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郭采洁电影:(转)中国版的“我行贿了”该怎么做?许多人关注这种网站前景如何并作出多种预言|龙城茶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3:32
(黎明:评论员)新京报68日报道印度网站“我行贿了”蹿红,短短数日间国内冒出多家“山寨网站”,如“我行贿了”、“我行贿啦”、“我贿赂了”等,还有一家叫“他受贿了”。

许多人关注这种网站前景如何并作出多种预言,其中“预测不良”的说法给人印象较深。对此看好或看坏,都基于对国情的观察和理解,说到底,表现的是对反腐前景的乐观或悲观。

较早的“悲观预测”是我提出的。69日《东方早报》发表的《“我行贿了”为何在印度有效》,在网上讨论火热。文中指出:“以公开“我行贿了”的这种方式反腐或控诉,中国民众亦可一试,但预计蹿红不了”——这主要由贿赂在我们社会、在个人事业中的“崇高地位”或“深度广度”所决定。

我再说的直接一点,这类民间网站还不仅是蹿红不了,其实连自身的“可持续存在”都成问题。

官方确实不便于将刚冒头的这些网站立马打压下去,网民的主流意见是希望政府鼓励、支持它们。不过,中国和印度国情不同,腐败特点也大有不同。在印度有效,缘于权力制衡有效和舆论开放,至少不会有官员裁决这类网站“敲诈政府“或者“和政府对着干”。而我们的许多机构、官员,鼓励民众反腐,只是纸面和口头上的“面子话”,实际上对民间自发的反腐信息是极度敏感。

官方鼓励官员说出“我受贿了”,并设立有退贿账号,但现实中,官员不遭遇查处压力而仅凭“良心发现”的坦白几乎不会出现。在中国网络上揭发“他受贿了”的人有不少,要是同时交代“我行贿了”或“我也受贿了”,那一般是抱定了“同归于尽”的决心。

掌握大额贿赂、严重腐败的真实信息,通常情况下非“深喉”而不能为。此类信息即便不发布于网上,仅内部系统传递就有相当强的威力。网络反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意义不大。而涉及高级别官员的“负面信息”,一露头就会被删除,所以说,现在的网络反腐,说理有大功,但反不了大腐败。

这是“经验说法”。我主持社会、时政论坛多年,过眼反腐、揭黑、控诉信息无数,深知反腐信息上达与传播,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我行贿了”、“他受贿了”、“他们做坏事了”,这类信息在多种网站都可以发布,问题只是有没有人理睬、有没有权力方面的关注。

类似“我行贿了”的办站思路和做法,在中国早已有之,只是网站、板块名字不同。中国官方设立的有多家反腐网站,没见到爆出什么猛料、起过什么作用。民间“专业反腐维权”的网站有一群,平时无声无息还好,若因一事而一时蹿红,对网站来说却并非吉兆。

在我们这里,确实有些“打反腐牌、吃讹诈饭”的人。收集甚至自创、自发“反腐信息”,然后等着做“危机公关”的出面,凭“有条件删帖”进账。把什么需求和名义都当商机看待、当商机把握,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很无奈的现象。

前不久,“55家从事非法网络公关活动的网站近日被依法关闭”。看一下名单,被关网站名字多带着“反腐”、“揭露”、“维权”、“投诉”、“防骗”等字眼。“我行贿了”式的创意与实践,中国是原创,印度才是山寨,但中国的这类网站走不远,要想整顿治理一下的话,他们的小辫子也确实多。

“我行贿了”在中国不是搞不成,坚持要搞的话,有三种思路可以借鉴:第一,官方直接办一个,自行管理,放帖删帖任由官定;第二,“民办官助”,日常由民间人士管理,接受官方指导和“通知”;第三,若民间办网无法获得官方正式认可与支持,那么网站就宣布只接受“小腐败”信息,只揭露“社会腐败”和小额贿赂,如教师收礼、医生红包、给科长烟酒之类,即可以发布、存留那些不值得严肃查处的、仅为“不愉快事件”的信息。

我说的第三种思路并非馊主意,它才是完全印度版的“我行贿了”。因为,印度的腐败由最基层的大量小额钱款往来构成,这种“群众化腐败”和我们比较,本来就在“穷酸”之列——这就是“我行贿了”可以在印度获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