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变身生活小说:我品姜夔《角落里的香冷寒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3:00
没有苏轼的舒卷豪迈,没有辛弃疾的热血铁骨,有一个人,他的身影淡淡地,在角落,独自嗅着梅香,显得清冷而凋零,这个人就是姜夔。
  姜夔的身世颇为凄凉,早年丧父,仕途不遇,一生都在落魄中零落,在寂寞与贫寒中感伤。但是通过他的词,那丝丝清冷的梅香,点点稀疏的月影,冷冷的映着月光的河水,我们却能穿越时光的轨迹,越过千年时光,品位到他心中的一点惆怅。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有人说他的词是“雾里看花”,他喜欢描写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堆砌出一个优美清冷的意境。比如“暗香”和“疏影”,通过种种意象,构建起一个散发着隐隐幽香的世界。
  他的词极富音乐美,清冷中带着优雅,优雅中有着甘甜,却醇淡而不腻,只是让人觉得很美。仿佛白色的点点梅花瓣从空飘落,素素洒洒,潇洒清寒,仿佛一点白雪凝脂于地,让人可爱,让人可怜。
  张炎《词源》用“清空、骚雅”评论他,就是说他的词干净飘渺,文质彬彬。读来仿佛饮一泓清泉,但着淡淡优雅大花香,让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沁人心脾。这要归结为他的艺术修养之深厚。王维的诗中有画,画总有诗,得益于他对绘画的领悟。而姜夔精通音乐,能自度曲,善吹箫弹琴,是“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音乐家”,一直受后世称赞。正是这样的艺术修养,让他的词自吐芬芳,醇雅非常。
  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王沂孙、张炎一派,是南宋“醇雅派”词人的最著名人物。导致从南宋中期一直到清代,姜夔领头的“醇雅派”都是词坛的主流。张炎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四库全书提要》称赞姜夔的词“精深华妙”,“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但是后世的赞美,却改变不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很特别,他非常“清高”,一生奔奔****,欲求得功名却不遇。一生在贫困凄凉中度过,他的词里也倾吐着浓浓的悲音。“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在没人的时候,在难以入睡的深夜,他想必常常对着残月,对着南飞的鸿雁,对着点点残雪,对着青青离草,发出一阵阵伤感不已的沉吟。悲观,他很悲观。他的诗充满了无奈,悲凉,寂寞的感伤。一首首词仿佛是一个个结论,一个个悲伤的结论,那淡淡的哀,是姜夔词的主旋律。
  然而,那清空幽冷的意境,却如初冬的寒雪一半让人心头宁静而清凉。这就是我喜欢姜夔的原因。或许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哀伤的,然而在艺术的世界,他是一个才子,一个闪耀的明星。对于喜爱艺术的我,有深遇知音之感。
  人,总有那么些悲伤的事情,但是,能向像他把惆怅谱出别有一番滋味的人,不多。我们熟悉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柳永“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浪漫华丽,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隽永,而姜夔的点点寒梅,他的“清空”和“骚雅”却如一阵来自初冬的风,卷着梅花的寒香。细品姜夔的词,觉得情冷中有幽寂,优雅中有甘甜。读着读着,就拼出了淡淡地甜味。让人知道,在浓情甜腻灿烂夺目之后,还有这么一股冷香,一溪清流。
  对于姜夔的人生,我不欲多评。只知道他无缘仕途,却拥有很好的友情,受人的接济而生活。也有世人对他的追捧和赞美,别开一派词风的独特艺术格调。他的特点是“健笔写柔情”。他的词,多情浪漫的缱绻柔情亦有之,然而不媚不俗,有着一种风骨和刚劲。不艳不丽,是那么素雅。仿佛一个白衣女子,有着浑然天成的气质,并不大眼浓唇,却让人过目难忘。
  人都是独特的产物,每个人的气质和艺术都是独有的。姜夔“清空”、“骚雅”、“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艺术特色,留给后人无限的艺术享受和财富。他宛如一支寒梅,永远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占有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