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查询 中国邮政:马蔚华的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2:56
2009年07月16日 22:34 PM

马蔚华的对策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吴铮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19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没有到水里去,就没有机会被淹死”,马蔚华谈到中资银行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时,没有流露丝毫自满。尽管,过去五年,他带领的招商银行以年均超过22%的股本回报率,成为中国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最好的银行之一。

7月15日上午,带着东方人的谦逊和儒雅,在伦敦Dorchester饭店古色古香的英式套房中,这位中国年薪最高的银行行长与英国《金融时报》分享了他对招行本土和海外发展策略的思考。马蔚华此次英国之行,主要是为了参加招行伦敦代表处的开业典礼。

海外扩张:专注整合永隆,欧美银行 “诱惑不大”

谈话伊始,马蔚华就强调中资银行走向国际化的大趋势。他认为,中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微乎其微,并不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强,相反主要得益于国际化水平低和国内监管环境的改善。

被过滤广告

他的判断主要基于:第一,欧美银行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杠杆比率过高(风险资产的增速远远超过自身的资本积累),欧美银行将杠杆率降低10%都需要数以万亿计的资本。外资银行去杠杆化的过程,必然带来业务收缩,这就给资本金和存款充足的中资银行留下了扩张的空间。

第二,客户(中资企业)的国际化,无论是贸易融资还是海外投资,都必然对银行提出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去年10月,招行纽约分行在华尔街的严寒时分开业,本月伦敦代表处始创,都能看出这一思路。马蔚华说:“在伦敦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已有500到600家之多,这需要招行一点一点去开拓”。

对于招行海外扩张的步伐,马蔚华并不想迈得很快。对英国业务的定位,他表示还是以积累经验为主,短期之内没有设定盈利的目标。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招行可以达到英国金融监管局(FSA)的要求,将代表处升格为分行或子银行。这一过程在美国大约用了招行2年的时间。不过,马蔚华仍然表示,在海外不会与当地银行竞争零售业务,“这不是我的优势”。

对于收购欧美银行的可能性,马蔚华明确表示否定。尽管皇家苏格兰银行(RBS)等欧美银行,股价较金融危机前均出现了深幅下挫,马蔚华还是认为这些银行的资产状况很难看清,即使是5%的股权对招行而言也“诱惑不大”。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马蔚华多次强调,中资银行的海外收购,必须要头脑清醒,不能“妄自尊大”。

马蔚华的谨慎与去年6月招行对香港永隆(Wing Lung)银行的收购不无相关。招行启动收购时,正值恒生指数处于历史高位。367亿港元的收购额相当于永隆银行净资产的3倍左右。而今,香港本地上市银行的股价普遍不足一年前的50%,市净率则低于1.5倍。

招行收购永隆支付的200多亿元溢价,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为两部分,其中第一次收购次伍氏家族股权的溢价被确认为102亿元商誉,第二次要约收购则冲减资本公积约87 亿元。在2008年年报中,招行对商誉部分的减值仅提取了5.79亿元准备金。这一记帐方式虽然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但也遭到了一些质疑——被认为没有充分反映市场条件的变化。

除了强调永隆已经退市,不存在“市场价格”,马蔚华对永隆资产的估值方法不愿多谈。他表示,收购永隆不是为了卖,衡量收购成功与否,不能看一次性代价,而要看未来能否持续创造利润。

马蔚华认为,招行整合永隆有其优势:招行总部所在的深圳与香港相邻,跨境业务需求很大,永隆拥有香港银行牌照,100%控股权更是机会难得;但永隆经营保守缺乏大陆客户,而且家族银行的背景也影响了其公司治理,“这些弱项恰恰是招行的强项”,马蔚华表示,“有信心5年(整合)成功” 。

不过,永隆目前仍是招行主要资产中盈利能力最低的一块(2008年度录得亏损),在彻底改观之前,永隆仍是招行未来业绩最大的变数之一。

中国市场:大项目没有优势,期待非国有部门复苏

尽管话题围绕海外扩张展开,马蔚华反复提到“巨大市场还在中国”。招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长期在同行中保持领先水平。然而,2009年一季度,招行的业绩却显出疲态,特别是占净利润80%的利差收入。

被过滤广告

截至3月底,招行贷款总额比年初增长14.3%,净利息收入却比去年同期下降22.5%。相比之下,上市中资银行中表现较好的建设银行,一季度贷款总额增长了14.14%,净利息收入仅比去年同期下降6.55%。

受此影响,招行一季度每股收益同比下降了33.41%,而建行在大幅提高拨备覆盖率10.17个百分点之后(少增税前利润74亿元)之后,每股收益降幅不过18.22%,显得从容得多。同期招行的拨备覆盖率在多年连续增长后,罕见地出现了3.98个百分点的下降。当然,受益于长期的审慎经营,招行拨备覆盖的绝对水平仍远高于建行(219.31%比141.75%)。

两行财务指标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经济危机和“4万亿”投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马蔚华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分析了利差收入下滑的原因。从贷款结构看,招行贷款中零售贷款和票据融资的比例较大,而这部分贷款收益率受降息影响也大,收益相对稳定的大额长期贷款则占比较小。马蔚华坦承,在大企业大项目方面“同建行比没有优势”。

从存款上看,马蔚华认为招行的优质客户较多,而优质客户一般活期存款比例较大,由于定期存款利率降幅远大于活期利率降幅,降息带来的成本下降不明显。定期存款较多的大行则受益较多。不过,马蔚华提出,活期存款比例高的作用是两面的,一旦进入加息周期,招行的这一劣势就会变成优势(成本上升慢)。

谈到招行的前景时,马蔚华表示,看一家银行的业绩不能只看一年一季,而要看较长时间内的表现。面对招行会不会被边缘化的疑虑,马蔚华显得很有信心,虽然强刺激的政府投资计划让招行受益较少,“一旦经济走出谷底,招行的优势就会显现” 。

拥有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马蔚华认为,“政府的刺激历来是有限的,为了经济增长进行刺激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持续不断地刺激下去”。

他特别指出,“一定要把社会投资带动起来,要不然政府投资达不到目的,政府的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简言之,马蔚华认为实现经济复苏,“最终还要靠市场”,他对招行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马蔚华称,招行重点不在大项目,而在个人住房按揭,信用卡,理财产品等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和非利息收入。他认为,目前个人房贷利率打7折是个临时措施,不会长期持续下去。这一政策给今年招行的利差带来了比较大的下滑压力。

对于贷款风险的控制,马蔚华认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值得重视。在他看来,资产价格的泡沫,特别是实体经济还没有走出谷底时,股票价格大幅上涨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据他介绍,招行目前正对发放每一笔贷款进行跟踪,严防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在房地产领域,招行防控风险的重点,一是控制开发贷款的规模(没有突破过6%),二是在发放个人按揭时加强审核。他表示,招行个人按揭贷款的不良率一直控制得很好,到去年底只有0.27%

对于传闻颇多的招行再融资计划,马蔚华限于“市场纪律”没有多谈,他表示“目前在研究,但是没有可以披露的具体计划”。

联系作者:zheng.wu@ft.com
 

作者相关文章: 《不应低估中国银行业》 (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