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消费通会员协议: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1:21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焕发出实践者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堂”。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从设疑开始   
  创新的源泉是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疑问,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从游戏人手,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练习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发现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二、创新在巧思中发展   
  教师积极思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于捕捉教学内容的独特之处,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练习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互动中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由问题产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在孩子们思维的互相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产生出不同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始于设疑,产于巧思。巧思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在讲完word2000文字处理中的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后,留下上机练习,让学生上机自己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有趣健康,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和谐美观。这样,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设想,如在文字的下面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及制作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帮助学生们实现这些设想。虽然有些不容易实现,但让他们去尝试一下,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巧妙思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创性。
  有的学生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的方式,使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放置,但图片遮挡了文字,经过分组讨论,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功能,把图片至于最底层,这样文字现于图上,但图片色彩过于鲜艳,整体版面有些凌乱,在不断讨论中学生想出了将图片设置为“水印”状态,于是产生了良好的版面效果。
  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产生极高的学习热情,在具有相当思维含量的讨论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两个“巧”字。一巧:教师设计练习方法得当,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练习的关键处。设计问题有层次,具渐进性。二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发思考,解决了一个个的难题,这个过程是一个多向的、互联互动的过程。这一点真正符合了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高速信息化时代的时代特性。   
  三、创新在评价中延伸   
  创新需要质疑,需要巧思,更需要适时地评价,它是创新的延续,它可以促使创造活动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中地位显著。
  授新课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点评。
  在复习课中,采取交流互评的方式,小组成员互相打分,并找出不足以利于今后提高。在考评课上以奖励为主,采取加分等手段,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为继续进行创新性学习铺平道路。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切实打好计算机的基础,在计算机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肩负着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就应加倍地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使这一学科发挥出它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