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子女如今的职位:直面(附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14:19
    张雪滢
    上海交大附中
    大卫的铭文说:一切都会过去。这是他直面过去而获得的战胜苦难的勇气;契诃夫的铭文说: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他洞悉人生冷暖后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呼喊。
    在我看来,直面远没有经历那么简单。直面的力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世都是大有裨益的。(切入)
    巴老在日暮之年,并没有把时间留给颐养天年,而是通过《随想录》反思自己。他回忆了文革时期那段惨痛的历史,没有对时代加以苛责,而是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自己本已“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再撒了一把盐。“一切都会过去”并非是人们苟且过活,为自己所处的逆境加以粉饰与安慰的借口;而更应该像巴老这样,让这“都会过去”并且“都已过去”的历史在自己的身上留下永恒的价值,直面的力量造就非凡的气度和价值。(直面“会过去”与“不会过去”。不过,巴老是直面时代的。)
    同样经历过文革的季羡林,也在之后写下了《牛棚杂忆》。与巴老不同的是,他没有对个人有太多的苛责,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反思,去警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辙,以史为鉴。“一切都不会过去”并非是失意者用来压抑自己而永远郁郁寡欢,而是通过对过去逼真的叙述,用“血与泪的代价”,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钟声。
    大卫、契诃夫也好,巴老、季老也罢;他们对“一切会否过去”的探索与追问,力量之源便在于他们对真相的直面。“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的力量还重”,这是索尔仁尼琴的名言;“诚实的力量甚于热血”,这是柯夫的警句。
    在直面真相之上,一定需要一个温暖而光明的人性路径作为指引。“这个世界其实挺冷的,所以需要一团火”,这是迟子建的话。其实无论是“会过去”的物质现实,或是“永远不会过去”的精神影响,让身处逆境或遭遇黑暗中的人们有一个温暖的去处才是终极目的。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还原了一百多年前哈尔滨的那场鼠灾,这让我想起了那部曾获诺奖的作品《鼠疫》,她同加缪一般,用真实的笔写下了面对灾难时人的恶与贪欲,以此复苏人性的温暖和善良。(丰富)
    可是当今的文坛,正如余杰批判的那样:不是没有“大师”和“大师之作”,而是缺少真实的生活感受和说真话的勇气。有的只是沉迷于郭敬明式的深度梦呓中,或是频繁沦陷于为权利的歌唱颂歌中。(识见高)
    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偏离贾平凹所言的文学的“大道”——对真实和心中某种价值的坚守。直面和直面之上温暖人性的指引,让“无论会否过去”的一切,纯正美好。(文章如“银瓶乍破水浆迸”,乃积累之功)
    简评:从“直面”人生切入,将“会过去”与“不会过去”合在一起写,把主题确定为“说真话”,大胆,有创意。在短短一篇文章中,列举了大量人物、作品、名言、事件,并发表了独到见解,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