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修神小说主角无敌:对接正当其时——郧西对接西安报道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11:57
对接正当其时——郧西对接西安报道之一

  
  ■特约记者王绪桔 汪建成孟帆

  “福银”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使郧西与西安的距离缩短到220公里。郧西县抢抓“福银”高速公路开通的机遇,积极寻求与西安全面对接,谋求新一轮的大发展。这是正当其时还是操之过急?两地对接有无基础?记者调查表明:对接正当其时。

  “福银”打通对接之路

  郧西因地处秦巴山地,山高谷深,是偏僻、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

  郧西三面环陕,史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是湖北最边远的县;

  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郧西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被列为全国贫困县。

  为改变这种局面,郧西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建设大交通,力求与外界实现大沟通、大合作。有付出就有收获。10月16日,郧西人的梦想实现——“福银”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一夜之间,郧西由偏僻之地变成了湖北对外合作的前沿。

  四大渊源奠定对接基础

  郧西、西安对接合作有深厚的渊源。

  地理渊源。郧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县级政权建制史,时而归秦,时而划楚,郧西因而有 “朝秦暮楚”之称。比郧西建县早938年的上津,春秋属晋,战国属秦,历史上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设州,管辖地包括陕西、湖北交界地方。民主革命时期,上级党委曾在上津设立上关县,也是全省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县之一,管辖区域包括郧西上津、湖北口及陕西省山阳县等地。

  文化渊源。地相连、音相近、文相通,郧西文化的秦腔楚韵在全国独树一帜。直到今天,融合了湖北、陕西风格的骡帮会馆、秦楚戏楼还矗立在漫川关,会馆墙体青砖带有 “马王庙”字样。当年的马帮在这里歇脚,祭拜马王爷,与当地民众品味秦楚“对台戏”之后,便匆匆上路。这样的会馆、戏楼在郧西县城、上津均有发现。受秦楚文化影响,郧西艺人独创的“郧西三弦”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渊源。郧西 “控秦楚水上之交通、扼鄂陕陆路之咽喉”,北面的秦岭和南边的汉水是郧西的天然屏障,自古都是水陆交汇、商贾繁华之地。汉唐之际,从关中运货到江南,大多从长安出发,走陆路经郧西上津,然后改为舟行,借金钱河水直入汉江,到达 “九省通衢”的武汉,再把货物运往全国各地。而南来的大小船只也在上津停船靠岸,满载货物的马队从上津奔赴关中。上津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盛极一时的 “天子渡口”,也成就了郧西繁华。

  人脉渊源。郧西人才西北飞,繁华的西安一直是郧西人创业的乐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西安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过亿元的郧西籍成功创业人士。与陕西相邻的上津、湖北口等口子乡镇,鄂陕群众往来贸易,十分频繁。

  建“3小时经济圈”成现实

  秦岭是全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湖北人看秦岭要到郧西,西南、西北通华南、华中、华北,郧西是交通要道。基于此,有人认为:郧西是东西交汇的临界点,而不能把郧西只看作承东接西、通南达北的中心区。

  郧西在哪里?郧西有了新的答案:“福银”高速开通后,郧西是西安的近郊,是连东接西的界点,郧西要对接西安谋求大发展。

  县委书记叶战平说:“今日之郧西已非昨日之郧西。郧西与西安的融合由来已久,建‘3小时经济圈’已成为现实。”如何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同西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对接融合,构建借势发展的新格局?郧西决策者们正在思考、正在探索。

2009年11月17日 十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