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怎么看你懂的片:狷狂分子高晓松??在才子与流氓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2:29


狷狂分子高晓松  在才子与流氓之间

四十二岁的高晓松口头禅是“挺好”,代表了他的状态:有点愤怒,但更多满足;狂热地自恋,亦孜孜不倦寻觅着同类。而那个本质狷狂、至情至性的高晓松,永远不会改变。这个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音乐天才,拥有着无法复制的人生与令人捉摸不透的性格,在才子与流氓之间,他把自己站立成凹凸两面。正如评论家李皖所说,高晓松的秘密,隐藏在他自己的岁月深处。

文 Musicfish 丁博 等 编辑信箱 peoplez@126.com

 

    1994 年,一张名为《校园民谣》的专辑横空出世,其中《同桌的你》横扫了当年的大小颁奖典礼,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非常会唱歌的歌手老狼和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高晓松。

    在那个时代,玩音乐的人很多都是相当感性的。张楚是因为在苦闷时走到西安的街头,看到一个人在弹吉他,突然爱上了这种感觉才成为歌手的。而当时张楚其实并不知道,那个弹吉他的人就是后来的许巍。而许巍在签约红星之后,住在京郊的一个马场里每天都在深夜抱着吉他嘶吼,进行他的创作,搞得旁边的人无法入睡……和普通的梦想家不同的是,高晓松很现实,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安扎在虚无缥缈的梦想之上。无论是到电影学院考导演系还是后来涉足广告业,这个似乎把自己所有感性交给了梦想的人从来没有让理性脱离现实。所以,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成了最高调的幕后音乐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时代的关注。

 

退学少年

    高晓松1988 年考入清华,学的是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按常规,他毕业后应该成为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他说:“当年父母培养我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我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我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读了三年雷达专业后,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正好碰上那时高校学子的退学热潮,大三那年,高晓松毅然决定从清华退学。“其实是连退学手续都没办,直接就没再回学校了。”之后,他和老狼开始了将近一年的流浪生涯。

    几个朋友组了一支乐队,名叫“青铜器”,在圈内小有名气。1990 年暑假,他们忽然收到海南岛一家歌厅发来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到那边去演出,这消息让乐队成员兴奋了好一阵子。但兴奋过后,其他成员都在考虑过现实问题后选择了退缩,就只有高晓松和老狼两人依然保持着热脑门状态,不顾一切踏上旅途。这段不切实际的经历以失败告终,他们的音乐在海南这座小岛上缺乏群众基础,结果,因为他们坚持不唱粤语流行歌( 当然,也不会唱),

在演出了几天后直接被歌厅老板炒掉。更严峻的问题来了:几天赚的钱还不够两人回程的路费,高晓松当即做决定:让老狼先走。因为老狼必须赶在开学前回去上课。

     回到北京后,高晓松转头报考电影学院,但他竟然没考上,“我的考分是最高的,原本想着即使只收一个也应该是我,结果一个也没考上……多年后我见到当时的导师谢飞导演,问起来才知道原来那几年电影学院一直在争议:导演专业是否需要研究生学历?那时的教授都不认同导演要硕士学位,就一个都没录取。”

    20 年后的今天,要想在这个圈子里获得成功可是比“白衣飘飘年代”时难度大多了。作为乐坛老前辈,高晓松对于做音乐本身的看法还是另有见解。“做音乐这事不像干别的,它大部分都是低潮期。”高晓松这样形容自己十几年来的音乐生涯:“不是这代人的问题,是这代人长起来的时候,大师的年代过去了。”如今他坦言情愿把“音乐”称作“唱片”——在“超级女声”之后,唱歌已成为一件非常平常又草根的集体运动:“没什么特别值得等待的东西了。”

 

民谣诗人

    音乐是存在的记忆。我们总爱用一段音乐来怀念一个年代。而看高晓松专辑文案的时候发现,他说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是他之前的年代,可能那个年代根本没存在过,也可能它一直都存在于人们心里。校园民谣在那个花开的年代生长出来,像草长莺飞的喜悦。高晓松一直都站在昨天的萧萧风中,不停地向未来询问。其实所有的答案今天都已经知晓,可是我们总是从回忆里边抽身出来,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里边写的水晶玻璃瓶一样,要把回忆装在这种光华中间看的。光阴流转,故去的岁月中还有他的影子,那个时代经典的影子。

