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每年的季后赛数据:“全民高考”何时能“淡定”些?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0:29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已经恢复34年了,这原本是一场平常的考试,由于长久以来国人形成的“恋考”心态,高考被赋予太多的意义和关注,高考不再是个人的考试,而成为全社会的一场大考:交通管制、禁止汽车鸣笛、整治考点周边噪音与食品卫生,建立医疗应急保障,设置专门的环保投诉电话,开通专用的公交车道,配备备用发电机……“全民高考”何时能“淡定”些?…[详细]
“全民高考”成社会群体心理施压
每年到了这几天,这个国家便有了一个“熊猫级”群体——高考考生,仿佛是停止天下有碍高考的一切事项,都是合理的,强化复习时,停工厂喧闹车辆鸣笛为考生的耳朵降噪,高考进行中,停社会车辆为考生打造一路绿灯通道……这是为孩子送上年度国家级溺爱。这是一种普遍情绪,是举全国之力来圆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大梦,这中间,所有溺爱的动力来源,来自一种社会群体惯性,政府部门是必须顾及群情被迫而为,媒体是应景找题,群众是积极配合,家长是切肤之爱。于是,孩子们享受着“特事特办”的待遇,并在客观上,加剧了高考“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从心理上更强化了高考指挥棒的无穷魔力。…[详细]
为高考而使社会生态失衡,犹如押身家孤掷骰于一注,倾全力毕其功于一役,客观上会成为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施压。高考,不就是一拨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升学选拨吗,它并不比天大,大家理当该干嘛干嘛,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让经历高考的学子,进场没有扛着山,考完也能轻松抑望天空,赢,不是一切,无论考好考差,他们都还有心情去发现生活的别样美好,发现——“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地微笑……”…[详细]
昙花一现的“人性化”应走入日常生活
高考来临,一切能为之让道的,都让了,大至交通,小至饮食,集中体现着全民服务精神的最高标准。一切都在告诉人们,这一天进行着一件关乎全民的大事。如此高规格的社会动员虽然招来过一些反对,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在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尚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需加强的社会,为高考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良好环境,不仅是反映了全社会对高考的珍视,更是社会文明在局部范围的普及和进步。高规格的服务固然为高考护航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高规格自然带来了高度关注,更带给了考生高度的压力和不适感。…[详细]
在全社会服务高考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高度的关注可能影响考生的心态以及考场发挥,更进一步讲,社会欢迎人性化的文明,但是当这种文明被贴上特有的标签,对于享受者而言本身就有一种负担。其次,我们更期待在高考期间昙花一现的“人性化”能走进寻常生活。换言之,作为普通市民也应该享受社会本该提供的权益保障,譬如特定场合的免费矿泉水、急救药、发电机、食品卫生安全等。然而在期待人性化文明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竭诚为他人提供服务,公民、政府、社会协作配合,社会文明才能实现,人性化才不会昙花一现。也许这正是高考人性化带来的启示,人们渴求人性化的背后,是社会对人们服务精神、职业精神的高要求,这应该是全社会思考的问题。…[详细]
高考何时不再是“华山一条路”?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不过,这一切正在起变化。高考已经不再是高中毕业生必须经过的“华山一条路”了。改变,有从体制内有序推动,比如一些高校保送与自主招生面积的逐年扩大,在不少名校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因此,而今的所谓“高考状元”几乎失去了任何意义;也有从体制外自发进行,比如不少学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本科出国留学;更有因高校学费高昂且就业艰难而选择放弃的贫寒家庭。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个案。在深圳,有45位高三应届毕业生拒绝高考。这种种围绕高考展开的新迹象,让我们亦喜亦忧。…[详细]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能伤及最根本的教育公平。目前,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依然是守住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根底线,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考依然有捍卫的必要。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消弭社会上的高考焦虑症,还要实现另一个层面的公平:当我们的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只要自食其力,无论是公务员、白领、蓝领,还是农民,都能受到尊重,都能充分表达自己,都有幸福的权利——到了那个时候,面对高考,我们就都有一颗平常心了。…[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093
扩展阅读
·今天,我们如何关注高考?
·高考改革要直面“时代课题”

2011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重拳打击高考作弊
话中音
“高考只是阶层平等流动的一个阶段而已,随着社会日渐追求公序良俗,这种公平博弈将无处不在,狂热的高考,终究会归于平和。 ”
——《重庆晨报》·王方杰
“对于高考的过分关注,只能营造过度紧张的氛围,令考生的心理负担加重。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观礼,没有必要太过多礼,以免给孩子帮倒忙。 ”
——《燕赵晚报》·辛木
“在价值和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高考在‘一考定终身’和‘价值实现途径’方面无疑优势锐减。 ”
——《华西都市报》·李晓亮

教育部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将达到72.3%,高招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但公众焦虑并未消失。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仅仅实现“上大学”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上好大学”才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出路。“全民高考”的焦虑心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均衡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将“独木桥”换成“立交桥”,才有可能让应考的“千军万马”淡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