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到长沙高铁时刻表:500强还是500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09:49
美国Fortune杂志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十分引人注目,声名远播,影响广泛。然而,所谓“世界500强”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导。

1955年,Fortune杂志首次推出“美国500家”,对美国工业企业排名。1976年推出“美国以外500家”,对其他各国工业企业排名。1990年将二者合成为“全球工业500家”。1991年推出“全球服务业500家”。1995年又将后二者合成为“全球500家”。

“大”与“强”之辨

所谓“世界500强”,Fortune英文版称作“全球500家”或“世界最大公司的排名”(“Global 500”,“Our annual ranking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rporations”),排序的依据是企业营业收入,反映的是经营规模。所以,这个榜单排的是“500大”而不是“500强”。其英文简称只出现数目“500”,并不缀以“强”或“大”字。译成中文,不妨表述为“500家”。

规模大不等于强。大和强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英文明明说的是“大”,变到中文不知怎么就成了“强”。Fortune杂志中文版更是径直采用了“世界500强”的说法。一时间各种各样的“X百强”不胫而走,蔚然成风。

行业不同、商业模式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不同的企业之间,单纯比较规模,其实意义不大。Fortune杂志用营业收入对各类企业统一排名,虽有各行各业同台比武、吸引眼球之效,但从可比性看确实有些勉强。好像把巡洋舰、扫雷舰、潜艇和邮轮放在一起比吨位,让人觉得非驴非马。

实际上,Fortune排行榜同时列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雇员人数等多项指标及位次。同一家企业,甲指标排序靠前,乙指标排序却可能靠后。

居2010年“世界500家”首位的美国沃尔玛,收入排第1,利润排第9,资产排第118。零售企业只赚物流、零售环节的钱,销售额虽大,利润率却不高。与此相对照,英国的沃达丰和美国的微软,收入只及沃尔玛的六分之一,排名第80和第115,净利润却与沃尔玛基本相同。净资产收益率,沃尔玛20.3%,微软36.8%,排名第20位的IBM和第28位的波音更高达59.3%和61.7%。这些公司之间,谁强谁弱,甚至于谁大谁小,很难通过一纸榜单来评定。

中国企业上榜之路

1991年,中国银行率先在Fortune首次推出的“全球服务业500家”上亮相。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Fortune榜单,排名亦渐次提升。2010年我国内地入榜企业总数达43家,仅次于美、日,位居第三。

中国企业在世界榜单上成群结队,占据要津,自然是好事。但有些企业领导把大小混同于强弱,进了榜单的自以为已经大而强而优,没进榜单的则趋之若鹜,把上榜当作“鲤鱼跳龙门”,千方百计争过这根独木桥。而且,与小说“围城”的情形不同,外面的拼命想挤进去,里面的都不想被挤出来。

方方面面看排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榜单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方,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台上的,台下的,大可不必太拿它当回事儿。正所谓:云卷云舒风作伴,潮涌潮退无尽时。春去春回兴衰梦,花开花落两由之。

Fortune“世界500家”榜单每年都单独列出新上榜、落榜和落榜后重新上榜公司的名单。2010年新上榜的有我国大唐、国电、北方工业、华润、东风汽车、华为、人保、平保、神华、武钢等。落榜者包括大名鼎鼎的固特异轮胎、日本航空、小松、三菱等,我国中海运亦恭列其中。历年落榜的还有美国雷曼兄弟、克莱斯勒、安然、世通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大牌企业。

榜单还列出上升和下降位次最多的各20家企业。2010年升位的有英国劳埃德银行、瑞士再保险、美国百威啤酒、花旗、亚马逊以及中国兵装、上汽、一汽、中铁建、交行、华能、中铁工等。降位的有美国摩根士丹利、时代华纳、德国曼集团等。

此外,Fortune“世界500家”榜单还单独列示盈利最高、亏损最大、员工最多、营业收入增长最快和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各50家。2010年,中国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中国移动、中石油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美国埃克森石油、通用电气,英国石油,瑞士雀巢等列入盈利最高的榜单。亏损大户中,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名列冠亚军,法国雷诺、标致,德国戴姆勒,瑞典沃尔沃,法航荷航集团,日本日立、松下、三洋、索尼,意大利菲亚特等赫然在目,中国铝业也在此列。在收入及利润增长最快的小榜单上,不少中国公司很出风头,如中铁建、中铁工、上汽、一汽、东风、华为、中建、人寿、中石化等。而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花旗集团等,尽管巨额亏损,营业收入却大幅增长。台塑石化的排名一年中骤降129位,净利润却猛增一倍半。所以,单凭一个榜单排名来判断“强”与“不强”,确实不大靠谱。

Fortune的美国榜与世界榜

Fortune的“美国500家”榜单,内容更丰富、细致。它列出净资产和市值及排序,列出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及排序,列出每股收益及同比增减率,十年间每股收益复合平均年增长率及排序,投资回报率及排序,十年间投资回报复合平均年增长率及排序。所谓“投资回报”,Fortune定义为股价提升与现金分红之和。这些都是“世界500家”所没有的。