    叶蓓说:“某种程度来说民谣是高晓松的定位。它是生活里的一个过程与经历。”像叶蓓说的一样,我们在追溯那样一个年代的时候,还是无法忘记有高晓松、老狼、小柯带给我们的一代风花雪月的浪漫。当我们翻检那些和诗一样清丽哀伤的音乐的时候,总是能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高晓松的词里所蕴藏的轻灵浅淡。

    我们不能不说,高晓松的校园民谣在过去的上个世纪曾经是一场风暴。郭敬明在《最后的校园民谣》里边说:“高晓松的歌词里总是会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时光蔓延,哀伤弥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而至今还让大家迷茫的是,带给我们岁月沧桑光阴流转的高晓松,为什么能够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沉陷在他的歌词里边呢?写完《青春无悔》之后,高晓松回忆说,自己流浪了一圈回到北京,找到那把吉他时,它只剩下三根弦了。所以写了这样一首九拍的歌,“多年后录这首歌时,老狼在棚里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想起和女友一起在八中校门口树上刻下的字。他在黑着灯的棚里,我在控制室里,通过麦克风谈起那些事,谈起她们。她们就像是从我们手指尖上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漫上心头。”

 

公共知识分子与韩寒口中的“高手”

    “公共知识分子”一词,是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公共知识分子就是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考,用言论关怀和介入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对于高晓松算不算是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他多事、他大嘴、他爱掺和,同时他也有丰富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其实的确很“公共知识分子”。

    “小学调皮、中学早恋、大学迷茫,长大后出乎意料地养活了自己还富余出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人。”这是高晓松曾经对自己的描述,“富余出一只眼睛看世界”或许就是高晓松多事的根源。1995年,在《校园民谣》和《恋恋风尘》两张专辑先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晓松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那时他最热衷的就是将各种有才华的音乐人介绍到各个音乐公司去。这个期间,有一位他非常喜欢的歌手一直没能得到音乐公司的青睐,这个人是朴树。于是,高晓松一怒之下决定自己搞一家公司打造朴树。他找到了宋柯,聊出了自己的

想法。次年,麦田音乐创立,这也就是太合麦田的前身。中国乐坛多了一位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歌手和一家功勋赫赫的音乐公司。2011 年,当出版界的各位大腕儿集体向百度发难的时候,高晓松和许晓峰、卢中强又借机发起了音乐界的维权运动。

    “你要是没文化,可以回去让你们公司给你好好补补课。”

   “我建议你把唱歌这件事忘了,去干点儿别的什么都行。”

    这是高晓松酒驾之后有媒体总结他的毒舌语录。在嘴上,高晓松从来都不是一个厚道的人。高晓松的这些言论,很多都在他酒驾后成了别人攻击他的话柄。对于这些攻击,高晓松无法辩解,因为酒后驾车是事实。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还有高晓松这个人的精彩。

     2009 年,高晓松出任快女的评委,因为曾轶可的问题,和其他评委公开翻脸,然后,在无数人的质疑中,他出任曾轶可的制作人。曾轶可成为了那年快女中最早推出专辑的一位。不管你对曾轶可作为一个歌手的实力有多少质疑,但曾轶可的这张专辑在音乐的特色和制作水准上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在很多事情上,高晓松也会有自己很独特的视角,很准、很毒。当年,作家白烨和韩寒在博客上论战,随后陆天明、陆川先后加入。即便是面对三位重量级人物,韩寒和他的粉丝依旧是咄咄逼人。因为好友陆川被骂,高晓松忍不住跳了出来,指出韩寒在自己的作品《三重门》中全文引用了自己的作品《青春无悔》,涉嫌侵权,而且他不要求赔偿,只是要求韩寒将所有《三重门》回收销毁。这件事最后当然和那场论战一样不了了之,但是当时高晓松的一番话就连向来不服任何人的韩寒也感叹了一句:“终于有个高手出来了。”( 据网易娱乐、

《funshow 暨南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