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官网:农村社会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须重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4:52
来源: Z--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长子中    发布日期:( 2011-06-13 ) 我要评论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村社会关系领域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并对我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前农村社会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
一是人情关系日益物欲化。传统的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者说关系,并不是为了获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某种利益,往往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关系。因为对于一个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土场域中的农民来说,关系往往要比金钱更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市场化的浪潮已经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交往等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农民在以现实利益,更直接的是以经济收入作为支配他们活动的准则,利益原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
二是熟人社会关系逐渐陌生化。传统的农村社会是一个半封闭的熟人社会,人们互相往来,互通有无,强调邻里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那时,村民家庭在经济上相差不多,心理上的界线也比较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开始走出村庄,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人与人之间生产与生活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和陌生。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家庭生产的独立性增强了,农户之间因经济利益发生的争执也不断增多,如涉及债权、宅基地、田间地角的归属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郊区农村,逐渐由熟人社会进入半熟人社会甚至是陌生人社会。
三是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化。传统的中国农村是聚族而居,一大家人互依互助,生活在一个具有共同价值体系、共同文化传统积淀和维系的社会网络之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人们对亲属关系网的依赖程度极大地降低。加之改革开放后村落人口的流动性的加强,农民从原来的农业生产的劳动生活方式中脱离,外出务工成了重要的生活来源与途径,尤其是年轻人长期在外地打工,子辈与父辈或孙辈与爷爷辈的亲情关系逐渐淡化,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正在改变。
四是交往对象渐趋多元化。在过去,村民们除亲戚外,交往更多的就是同村的人,朝夕相处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农村社会也经常被称为“熟人社会”。现在,伴随着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农民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转型,农民由一个家庭人转变成了社会人。尽管交往范围大小与村民自身的性格、素质和期望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当代农民还是突破熟人社会、身份社会和村社生活的限制,建立起了自己多元化的社会交往网络。农村社会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进入农村,缩小了城乡居民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上的差别,不仅有利于城乡人民的沟通和交流,也加速了乡村都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农民致富,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农村人际关系的淡化,削弱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古语云: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无成。只有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点,才能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二是农村人际关系的物化或疏离,已经抵消了一部分物质上的富裕给农民带来的幸福感。三是农村代际关系的疏离,将削弱整个农村社会的道德基础。四是加剧了部分农村社区文化的消亡。目前部分农村空巢化实质上是农村成人的集体缺席,许多民俗仪式如:婚礼、丧礼、制作、观看、表演等越来越少。五是使村民利益矛盾凸显,村际矛盾潜伏着不稳定因素。政策建议
当前,农村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原则被不恰当地引进许多非经济领域,许多本来可以减缓人们生存与发展压力的领域,都被不恰当地推进按市场原则运作的轨道。其结果是,对一些人来说,精神生活失落,社会生活日益走向粗糙化,这些都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
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超越传统社会差序格局下的信任和合作意识。应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居民社会化教育的伦理道德规范,针对农村社会资本缺失的具体情况,培育一种信任、公平、平等、合作、互惠和博爱等的规范理念,建立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人情关系和乡村邻里关系。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经济,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努力减少引发农村家庭矛盾的社会因素,营造和优化人际交往环境,同时,要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三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农民是农村的核心,加强农民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现有资源和当地的民间传统结合起来,要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传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加大各类社会文化中心建设。
四是扶持各类乡村民间组织。要注意扶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各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这些民间组织在规范乡风民约、子女婚姻、家庭养老、邻里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倡导文明新风,争做新时期的文明村民。
稿件来源: Z--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 胡骁刚
相关新闻
·
·
·
·
·
·
·
·
中国农业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农业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395236
更多..
·
·
·
·
·
·
·
·
更多..


德黄瓜上再查出大肠杆菌 战高温 忙抢收


山东大蒜价格大幅下跌 山西省夏粮增产已成定局


麦收时节 江西旱情基本解除
新闻人物
·
·
·
·
·

更多..
· 聚焦西南严重旱情专题新闻
· 2010年强农惠农政策汇编· 2010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 农村基层干部的模范--沈浩 · 回眸2009 “三农”大事记· 中国农村辉煌60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专题报道· 新农农保试点专题报道
帮助中心 |广告服务 |合作加盟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2008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68373号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