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宣传标语:闻香识宝澄泥砚 珠联璧合留美谈--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9:06:41
闻香识宝澄泥砚 珠联璧合留美谈
□记者 邓超 通讯员 郭建立 文/图

《龙门印象》砚

《国花》砚

经过千年沉淀的黄河原泥。

工人在用古法澄泥。

雕刻澄泥砚用一般的雕刻刀具即可。

制作一方普通澄泥砚需要20多天。

李赞(左)和师父黎铿合影。(该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它,从沉淀千年的黄河泥中脱胎而出。上千度高温的煅烧和能工巧匠的雕刻,赋予了它灵动剔透的生命。从盛唐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将万千情愫倾注于它,把它视为收藏赏鉴的上品。
它,就是位列中国四大名砚的澄泥砚。因工序繁复而一度失传的澄泥砚制作工艺,20世纪90年代在新安县民间艺人手中奇迹复活。如今,重获生机的新安县澄泥砚已入选中国国礼,向世界传递着文化与友好的讯息。
起源:
从秦砖汉瓦中
走来的“活化石”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弘农郡及阌(wén,音同文)乡郡,置虢(guó,音同国)州。此后的历朝历代,“虢州”这一地名就与当地一文化特产紧密相连,被载于多部典籍中。
这一文化特产,是一方砚台,原料就取于与虢州邻近的黄河河底,经过过滤沉淀、火煅气化,升华出“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的神奇艺术品。
古虢州的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新安及周边的陕县、义马、灵宝等地,这些地方出品的砚台,当时统称“虢州澄泥砚”。
虢州澄泥砚最早出现于汉代,唐、宋皆为贡品,明朝时技艺已炉火纯青。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shè,音同社)砚、洮(táo,音同桃)河砚、澄泥砚中,唯独澄泥砚为陶砚,其他均是石砚。据专家考证,澄泥砚的诞生,很可能是古人受到秦汉间砖、瓦当的生产过程的启发,改进原始陶砚的制作方法发展而来的。
唐代,澄泥砚已研制出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檀香紫等各种赏心悦目的色彩。诗人刘禹锡、李贺、韩愈和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都有吟颂澄泥砚的诗句和收藏澄泥砚的故事存世。
工艺:数十道工序繁复而规范
澄泥砚的“澄”,现在很多人都念“chéng(音同成)”,其实它准确的读音应该是“dèng(音同邓)”,义为使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
根据史书上关于澄泥砚制作工艺的记载,在将黄河原泥挖回来后,第一个步骤是过滤——这一过程就叫“澄泥”,即将泥化于水,让其中的杂质沉于水底,以获得更细腻的泥。
古人制作澄泥砚的工序,每一步都极其规范,繁复得让人难免吃惊。
首先是黄河原泥的取得。将缝好的绢袋放置于水中,袋口迎浪张开,过袋之浪,吞吞吐吐,水流走,泥留下,如此二三年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方可取泥制砚。
随后,还要经过再沉淀、摔泥制坯、修整雕刻、抛光打磨、药物熏蒸,最后才进窑烧制。整个生产过程多达几十道工序。
上等的澄泥砚“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让人不得不叹服它的神奇。
宋代欧阳修曾说:“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最有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句赞语,他说澄泥砚“抚如石,呵生津,乃砚中一绝”。
复活:失传300年,古老工艺重焕生机
作为文人雅士赏玩的文化产品,澄泥砚的传奇身世随历史的兴替而沉浮。
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后,由于工序太过繁复,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在之后的300余年里几近失传。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新安县仓头乡(现为仓头镇)人李中献继承祖上技艺,并寻访民间老艺人,查阅古籍资料,历时两年多,终于成功烧制出澄泥砚。
制作工艺失传已久的澄泥砚的“重出江湖”,迅速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新安县生产的澄泥砚一时风行,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新安县澄泥砚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中献也被国家授予“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的称号。
绵延5000多公里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为何只有新安县所处的古虢州一带用黄河泥制作的澄泥砚最为著名?这个疑问也随着新安县澄泥砚的复活而重新被世人提起。
据科学研究,古虢州位于黄河流经的平原地带,这里的泥土积淀最多,泥土中所包含的成分也最为丰富。再加上澄泥砚两千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尤其讲究雕刻技术,大气洒脱,古意盎然,妙趣天成。因此,澄泥砚一直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偏爱就不足为奇了。
发展:入选国礼,两大名砚“珠联璧合”
2010年11月10日,对于年近七旬的李中献来说,是个值得骄傲的日子。这位使澄泥砚制作工艺复活的老艺人,接到从北京来的一个通知:国务院行政司已正式将他制作的《腾龙》和《潜龙飞天》两款澄泥砚选为国礼,新安县澄泥砚将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礼物,向世界传递友好的讯息。
2010年,还发生了一件让李中献倍感欣慰的事情。
中国“四大名砚”均属民间传统工艺品,制砚技术向来不外传。但是,这一年的5月,李中献的儿子、也是新安县虢州澄泥砚的第六代传人李赞,拜广东端砚宗师黎铿为师,打破了这一承袭上千年的门户之见。
“澄泥砚的浮雕较圆润、线条粗、造型厚,用一般的雕刻刀具就行;端砚石质细腻,线条和造型瘦而薄、立体感强,必须用合金刀。能否将端砚的雕刻技术用于澄泥砚,对澄泥砚进行二次创作?”为了求得澄泥砚制作工艺上的突破,李赞通过业界前辈推荐,提出向端砚宗师黎铿拜师学艺,黎铿欣然答应。
这一举动,在中国制砚界传为美谈。有人评价道:“中国名砚从此走上了交流、包容的发展之路。”
李赞告诉我们,如今的新安县,制作澄泥砚的厂家已发展到了六七家,各家之间是商业对手,更是切磋、交流的朋友。“传承、创新,挖掘澄泥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李赞说。
地点:新安县
称号:中国澄泥砚之乡
获得时间:2003年9月
颁授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特点:“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磨不腐”,“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
闻香识宝澄泥砚 珠联璧合留美谈--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攻占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驻军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牡丹,国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城头拉锯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便民电话本--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韩再称朝是“敌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俗的幸福--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揭秘国宴--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界各国国宴大观--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开水白菜--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钱币市场行情--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缘何春来早--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将“隐形”进行到底--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让雪花飞--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再见“外星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袁大头银币价跌一成 --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抢购黄金--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地球值多少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黄河之水入城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邮票大涨别盲目投资--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玉兰·蜡梅--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国宝归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孤独的戏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