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退役 马刺怎么补强:湖北云梦皮影王_秦礼刚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8:20
湖北云梦皮影王_秦礼刚 (2010-08-28 00:47:44) 标签:

文化遗产

皮影

文化

分类: 名人.明星.八卦.图片欣赏

编辑小语

去年以来,我省一些地方的农民为表达丰收的喜悦,家家轮流出资请演皮影戏,不少外国游客到中国,对这一乡土文化艺术也趋之若鹜,频频伸出“橄榄枝”,邀请出访。

然而,受经费所限,皮影,这一从汉朝问世,流传了上千年的乡土文化品牌,如今却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难题,我们希望通过编发本期稿件,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关心和支持乡土文化品牌的发展。

因为,它虽然“土得掉渣”,却人人喜爱……



秦礼刚每年演出360多场次,观众达8万人。湖北日报记者曲河摄


秦礼刚用1年多时间精心制作的1.1米的“皮影王”,堪称当代皮影制作工艺一绝。
湖北日报记者曲河摄


外国游客钟情皮影戏。湖北日报记者陈启海杨礼兵摄


法国文化专家访问秦礼刚。湖北日报记者陈启海杨礼兵摄

[解读]盛名之下的忧思--走近“皮影王”秦礼刚

   秦礼刚,1949年出生,湖北云梦人。皮影制作表演艺术家。国际木偶联合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湖北工艺美术名人,云梦皮影艺术团团长。 1978年开始从事皮影艺术事业, 在云梦县城关镇东正街95号梦泽影戏馆自已建的皮影戏馆里常年演出皮影戏。
座右铭:
雁飞南北识寒暑,人走天下理当先

闻名遐迩云梦县城关镇东正街的梦泽影戏馆,在当地闻名遐迩。这里天天演皮影戏,场场座无虚席。

新春期间,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可容百余人的小演厅坐满观众,锣鼓铿锵,唱声雄浑,纱幕上皮影翻飞,幕前观众边看皮影边品茗,喝彩声时起。

观众以本地人居多,也有不辞辛劳,从安陆、孝昌、应城等邻近县市来“过把瘾”的皮影爱好者。

这里的皮影戏每天都是从中午11点半开演,下午2点半收场。演出结束后,艺人和观众才吃午饭。

近20年来,梦泽影戏馆的观众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在他们看来,看戏比吃饭更重要。

梦泽影戏馆主人秦礼刚,今年56岁,人称“皮影王”。

孩提时代,他就喜爱皮影戏,像今天的孩子爱看动画片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秦礼刚拜县皮影队老艺人刘修昌学艺。由于他心灵手巧,略懂美工,又擅长雕刻,他制作的皮影道具精彩逼真,少有人及。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他被云梦皮影“陆派”掌门人陆春元收为关门弟子。

陆春元曾参加过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获纪念金章一枚,被载列《中国艺术家辞典》。

1986年,秦礼刚在县城开办梦泽影戏馆。他演出的都是传统剧目,据称,他可以连演5年不重复剧目。倾心改革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是农村不少人历史知识的“启蒙老师”。“日出东方晚落西,世人何必用心机。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对这些颇富人间哲理的唱词,观众耳熟能详。

由于现代传媒的冲击,传统文艺要生存,必须创新。为此,秦礼刚花了很多心思改革皮影。

他把皮影表演纱幕,由过去的1.5米长、1米宽扩大到目前的3.4米长、1.5米宽,人影放大1倍,仿佛镭射电影般清晰。传统皮影戏伴奏只有锣鼓,他现在又加上京胡弦乐,唱腔融入变嗓,真假相兼,更有韵味。

尽管生存环境多艰,但秦礼刚钟情皮影痴心不改。如今,秦礼刚艺术造诣日臻完美,其作品先后获省民间美术展览优秀奖、省首届皮影展演制作和表演奖、省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金奖。他的表演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他的从艺生平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

专家认为,秦礼刚对中国皮影戏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独创皮影制作方式,由驴皮改为塑胶版雕刻。二是全年演出364场,全国独此一家。

