在追逐既得利益,几乎没有谁重视“忧患意识”的教育,岂不令人担忧?
  这正是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曾反复阐述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如果不能时常警醒自己,就会在贪图享乐中迷失自我,逐渐消沉。由平凡逐渐沦为平庸,最终一事无成。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的问题,现在不断重演,且不被人所重视,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
  我们有足以值得我们自豪的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自己非常宝贵的传统美德,有许许多多楷模式的人物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然而,这些传统的东西似乎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被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抛弃。现在说崇洋媚外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可现实的确是在我们的国土上很多人在疯狂地追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如果学习人家的精华也就罢了,学来的恰恰是一些消极的东西,或者说是糟粕。奢侈,颓废,放荡不羁,醉生梦死,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令我们寝食难安。
  在我们这块国土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人物,足可以令世人仰视;演出过一幕幕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足可以叫我们世世代代颜面生辉。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那种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在支撑着我们,我们才可能不断在废墟中复兴,崛起。
  我们曾经强大过,也曾经衰落过。这盛衰的过程就很好地诠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足以令世人警醒。可是,我们刚刚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那些被世人摈弃的腐朽思想就纷纷被人重新拾起,而且愈演愈烈。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为什么不想一想骄奢淫逸的八旗子弟?条件优越不是挥金如土,不思进取的理由。
  我们民族有许许多多放弃优越而奋发有为的例子,如科学泰斗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那些放弃优越生活到偏远地区支边支教的普通人。可惜这些没能成为社会的主流,不被社会大力宣扬,也不会被许多青年人所崇拜。如果我们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眼里只有那些耀眼的明星,只有那纸醉金迷的生活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岂不堪忧?古人所倡导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思想将不复存在。壮不能有所用,“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靠什么得以实现?
  这就是我们深深忧虑的,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不能清醒地看待我们面前的形势,不能真切地比较出我们和那些发达国家真正的差距,特别是民众生活水平的差距,一味追求享乐,一味地攀比索取,社会奢靡腐朽风气日趋严重。长此以往我们的未来将何以堪?
  晚风温柔地吹着,暮色殷勤地笼上了静静的花圃,花朵都沉醉在这美丽的晚景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柔美。有谁会想到明晨会有寒露,可能还会有冰霜,会有暴风雨的袭击?也许明天会有花朵憔悴,凋零。在这暖风沉醉的晚上,谁是那朵清醒的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