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区教育资源网:NO12王广义:“乌托邦”和“拜物教”让人洗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0:31:48

我站在两种“洗脑”势力之间

大家对当代艺术中的“政治波普”概念有些模糊。今天中国“政治波谱”艺术代表人物王广义老师来到搜狐文化客厅,由他来为大家解释"政治波普"的概念和内涵。

王广义:其实这个词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背景,是评论家和媒体说出来的。作为艺术家,还是做自己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他的工作要有意义,这个是让艺术者最高兴的,其实词汇倒不具有什么意义。



当代艺术家 王广义

主持人:您的政治波谱创作有几个关键词,"大批判"、"冷战美学",今天新的展览开幕上,又出现非常重要的词:"温度"。这三个关键词连接起来与您作品的脉络是什么样的?

王广义:知道"大批判"的人太多了,我作品中"大批判"的本意是想表达我们这个世界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我们生活的国度为主体的有乌托邦理想的国家,有乌托邦理想的国家对人的影响可以用"洗脑"这个词,它是有通过特定的方式,通过各种宣传让人们去除别的思想,之后你会相信为了乌托邦理想牺牲自己为之奋斗。

另一方面,西方尤其是欧美的"拜物教"逻辑影响了我们。它对我们的洗脑是通过商品的设计,让你疯狂购买,最经典的例子就是IPHONE。这个洗脑的强度和力量不亚于乌托邦的宣传画。所以我作为艺术家要把我自己假设是在两个地带中间的人,我的左侧是乌托邦理想,我的右侧是拜物教,我站中间,将这两种洗脑程序重合,这种重合产生的图象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大批判。其实大批判的本意是这个,虽然有很多误解、但误解有助于作品的传播,但是我说的是我真正的本意。

而"冷战美学"我需要找到类似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含义,我们所说的"冷战"其实也是这两个世界构成的相互的妖魔化的产物。乌托邦世界的人和拜物教世界的人对彼此都有一种妖魔化的描述,其实即使到今天这种描述仍然断断续续的存在,但现在情况是,又一种相互渗透的感觉,比如在我们乌托邦的国度里慢慢渗入一些拜物教的精神,在拜物教领域渗透乌托邦的理想,大概是这样。

这次展览我新的作品叫"温度",我想把日常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物品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呈现出来它们的改变。它和你在商店买的温度计是不同的,因为我用艺术家身份,以艺术的名义将几千个温度计放在展厅里面,它们会呈现真实的温度,而这个真实的温度又不具有任何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价值,只是它在不同的国家展览确实会呈现不同温度,这里面我想会引出全球变暖的事情,以及它背后所隐含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权力制衡的产物。这是我的想法,但至于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对于我来说不确定的,但我希望人们能从日常事务甚至它的背后思考一些和某些国际政治相关的问题。



王广义 装置作品《温度》

主持人:我们到了中东、美国或者欧洲展出此作品,它会产生出更加具体的对话,在这种过程中,艺术家的责任是不是把社会政治的话题通过自己的思考直接传递给大众?

王广义:我想艺术家如果能通过自己作品引起观者的思考就足够了。我想艺术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的理由就是,会在常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一些物品和事物当中发现里面的潜在暗示或者线索。艺术家做的工作应当和人们的生活有关,这种有关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像国际间的权力制衡,事实上怎么运作艺术家也不清楚,只是艺术家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次展览除了作品之外还有一个手稿式的东西,记录了你从89年到现在20年的漂泊的过程。很多人把手稿或者初始的东西遗忘,您为何非常重视这些资料并一直收集?

王广义:应当说这次展览我20多年的草图和方案是最主要的主体:一方面,我看到这20年来自己都想过什么,我把这些清理一遍,发现我自己确实想过很多问题,虽然这里面提供的思想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在我看来倒是有重要价值,艺术家思想不确定性说明思想线索比较多向;另一方面,我在四川美院这个空间来做展览,也是想给年轻艺术家提供一次观看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一个艺术家走过的历程,这个历程不是人们所熟知的有名气的作品,而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但这些方案草图是一种真实的思想探索历程,如果这个展览对一个年轻艺术家有些用我觉得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