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战队所有成员2016:人民日报风格转换 或代表重大变革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0:45

人民日报风格转换 或代表重大变革信号

www.stockstar.com 2011-6-9 12:57:03 证券之星大双底之后反弹格局初步形成,弱市中凸显领涨先锋逆市而上,聚焦周赚33.9%的个股(附股)[字体: ]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网友评论29条] [ 手机也能看]   【证券之星编者按】《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最近频频成为其他报章、杂志、电视、网络等传媒以及网民们的宠儿,被广为转载、评论。这些文章一改党报往常的严肃面孔和长篇大论、宏观叙事的形式,改为直面贫富差距、城乡鸿沟、官民对立等社会焦点问题,站在百姓角度,谈论公平正义、言论自由等,语言朴实、文风活泼。    

  ===本文导读===

  人民日报辣评连发四月 称传递中央声音警示地方

  人民日报辣评回顾

  人民日报:从新股不败到频破发再到中止发行 为市场约束力增强叫好

  人民日报:新股破发理解为股市成熟是一种亵渎

  人民日报:政府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可信

  人民日报评个税改革:起征点不能跟着感觉走

  人民日报:国际板推出不能急于求成 或对A股产生资金分流

  ===全文阅读===

  人民日报辣评连发四月 称传递中央声音警示地方

  时事背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最近频频成为其他报章、杂志、电视、网络等传媒以及网民们的宠儿,被广为转载、评论。这些文章一改党报往常的严肃面孔和长篇大论、宏观叙事的形式,改为直面贫富差距、城乡鸿沟、官民对立等社会焦点问题,站在百姓角度,谈论公平正义、言论自由等,语言朴实、文风活泼。

  这些评论有何背景?是否代表某种风向?多元时代,党报应该如何说话?且听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等专家学者、媒体人一一解析。

  解码一:辛辣时评连发四月

  以罕见方式深入解读社会矛盾,告诫执政者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指出政府要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倾听民众的诉求,回应舆论的质疑,对话“胜于对峙”。文章指出,政府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可信。这篇文章被大量转载。

  事实上,今年以来,这已是人民日报评论员直面社会焦点问题,用全新的语言风格和姿态做的关于政府应该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减少官民对立情绪的第四组系列评论的开篇。

  2月10日至3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系列文章“如何提振政府公信力”,指出能不能维护群众利益,能不能严格守法执法,工作是不是摊在阳光下,是政府是否有公信力的关键。

  3月24日至4月14日,《人民日报》连发4篇评论,谈“如何协调社会关系”,指出如果地方政府不以“公司化思维”与民争利,那么群众上访、拆迁自焚就会大大减少,那里的干群鱼水关系也就不会异化为水火关系;指出必须打通底层群众上升的通道,才能舒缓“社会焦虑”。

  引发全国最大关注的是第三组评论,于4月21日到5月26日刊发,5篇文章“关注社会心态”,提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提出要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主张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指出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

  6月2日,《人民日报》又开始推出“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系列评论。

  解码二:为何能引发巨大反响?

  这些文章在传导中央的声音,警示地方执政者

  这些文章一改党报往常的严肃面孔和空话套话、宏观叙事的形式,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事实,文风活泼、篇幅短小、观点尖锐。这些评论被媒体广泛转载,许多媒体为此刊发社论,网友也纷纷盛赞其直面现实,为民说话,越来越有人味。《人民日报》为何刊发这些评论?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说,最近暴力拆迁、被精神病、用武力压制维权等频频发生,而地方政府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认为是媒体在添乱,这进一只步触发官民对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人民日报这是在警示地方执政者,要倾听批评,勇于改错。周瑞金先生认为,虽然《人民日报》这些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在都市类媒体已经有所表达,但这些观点通过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表达出来,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意义还是不一样,这也是这些文章受到力捧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些文章显示出中央希望向基层执政者传导一种疏而不是堵的观念。

  解码三:是否变革的重大信号?

  提倡积极的社会管理办法,重要性还待观察

  周瑞金先生说,《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经过层层审核,代表的既是人民日报的声音,也是党中央的声音。

  周瑞金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掀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一页。不少人分析认为,《人民日报》的这些评论是社会管理方式和舆论管理方式变革的一种重大信号,最近的这些评论是否也代表历史的一种节点?对此,周先生认为,这些还有待观察。争议肯定还会继续,他认为,必须将民主观念灌输给各级官员,让他们知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代表人民利益来行使权力,而不要和人民对立。

  曾任人民日报原评论部主任编辑的马立诚先生认为,《人民日报》的这几篇评论表达了一种积极、进步的社会管理办法,但是不是代表重大信号还不好认定。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徐泓教授建议,地方党报应向人民日报学习,改变文风,直面现实,夺回麦克风。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地方党报如果不直面现实,就无异于自我边缘化。(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