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夫人王熙凤:■中文圣经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29:26
■中文圣经的由来 中文圣经有一段漫长的翻译史。马礼逊牧师踏入中国的那一年,亦即1807年,他就开始进行翻译工作,1814年出版新约的《马礼逊译本》,1823年出版了新旧约全书。接著还有其他译本出现,像1822年的《马士曼译本》,1840年的《新遗诏书》,1854年的《委办译本》,1862年的《裨治文译本》,1868年的《高德译本》,这些都是以文言文译成。中国进入清末时期,语言和文字有了相当的变化,一般写作倾向用较为通俗之浅文理。口语方面,大多数人是说官话,就是现在所称的普通国语。於是有以下译本出现:1856年的《南京官话译本》,1878年的《北京官话译本》,1885年的《杨格非浅文理译本》,1902年的《施约瑟旧约官话译本》,1905年的《杨格非官话译本》及《施约瑟浅文理译本》。 ■和合本的由来 由於来中国的宣教师各自翻译、推销自己的译本,有碍宣教事工的推展,因此,1890年在圣经公会主导之下,在上海召开英、美圣经公会的宣教师大会,会中决定推行合一译本。当时成立三组委员会,分别负责翻译《文理和合译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和《官话和合译本》三种统一的译本。《浅文理和合译本》新约於1904年出版。《文理和合译本》新约於1907年出版,旧约於1919年出版。1907年,当各教会联合举行马礼逊前来中国百周年纪念时,与会代表建议将文理和浅文理两组合并,因为当时一般的写作已渐趋向浅白的文体。 《官话和合译本》委员会於1891年11月初次集会,1906年完成新约,1919年新旧约全书完成面世,前后费时27年之久。出版之后成为现今华人教会使用最广的中文圣经,也就是今天简称的《和合本》圣经。八十年来,《和合本》不断流传,使千千万万的华人认识神、生命得到指引。然而因当初所用标点、编排方式皆属十九世纪之型态,圣经公会在1989年重新采用新标点、新型态编印、出版《新标点和合本》,呈现给世人。■现代中文译本的由来 语文是活的文化,跟人类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圣经语句内容的表达,也需要敏锐地反映时代的关联性。1971年秋天开始,许牧世教授、骆维仁博士、周联华博士、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以「意义相符、效果相等」的原则,重新翻译中文圣经。此译本撇弃《和合本》中暗晦难明的字句,译出通顺易懂、又具时代特色的经文,於1979年出版,称为《现代中文译本》。此后又於1997年修订完成《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圣经为什麼要出版新的译本?主要有两点:1. 由於考古学的贡献,许多较接近使徒时代的原文圣经抄本相继发现,用此作为新译本的依据,更能有效阐明真理。2. 由於语言会随时代而演变,为避免同一语词因时代不同而产生不同意义,使经文受到后来读者的误解,因此圣经需有符合时代用语的新译本出现。《和合本》完成时,当时的读者能读懂或认为通顺的语句,今天的读者可能觉得难以明白。这是为何会有《现代中文译本》出现的原因。 现今的圣经译本翻译,都持守一个翻译原则:「意义相符、效果相等」。译经者一方面要使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译文又必须做到使现代读者充分明白原作者所要传述的的讯息。前者是向作者负责,后者是向读者负责,这如同译经的两翼,缺一不可。 《现代中文译本》强调「听」和「读」同样重要。随著广播事业的发展,「聆听」也是资讯取得的方式之一,因此文句若太典雅、洗鍊以致诵读不顺口,或不能一听就明白,就必须修改。《现代中文译本》遵照此原则,例如诗篇23:3有一句经文,《和合本》译为「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现代中文译本》把「义路」改译为「正直的路」,使人一读就懂,一听就明白,这是此译本的优点之一。 《现代中文译本》原是以慕道的新读者为对象而翻译的,在此一任务上已稍见收获了。不论是《和合本》或《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公会都致力於将上帝的话语,以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 关于作者等,内容太多了,你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