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电国际股票行情:辛亥革命是窝囊的革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35:26




武昌起义时的汉口,日本和英国军人在房顶观战1911年10月11日,武汉上空浓烟滚滚武昌起义中,起义军在汉口英勇奋战1911年10月,大清新军在汉口赛马场布防火炮起义军在战场休息辛亥革命期间,北京东交民巷西口用沙袋堵上,房顶上外国士兵严阵以待

1907年5月,广东潮州黄岗起义(油画)
□张 磊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窝囊的革命;
也有人指责辛亥革命中断立宪运动,导致后来社会的混乱;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民国徒具形式;
辛亥革命研究专家张磊一一解答……
1   辛亥是场窝囊的革命?
有位学者说辛亥是窝囊的革命,论据是没有法国18世纪民主革命的气魄;还有论者指责辛亥革命较之立宪过激,导致后来社会的混乱。他们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反映了一些现象,但是未能深察当时中国的情势,有悖实际。
孙中山敢于推翻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黄花岗烈士为了实现共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怎么能说他们窝囊呢?
辛亥革命以共和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间一个重要步骤。列宁曾经指出,共和制取代封建制是世界性的进步。他认为,共和制对于社会的演进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对工人阶级的成长即从自在到自为也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尽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善群众的无权和贫穷状态,但辛亥革命导致的政治变革终究是划时代的,具有世界性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真正开始跨入近代。
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启蒙。在此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不能没有皇帝。皇权主义,在农民中颇为普遍。在此之后,共和国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传播开来,就连阿Q这样的人都喊革命,可见影响不小。从中,可以感受到辛亥革命触动了古老的中国。
2   经济变革犹如今天的下海热潮
辛亥革命影响社会经济和风习的重要变革。1981年,我专程到澳门找过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带到澳门的相关文件,找到了十几个皮箱,其中装满了涉及经济的呈文。有油印、铅印和有手写的,大都要求办工厂、办银行、办商场、办农场的。
可惜孙中山在位太短,主持临时政府只有三个月。这些文件基本没有实现,但是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积极办实业的呼声,类似中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热潮。尽管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又中断了。但是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不能否认。
辛亥革命还引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辛亥革命废除了“老爷”、“疍民”、“隋民”等称呼。辫子曾是清王朝强加给汉族的耻辱标志。在清代,男人被割辫子,往往被认为是流氓犯事,割辫子是惩治他们的方法。
当然,社会变革方面更为深刻的体现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文件中。孙中山对“约法”只提了第1条,即中华民国的权利属于全体人民,并多次重申大总统和警察都是公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因此,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陋习和倡导新观念,显然是对“社会建设”的贡献!
3   孙中山的旗帜没有人能够代替
应当强调的是,辛亥革命为后来的社会进步打开了闸门。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过程,也就是先进人士反思的探索过程。在十月社会主义影响下,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孙中山在迭遭顿挫的情势下,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决心“另为彻底之革命运动”。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依然是我们今天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一面旗帜。没有人能够像孙中山这样为中华民族———包括两岸四地和华人华侨所敬仰,甚至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认同。
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2008年秋,广东文化学术代表团访问台湾,就打出孙中山的旗帜,即“天下为公两岸行”。这个代表团没有官员,在台北市国民党中央党部,受到了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接见。
他们的张秘书长和我们说,这是他们在中央党部接待的大陆第一个代表团,其他都在外面接待,以孙中山为旗帜,你们可以走遍台湾任何地方。翌年,我们访问见到了连战先生,当时他已经是荣誉主席了。还见到了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等人。
显然,孙中山这面旗帜是难以代替的。
4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抑或失败,存在争议。有的论者认为是成功的,既然同盟会的纲领要求创建共和,中华民国的诞生就是成功,是否形式内容一致不必深究。
也有论者说是失败,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民国徒具形式,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政客依然统治着。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临终前已经看到了国民革命的风暴在广东升起,他仍然说没有成功。而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更具体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悲剧结局。
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勾结,和袁世凯逐步相妥协,也就是和帝国主义相调和。将政权让渡于这样的人,革命焉能不失败。