在国内皮影戏式微的情况下,云梦县城还可以找到5家皮影馆。

人们说,是秦礼刚的坚守,才使云梦皮影坚守下来。忧思不已秦礼刚的皮影戏“门槛”极低。近20年来,其门票由1角钱涨到1元钱,还免费供应茶水。他一人连表演带说唱,伴奏者是原云梦县文化局副局长滕德清,秦妻端茶倒水,招呼来客。

靠演出收入,秦礼刚勉强维持着“梦泽影戏馆”的经营。

然而,平凡的日子也有许多令秦礼刚兴奋的时候。

这些年来,秦礼刚先后接待过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观众。一位美籍华人来云梦,点名要看秦礼刚表演的《薛仁贵征西》。场前,美籍华人被剧情感动得泪水涟涟;幕后,秦礼刚演得热泪满面。秦礼刚说:“这种超越国界的理解,给了我热爱皮影新的力量。”

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圳、厦门等城市,也慕名高薪聘请秦礼刚前去发展。可他割舍不下云梦皮影的地域生存环境,担心这种乡土艺术水土不服受到伤害,犹豫再三终未成行。

皮影戏像许多传统艺术一样魅力独具,但作为传统小剧种又面临严峻的传承问题。因后继乏人,在国内许多地方,这种艺术形式已很难看到了。

与此相反,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却纷纷向我国知名皮影剧团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去演出、讲学、授艺,新加坡、罗马利亚等国还相继组建了皮影剧团。

对此,秦礼刚忧思不已。他说,如果我们对诸如皮影戏这样的乡土文化品牌保护不力,若干年后,我们也许就要到国外去欣赏“西洋版”皮影戏了。

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会诊]出路与对策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鄢维新

我省乡土文化品牌的现状很难令人乐观。由于受到欠发达市场经济和现代传媒的冲击,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传承传统技艺,黄梅挑花、阳新布贴、武穴竹器均现颓势,黄陂最后的一家泥塑厂已经倒闭,民间剧团已寥寥无几……乡土文化品牌呈衰退趋势,乡土文化品牌亟待抢救、保护与培育。

为了遏制我省一些乡土文化品牌的衰弱、消亡趋势,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全面普查,抢救濒危,保留影像。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和欠发达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乡土文化品牌岌岌可危。为了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完整的乡土文化品牌“清单”,必须首先进行普查。

鉴定乡土文化品牌的文化价值,必须有参照系,而参照系的产生也有赖于普查。只有经过普查,才能弄清濒危品牌的范围和珍稀品种的类别。进行普查,应调动影视摄录技术,伴以文化品牌产生、运行的内外部互动因素的剖析,将相关品牌资料完整保存下来。

赡养艺人,培养传人,保留技艺。现在,民间艺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相当一部分传统技艺被现实生活所挤压,面临失传的危机。对于传统技艺,政府应将其当作“文物”对待:在首先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下,鼓励人们学习、掌握这些技艺,把保护这种活的“文物”作为一项义务。要把乡土文化品牌区分为保存和改造利用两种类型,分别对待,对前一类,提升其社会文化定位,作为文化“熊猫”对待,以保有尽可能多的民族文化遗产。

择优开发,放水养鱼,投入市场。乡土文化品牌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如装饰、娱乐功能)。为现实生活所“弃置”的乡土文化品牌,大多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审美功能相对较弱的种类。因为人们的审美心理具有一种“惯性”,审美功能较强的艺术品种生命力相对要长久一些。乡土文化品牌的开发,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所谓“择优开发”,含意就在此中。

对于具有“择优开发”潜力的乡土文化品牌,应该进行减免税收等方面的倾斜。但对被现实社会“弃置”的文化品牌,还应该“放水养鱼”,投入资金和人力,予以专门的生产式保护。

政策引导,鼓励创新,重奖名家。“正统”的传统文化心态轻视“淫巧”(即民间文化),这对于乡土文化品牌的发扬广大和与时俱进是十分不利的。为保存、培育乡土文化品牌,在政策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是:在鼓励保存“弃置”的文化品牌的前提下,提倡对旧有文化品牌予以改装、改进,以适应当今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鼓励人们创造更多的乡土文化品牌。对于大家、名家要予以重奖,达到引领方向的目的。

