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薇里约视频:目标——好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6:42

目标——好习惯!

作者:文/林怡 育儿网站顾问 徐瑞雪 来源:《母子健康》

  你在为宝宝无法养成好习惯而头疼?其实,3岁左右,正是利用宝宝开始萌芽的目标意识而培养其好行为的好时机哟!
  童童快3岁了,做什么事情都是几分钟的热情,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尽管童童妈妈想尽办法,希望她能够渐渐有目标地专注一件事情,可总是不大奏效。但是当童童看起动画电视来,却可以坐在那里看很长的时间,妈妈一说要关电视,童童就哭,不让妈妈关电视。这样我行我素地下去可怎么行呢?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小宝宝做事情往往随兴致,没有太多的目标,但随着宝宝的成长,父母都希望宝宝能够具有一些目标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童童妈妈的苦恼是完全有可能解决的。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3岁宝宝开始有了目标意识,主要表现为:宝宝逐渐具备了一种为了某个感兴趣的目标而努力的能力,尽管这个目标并不是当前就能立即感受到的。3岁左右,宝宝开始用自己期待的结果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宝宝对某个结果越感兴趣,就越愿意为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标志着宝宝已经出现了初步的行为调控能力。分析其原因,研究者认为2~3岁这个阶段是宝宝从刺激反应行为模式向有意识的目标导向行为模式转变的过程。换句话说,到3岁的时候,宝宝能够追求某些特定的、抽象的、长远的目标,即便他们现在还不能直接感受到这些目标。宝宝往往能够敏感地体会不同目标之间的价值差异,并把这些目标内化,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自己认为最具价值的目标努力。这是人从婴儿朝着有意识的主体发展的重要一步。

哪些表现说明宝宝有目标意识了?
  妈妈们可能要问,宝宝有目标地做一件事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宝宝都爱吃糖,但是当妈妈告诉宝宝:“吃糖太多了,对牙不好,为了保护牙齿,只能少量地吃一点糖”时,刚开始宝宝可能需要爸爸妈妈的反复提醒和约束,才能做到少吃糖;渐渐地,偶尔提醒一下,宝宝能做到少吃糖;最后,当宝宝的目标意识和自控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后,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也不会去多吃糖;因为,宝宝明白了世界上除了糖以外,还有很多别的好吃的东西,少吃糖的目标是为了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可以吃更多有营养又美味的东西,同时,健康的牙齿还能够让宝宝拥有漂亮的面容和健康的身体。
  当然,上述表现不是宝宝在几年以内可以达到的,可能需要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宝宝刚懂事的时候就着手,十几年后,爸爸妈妈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工夫没有白费。

  问题1:宝宝是个小懒鬼,做事情太不认真了!上厕所每次都要妈妈帮着提裤子,洗脸就像小花猫一样胡乱抹一下就完事,长此下去怎么行呢?
目标1:赢得笑脸
  宝宝养成好习惯是大家都向往的。最简单也最凑效的方法就是定下规矩,并且让宝宝遵循这些规矩。比如早晨起床,宝宝需要上厕所、刷牙、洗脸,妈妈不可能一辈子替宝宝做这些事情,那么从宝宝2岁的时候,就开始告诉宝宝起床之后要做的几件事情。妈妈可以不断重复,让宝宝知道早上一起床,自己要完成这些事情,并且告诉宝宝“你这样做,妈妈很高兴!”
当宝宝为了赢得妈妈的笑脸和赞赏时,宝宝会运用起自己的记忆能力、大肌肉和小肌肉活动能力,去照着妈妈的要求完成这几件生活自理的事情。只要妈妈能够循序渐进,按照宝宝的年龄特点,一步一步地规范宝宝的行为,宝宝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千万不要忘记:赢得妈妈的笑脸就是宝宝行为的目标,当宝宝发现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妈妈的要求时,宝宝的目标意识成长了,良好的早晨清洁习惯也养成了。

  问题2:宝宝做事情丢三落四,让妈妈头疼死了。教育他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每次他也都听,可是过后,东西又丢得满地都是了。怎么办?
目标2:实现愿望
  宝宝们都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想要一头摇头摆尾的毛绒驴,一只汪汪直叫的玩具狗,一个眨眼睛的洋娃娃。爸爸妈妈不可能每一个愿望都替宝宝实现,那么爸爸妈妈不妨找来一张白纸,把宝宝的一个个愿望都画在白纸上,涂上颜色,贴在墙上,宝宝每增加一个愿望就在白纸上多画出一幅画。然后,在生活中爸爸妈妈要求宝宝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时,就可以借助这张愿望纸,比如希望宝宝玩儿完玩具后,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妈妈可以说:“宝宝有那么多的愿望,妈妈也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宝宝每次玩儿完玩具以后,能够把玩具收拾起来。如果宝宝能够实现妈妈的愿望,那么妈妈也可以实现宝宝的一个愿望。”
  刚开始,宝宝可能不会立即做得那么好,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让宝宝懂得为什么要物归原处 经常告诉宝宝用完东西后,应按类分别摆好并及时整理。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宝宝亲身体会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便利。可以用发生在宝宝身上的一件事,告诉宝宝如果图一时省事,而将用过的东西随处乱扔,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为宝宝示范如何整理玩具物品 对于宝宝的个人物品和玩具,爸爸妈妈应及早放手让宝宝自己学会整理。开始时,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整理,让宝宝知道物归原处的简单道理,告诉宝宝每件物品和玩具的大致归位。待宝宝适应后,家长可教宝宝自己学会整理和归类。很多情况下,宝宝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愿意整理。给宝宝新添一件物品时,家长应及时告诉宝宝归放的位置,让宝宝学会物归原处,并有意识地保持物品的条理和整洁。
  创设一个整洁的大环境 一个温馨整洁、错落有致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潜在地传递给宝宝做事整洁、条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宝宝养成随意乱扔、不讲条理的坏习惯。因此,为宝宝创设一个干净利落的家庭环境,比教育宝宝如何去做更有价值。
  按照以上步骤,每当宝宝在收拾玩具物品方面出现一些小小的进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宝宝一起选择愿望纸上的一个愿望去兑现。当宝宝体会到自己进步带来的快乐时,宝宝的目标意识会变得更强,同时养成爱收拾物品的好习惯。

  问题3:到宝宝开始上幼儿园后,每天有老师在带领小朋友们接触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让宝宝尝试练习各种新的技能。有的宝宝可能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有的宝宝可能就觉得有一些困难。遇到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宝宝该怎么办呢?
  目标3:良好评价
  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一张“好宝宝粘贴表”,每一天宝宝能够按时起床,跟着家长一起上幼儿园,临出门时,就在表上贴上一张宝宝喜欢的小粘贴。积累一个星期之后,就换成一个宝宝最喜欢的大粘贴。看到自己一星期按时上幼儿园获得了稀罕的漂亮大粘贴,宝宝会很兴奋。渐渐他脑海里就能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知道自己坚持上幼儿园,就能获得爸爸妈妈的表扬和粘贴的鼓励。这样直观形象的小符号,能够让宝宝更容易为了一个目标而去努力。一旦适应了新的环境,宝宝在幼儿园逐渐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小朋友的喜爱,宝宝就会为了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去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