当然,孙中山充分肯定了创建共和,“再造民国”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确认了这场变革是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步伐,并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最初征程。
所以,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应作辩证的分析,承认它的胜利和成果,估计它的失败。综观辛亥革命全过程,胜败当可分晓。
5   孙中山“战争事业”的发端
辛亥革命全过程以1894年为发端,孙中山建立了兴中会。他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决定诉之于“强迫”手段,于是年经上海之后转赴他少年时代曾居留5年的夏威夷,在当地建立了兴中会。宣言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誓词中“建立合众政府”即共和制度的要求,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列。由于檀岛兴中会和中国相距有1个多月的海上航程,所以孙中山迅速返回香港并于1895年初组建了兴中会总机关,旋即在广州策划了起义。
因此,辛亥革命初期第一次起义是在广州。毛泽东则视为孙中山的“战争事业”的发端,给予充分的肯定。尽管起义因为各种原因流产,但它无疑是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1895年起义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和后来组建的同盟会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继续策划了9次武装反清斗争。各地的革命党人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武装起义,革命的烽火遍及九州。
广东的重要举措主要有兴中会时期的惠州起义,曾达到了几万人。同盟会成立之后,潮州黄岗起义是首次发难。1910年的广州新军之役,产生了很大影响。多次武装斗争,积累了胜利的因素。
6   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首义“并寿”
1911年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次起义。孙中山亲自参与策划,黄兴全面领导,赵胜任总指挥,作了充分准备。计划取下广州,把革命推向全面。
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当局加强戒备,计划几次变化,十路计划变为三路后来只有一路,结果黄兴率领的“选锋”100多人大部牺牲。黄兴本人负伤。赵声忧愤故去。起义虽然没有直接引起全国的响应,但是堪称为辛亥革命的序幕或前导。
稍后,紧张的局势中又插了一个导火线。那就是四川保路运动。清廷曾经准许粤汉和川汉铁路民办。四川人民纷纷入股,农民也不例外。事关每一个群众,清廷却突然把答应交给民办的路权收回并准备转给帝国主义。
这样,四川引发广泛抗争。总督赵尔丰血腥镇压,人们不得不组织同志军。在武昌起义前15天,四川同盟会领导人吴玉章在荣县组织武装起义。从而,给武昌起义造成了有利条件。
为了镇压同志军起义,清朝派出大臣端方把湖北的大批新军带往四川。武汉军防空虚,武昌革命党人果断地打响了首义第一枪,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火焰。两个月后,过半省份独立。
革命在凯歌声中行进,大局已定。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华民国,清室不得不在2月中旬退位。孙中山曾经讲过:武昌是首义,武昌是首功。同时,他也明确指出,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首义在历史上“并寿”,青史长留。
7   非常国会非常大总统
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前阶段,即创建共和阶段,到此结束。同时,辛亥革命还有后阶段。革命面对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对比较强大。因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不得不让位给袁世凯。
民国还在摇篮中就面临着被扼杀的命运,孙中山不得不在1913年进行二次革命,同盟会变成了国民党后,缺乏革命性,结果斗争不力,迅速失败,他再次流亡日本。后来的两次护法运动,都是捍卫共和,但却回天无力。
这个阶段,广东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平台:二次革命,广东是为数不多举起义旗的一个省份。中华革命党反袁斗争,广东也是基地之一。两次护法运动(1917-1918,1920-1922),都在广东开府。
袁世凯死后,他的继承者仍然盘踞在北京政府。孙中山被迫开展护法运动,但假共和始终未变。然而,两次护法运动全然失败。还在二次护法之初,孙中山已经感到不能解决基本问题,因为前提还是承认北京政府。
孙中山决心建立与北方对峙的民国政府,1924年4月,他在广州组织了一次选举,议员人数不够,结果只能算做非常国会,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
8   “另为彻底之革命运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共和国的元勋孙中山当了两届总统,一届是临时大总统,一届是非常大总统。相隔十年,在职时间共约一年半。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难以有所作为。陈炯明的叛变导致二次护法失败,宣告捍卫共和阶段结束。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句号,到此画出。
不过,历史并未停步。就在孙中山被迫回到上海不久,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候,李大钊根据中国共产党二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与孙中山在沪进行了会谈,决定两党合作,并同意了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的主张,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
从此,孙中山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另为彻底之革命运动”。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三大政策,实行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
由于积劳成疾。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壮志未酬,但北伐战争到此时已经酝酿成熟。
主 办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
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独家媒体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承 办
广东文史学会
张 磊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