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有哪些中专学校:120医生不得不说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7:26

 

无奈 感慨 意外 奇怪

120医生不得不说的事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急救,听起来是件性命攸关的事,但干了12年的120急救,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刘扬觉得,这也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刘扬对过往的急救故事历历在目,他喜欢跟人讲,也喜欢随时记,如今开了微博,140个字,说的都是真事,讲的都是常识。
  他说,给大伙儿提个醒,学点急救知识,早点给生命投保。


  我干急救十多年了,几乎没见过车主们主动避让救护车……

  先讲故事: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出诊。患者家住在窄胡同里,救护车刚进去就被前面一辆自行车挡住了,救护车怎么摁喇叭,骑车人就是不让路。终于到一个岔路口,救护车赶紧绕道超了过去,可赶到时,病人已经去世了。正要调头返回,一小伙子进来了,就是刚才骑自行车挡道的人。去世的患者就是他的父亲。
  

  类似的事,我也遭遇过一次。那次是被派去一小区,楼很多,又没有家属接车,我们只能自己找楼号。突然,一个人过来主动问我们“去哪楼”,可他一听不是自己家,转身就走了。一会儿又来个老人,问同样的问题,一听不是自己家也走了。一连四位,只问哪楼,就是不告诉我怎么走。最后好不容易有人告诉了,还给指错了。

  除了这些事添堵,我们最怕的还是路堵,而且应急车道被占用也是常事。我干这行12年了,几乎没有碰见过车主们主动避让救护车的事。

  再说道理:不给急救车添堵,其实就是给生命开通了绿色通道,因此建议大家:第一:尽量避让救护车、不要占用应急车道。也许,您救下的那个人就是您的家人。第二:打急救电话,地址要说得越详细越好。第三:要留两个联系电话,一个座机,一个是接车人的手机号,并保持电话畅通。第四:最好有人出门接车。

  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很难,但冷静真的能救命!

  先讲故事:有天晚上,一位老人给我们打电话,说他儿子在家用电热水器洗澡都两个小时了还没出来。我们赶到现场,发现她的儿子可能已经触电身亡。老太太听了伤心欲绝,突然就晕倒了。我们不得不放弃救儿子改为抢救其母。最终,老人抢救成功了,儿子却复苏失败。

  还有一次,一个长期卧床的老人叫救护车。因为没有担架,情急之下,家人建议把老人连被褥一起搬下楼。可刚抬了一会儿,却感觉老太太变轻了。原来,家人平时为了方便老人排泄,把被褥掏了一个洞,刚才一着急,忘了这茬子事,抬起就走,老人屁股掉下去了,差点整个摔下去。

  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很难,但冷静真的能救命。比如火灾现场,我们发现,皮肤烧伤的人并不多,而因大声呼喊导致呼吸道烧伤、窒息,还有跳楼骨折的却占了很大一部分。

  还有一次网吧着火,我们在现场发现,烧死的那些人都是互相抱着的——这只是互相安慰,而不是一种科学的逃生方法。遇到火灾,有浓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匍匐迅速撤离。

  再说道理:常见疾病的家庭自救方法:

  第一、脑血管系统疾病,如突发神志不清、昏迷等。如果有糖尿病,血糖值低,就赶紧给他含块巧克力。如果不能确定,就赶紧给病人吸氧。最好不要搬动病人,哪怕他是倒在了厕所里。

  第二、心脏系统疾病、比如心脏病突发,表现为胸闷、胸疼、心慌等。若明确病人有心脏病史,就可以立即服用1~2片硝酸甘油或者是6~10粒速效救心丸。

  第三、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症状是呼吸急促、胸闷、出汗。先要给病人吸氧,再打急救电话。另外,看他是坐着舒服还是躺着舒服,怎么呼吸顺畅就怎么坐。

  

    ■急救医生最抵触的,是被患者当成搬运工

 

    先讲故事:最近的一件怪事,发生在天津一位同行身上,这位急救医生以“仙雪围脖”的网名,发在了新浪微博上,说是“接警一例74岁男,感觉胸闷,老伴将速效救心丸10粒放入口中,不慎将患者假牙(满口)推掉坠入咽喉,患者即不能呼吸晕倒……”


  这种意外不常见,但还是提醒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假牙坠入气道的危险,另外,在无法吞咽速效救心丸时,可以含服。

  急救圈的怪事,不都是悲剧,也有不少具有喜剧色彩。

  有个夏天,接到电话让去抢救一位跳河自杀者,赶到现场时,警察、围观群众都很焦急,打捞人员始终没有找到落水者,这时,自杀者的女友赶来了,很淡定地说:“不用担心,他是潜水健将”。不久,河对岸露出一头,冲着女友微微一笑,迅速游了过来。

  还有一次,调度中心通知说,有个瘫痪的老人需要转移,我们火速赶到了病家,进门就问:您要转去哪个医院?不料,家人回答:不用去医院,我们家搬家,老人没法送,只得叫120了,您把老人搬到新家去就可以了。

  再说道理:大家听完这事,也许就是一乐,但对我们来说,却很无奈。搬抬病人是急救人员的职责所在,但我们最抵触的,是被患者当成搬运工。合理利用急救车,避免急救资源的浪费,这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