“美国500家”还单排收入和利润增长最快的各20家公司小榜单,列示一年、五年和十年的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以2010年为例,净利润十年平均年增长率最高达89%。这类长期指标,恐怕更能反映企业的强弱。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美国500家”全体的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中位值,营业收入为年增6.7%,净利润为年增8.3%。“500家”全体当年的销售利润率中位值3.8%,净资产收益率中位值10.5%,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值1.36%,资产负债率平均值82.6%,市盈率平均值26.4倍,总资产周转次数中位值0.84、净资产周转次数中位值2.48,人均营业收入中位值40万美元。这些,可供我国同类企业对标时参照。

五花八门排行榜

除上述两个“500家”外,Fortune杂志还发布“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最佳雇主公司”等。该刊中文版则在“中国500强”之外又发布“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25家)等。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每年发布“商业周刊50家”,排序不以规模、而以五年投资回报率为据。上榜者多为中小型的“成长股”,大企业很少。2010年列榜单之首的网上订房旅游服务公司Priceline,五年回报率高达9.1倍,但营业收入只有区区23亿美元。该刊“科技100家”榜单面向全球,以营业收入、利润、股东回报、员工增长四项指标排名之和为序。2010年中国内地有8家企业上榜。

美国Forbes以发布各式富豪榜著称,但也做企业排名,每年推出“全球2000强”。看来国际媒体也是以量取胜,你搞500家,我就搞2000家,比榜单长短,新鲜招数不多。怪不得有人批评它们“炒作”。Forbes榜单将销售额、净利润、总资产、市值四项指标以相等权重综合计算,作为排序依据。2010年中国内地有113家企业上榜。

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家”以市值而非收入为排序依据。2010年榜单排入了21家中国沪深上市公司。

以上三家的榜单与Fortune如出一辙,英文版不标“强”字,中性表述,中文版却一律标为“XX强”。算是“入乡随俗”吧。

看榜用榜而不迷信榜

第一,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企业进入国际排行榜,即便只是以规模论英雄,也值得欢迎,值得庆贺。

第二,“大”与“强”有一定关联。规模大可能存在“强”的因素。特别是营业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在市场上的实现,而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是市场。

第三,“大”是否“强”,要看“大”从哪里来。我国国企、央企的规模多属国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结果,部分企业还享有垄断优势或垄断性资源优势。例如金融、石油、电网、电信、航空工业等。中国之大,任何总量数字都十分惊人。相关企业如果单纯因为体量大而得以进入排行榜,应当心中有数,不宜在“大”与“强”之间画等号。

第四,“大”不等于“强”,更不等于“可持续”。中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中国企业鲜有能在全球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著名品牌商标,总体看创新能力较弱,多处于产业链上中游,市场中低端,增值少,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公司治理乏善可陈,官场文化盛行,体制依赖特征强,核心竞争力不彰显,跨国经营水平不高,尚未经受过全球性严酷竞争的长期验证。

对此,最紧迫的是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企业由“大”转“强”。片面追求规模指标不利于企业转型,反而会助长盲目扩张,粗放经营,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的方向背道而驰。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把进榜定为业绩(政绩)目标,搞排行榜崇拜,是一种有害的倾向,有必要泼点冷水。

第五,按照规模大小排序具有一定价值,并无不妥。只要不硬把“大”说成“强”就好。至于多指标综合排序,国内外都有人尝试过。效果如何,令人怀疑。评价一个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强弱十分复杂,很难精确地定量描绘。本性模糊的事物,硬要精确计量,结果不免南辕北辙。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还排不出真正的“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榜单。

即如前述《彭博商业周刊》及Forbes榜单,都用多指标综合排序,但其指标选取、权重分配及加和算法,究竟有何理论或实践依据,恐怕经不起推敲,更谈不上“专业”。可见,即使是国际顶级媒体的权威发布,也大可不必迷信。

做强做优做大

讨论“500强”还是“500大”,并非咬文嚼字。本文作者之一曾与《财富》中文版人士当面交流过“500强”的说法是否妥当?他们认同“500大”的实质,只是顾虑中国社会各方面已经习惯“500强”,便从众了。

国内机构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亦颇有影响。鉴于其中多数均以营业收入排序,今后是否应从避免以讹传讹和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考虑,予以更名、正名,相信有关机构定会妥加处理。

套用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话:“所谓世界之强企也,非规模大之谓也,有竞争力之谓也。”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向世界的路还很长。保持清醒,切忌浮躁,力戒虚夸,诚所愿也。

“强”与“大”之辨,关键不在词语,而在认识。不论称为“500强”还是“500大”,要害是不迷信,不崇拜。至于用词,既然Fortune英文版已有恰当表述方法,该刊中文版似不宜另立新规。作为世界著名出版物,传递给读者的信息理当一致;因为随俗而将错就错,有损该刊声誉;希望该刊回归本原,以正视听。对于《金融时报》等,我们愿意提出同样的建议。

(本文全稿将刊载于《中国改革》六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