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多少岁了:科学与人文之关系及我的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3:44

科学与人文之关系及我的对策

 

1 浅议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谈及科学与人文两者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白科学与人文两者的确切含义。科学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始于近代,即以实验为基础探求世界真理的学问,科学的目的在于求真,理性是科学的思想基石,科学的时代就是理性的时代。近代的科学发端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它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太阳中心说撼动着千年不易的神学理论基础,否定了神学至高的权威——《圣经》,此后的第谷,开普乐,伽利略等人继续开拓着科学的天下,牛顿的出现奠定了科学的神圣地位。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在人们的头脑中仿佛科学是万能的,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力图用科学来解释人类社会的活动”(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这种做法推行开来便成为一种风气,后来的马克思也试图把社会的发展纳入某种规律之中。此时西方出现的实证主义力图把所有人文的东西都看成科学一样来研究,比如受其影响颇深的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曾说过“搞历史就是找史料,有一分史料就有一分历史学”就是把历史学也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来研究,但科学有它所适用的范围,人文却不能等同于科学,那人文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人文就是人性,包括人的情感、文化、教养、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感情、欲望、理念、动机、心理、野心等一系列主观的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文的进程。相对于科学的理性来说,感性则是人文的显著特点。科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进而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也就是促进人文的进步与反思。但科学恰恰又不是万能的,人文的领域不能简单的套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狂飙式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又大大增加了世界的复杂程度,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烦恼接踵而来,这又是人文所得以存在的特殊价值。科学的对象是客观的世界,而人文的土壤正是人类本身,科学与人文朝着各自的目标不断发展,导致了科学与人文间的分裂。

 

2.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及后果

 

   近代科学的出现否定了神学的权威,结束了中世纪的信仰时代,而它的发展又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一时间人们觉得理性是无往不胜的、科学是万能,但往往某些东西一旦被极端化那它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唯科学主义过分强调理性的因素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结果导致科学的负面效应层出不穷,大气污染,食物中毒,生活质量下降,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一系列问题,远离人文的科学日益妖魔化,与造福人类的本来目的渐行渐远。而人文相对于科学来说则是弱势地位,被科学排挤到边缘之后,它也开始反思自身,人文的终极目的还是在于对人性的认知和探寻,无论科学多么发达,它所探索的客观世界并不能让人彻底明白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而如果人不能很好的认识人类本身,即便有再发达的科学也是徒劳。于是人文与科学的分裂导致社会的信仰危机,人文脱离科学的独自发展使得人文本身缺乏有力的依托,就像建立在悬空于世界的空中楼阁,死气沉沉、呆板无力。

 

 

3.从科学与人文分裂的现象分析自我缺失

 

   现阶段科学与人文分裂的大背景使得我们这些学生也难逃其弊端,毕竟,我们既然享受了现代化的成果,那就不可避免的沾染现代的习气,下面就我自身来谈谈自我在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间的缺失。我出生于八十年代末,小学初中时很幼稚,一直认为文科的东西很没用,没有什么实际的功用,虽然这样,但却比较喜爱人文的东西,戏曲、小说、皮影、唐诗宋词……渐渐的形成自己的审美偏好,而对于理科中的数学尤为爱好。综观小学初中阶段,人文与科学在自身上的缺失并不是很明显。而到了高中之后,文理大分班,由于自己对历史的偏爱,最终来到文科班,就很快放松了对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一心学习文科科目。于是,自我缺失马上凸显,自己很欠缺逻辑思维,做事没有条理,但幸运的是自己仍然保持着对数学的热爱,数学那种对思维严密性的训练和它那种先天的决定论让我十分入迷。进入大学之后,我来到历史系学习,很彻底告别了理科的科目,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要想学通学透必须掌握一定的理科知识,比如统计、归纳、分析等知识,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知识的综合和交叉。而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固步自封肯定不会取得什么很好的成绩。

 

结语  从人文与科学的分裂角度谈谈人生自我设计

 

    为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没有大师级人物的出现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笔者并不奢求成为什么大师,但却希望自己有一个丰富而完满的人生,故针对人文与科学的分裂谈谈自我人生设计,以期最大程度的跳出自身的局限。在我看来,中国多文人而缺少有深厚科学素养的学者,因而我希望自己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有比较深厚的科学素养的人文学者,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历史学是我的专业,但并不是我的全部世界,我认为,大学期间要广泛的涉猎各个领域的名著,第一流的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再者,不能独学,要主动的和不同学科的同学交流,互相的启发。还有就是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一些逻辑的知识,并适当进行数学训练,增加自己思维的“密度”。更重要的是逐渐的体验社会和成长中的情感因素,丰富自己的世界,也可以更好的做学问。毕业之后,可能继续深造,有可能的话,到海外学习,相互促进。当以后条件允许的时候,准备在国内办一所私立大学,以“自由,民主,多元,开放”为宗旨,培养未来中国走在最前面的人。

 

参考文献

        《论科学与艺术》       (法)卢梭 

        《论政治经济学》          (法)卢梭
           《周国平人文精神演讲录》       周国平

        《论说文集》       (英)培根

        《杜威五大演讲》     (美)杜威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西方哲学精神》      何兆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