 


链接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2003年,我国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从1992年开始,确立了丹江口伍家沟故事村、宜都青林寺谜语村、十堰吕家河民歌村进行保护、研究。2003年,青林寺谜语村被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3年,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拍摄了电视片《伍家沟故事村》,用中英两个版本向各国发行。从去年开始,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设立了5个乡土文化品牌保护基地:武穴吴楚文化基地、房县房陵文化研究基地、荆州荆楚民俗研究基地、宜昌巴楚文化研究基地、恩施土家文化研究基地。

兄弟省份的经验

浙江省为培育、抢救乡土文化品牌,2004年由省财政拨款1000万元。浙江全省各地也相继配套拨款。

新年伊始,《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开始正式实施。目前,福建省拥有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6个,命名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省着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发展农民书画之乡、剪纸之乡和石雕之乡等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2004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民间文艺志书集成编纂工作,已编成1600万字的14部集成。2005年被定为福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为依法实施、造福子孙的文化项目。

中国乡土艺术节元月23日在北京开幕。此节将持续一年,包括书法绘画大奖赛、武术大奖赛、龙狮舞大奖赛、杂技大奖赛以及魔术大奖赛等多项评奖活动,旨在抢救、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乡土艺术的绝活、绝技、绝艺、绝品。获奖作品将通过乡土艺术博览会、乡土艺术作品获奖展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一绝”大师的艺术珍品。同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体现“人文奥运”精神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

 


资料

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而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

皮影戏表演、演奏两人同台,演出行头两只箱子就可全部盛下,不像其他剧种那么繁琐。表演场地也十分简单,不到2平方米的白布,6平方米的后台就足够施展,农家、稻场皆可上演。

每到一处,挂上白纱布,点上明灯,戏台即成。演者用箭杆操纵皮影,惟妙惟肖,且唱且述,文白随意。伴奏主要是锣、鼓、钹、胡琴。投射皮影的光源,过去是夜壶油灯,如今是白炽灯、荧光灯。

据考证,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时期。《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非常思念亡妻李夫人,手下人李少翁便在夜间设一帷帐,请汉武帝远处观看。不久,帐中出现经光源照射的李夫人皮刻造型影像,汉武帝视之顿悦。此后,人们用铜版纸或皮革制作皮影,流传后世。

我省其他乡土文化品牌

我省的乡土文化久负盛名,继承了楚文化传统,融合中原文化与南蛮文化,吸收了巴文化、蜀文化、吴越文化、北越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的精髓,因而在文化史上凸现了其先进性、丰富性。

历史上,我省乡土文化品牌可谓群星璀璨,声名远播。黄陂泥塑、木雕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其漆工艺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归元寺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的500罗汉,就是明朝黄陂艺人利用这一工艺进行高超艺术创造的精品。1954年,长江大洪水涌入归元寺,浸泡数十天,500罗汉丝毫未损。20世纪30年代,黄梅挑花、阳新布贴、武穴竹器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有关资料称,湖北乡土文化品牌在全国的定位是---古代:领先;现代:上中;当代:中上。

我省乡土文化品牌品类丰富。民间文艺有皮影戏、牧童战歌、长阳民歌、摆手舞、巴山舞、襄樊高台狮子、凤凰灯、傩戏、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戏曲有汉剧、楚剧、花鼓戏、黄梅戏等。土特工艺有鄂西北绿松石、武当山龙头拐杖、鄂西菊花石雕、咸宁竹器、黄梅挑花、阳新布贴、武穴竹器、天门蓝印花布、孝感剪纸、仙桃剪纸、根雕、大冶石雕、阳新木雕、黄陂泥塑、汉绣等。

在我省民间文艺和戏曲中,尤以皮影、花鼓戏最受民众欢迎。花鼓戏最盛时,泛江汉平原乡村都有花鼓剧团。皮影剧团更是遍及全省城乡。皮影戏剧目之多、剧中塑造的人物之多、对民众的影响之大,曾令其他剧目望尘莫及。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