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达尔 加油卡 优惠:券商研报四宗罪:不敢轻易得罪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53:57

券商研报四宗罪:不敢轻易得罪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4日 15:52  现在网

  现在网消息 券商研报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昨日,上市仅一年的海普瑞(32.97,0.12,0.37%)报收于33元。这个曾经顶着“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成长典范”等无数光环的牛股,在一年之内股价已被腰斩。而这光环背后离不开券商机构的集体吹捧。

  但这并不是个案。本应作为资本市场价值判断标杆的券商研报,却在频现的“信任危机”中惨遭无情否定。记者细数发现,券商研报有“四宗罪”。

  “标题党”赚人眼球

  眼下,各大券商的研报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同质化的竞争,券商研报也玩起了文字游戏,在标题和图片上标新立异。一个好的标题固然能吸引眼球,但是研报标题本应反映报告的核心内容,体现客观性和专业性。而很多投资者也将其作为“投资宝典”,但有的券商研报仅仅只是为吸引眼球,内容却让人大失所望。

  案例:比如“投资未来,让子弹飞一会”、“乌鸡变凤凰”、“两翼齐飞”、“精彩将继续进行”、“最美的时光值得你拥有”等等,这些过于夸张的标题,表面上看似乎很吸引眼球,但却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指导价值。某券商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就用了近半篇幅普及地理、历史知识。从大禹治水、都江堰、郑国渠论述到京杭大运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善治国均必先治水。除了花哨的外在,投资者甚至不知所云。

  点评:有业内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现在研究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研究报告纯粹是“标题党”,内容华而不实,但是研报一般是为机构服务,机构投资者普遍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他们更看重的是研报本身的价值。

  而作为普通投资者,难免不会为这些“扎眼”的研报所动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想从研报里抓黑马不太靠谱。鼓吹易,证明难。投资者还应自己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宜把研报看作“投资宝典”。

  不调研“闭门造研报”

  除了华丽的“标题党”,更夸张的是,研究员也“闭门造车”。有数据统计,去年多数研究员一年出具的研报在30篇以上。这意味着在去年,券商研究员大概10天出一份研报。如此高频率撰写出的研究报告,其质量和调研的深度着实令人堪忧。

  案例:纸包不住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期炒得沸沸扬扬深国商(24.24,1.29,5.62%)与东海证券“研究员从未进行实地调研”的乌龙事件刚刚平息,近日又曝出申银万国对张化机的报告主要数据与事实不符。日信证券对宁波联合(13.95,0.14,1.01%)“锑”矿研报遭到了上市公司否认,而其导致的二级市场的波动遭到投资者的投诉。

  点评:业内人士认为,要了解一家上市公司,没有几个月的工夫是不可能完成的。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机构的研究员能够做到这样,更有甚者,很多研究员根本都没去公司调研,仅凭公告或网络资料就写出了研究报告。

  尽管研究员有时确实去上市公司做调研了,但由于调研不充分,或者上市公司发生突发事件,导致报告内容与事实有很大偏差。研究员调研不扎实,也有机构内部制度的原因。很多研究员为了完成绩效考核,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规定数量的研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内部强高压的考核制度自然是让研究员为了完成任务疲于奔命而无暇进行深度调研。

  为走捷径直接抄袭

  提要: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巨大压力,浮躁蔓延在研究部门各个领域。很多研究员为了完成任务开始走捷径,近期业内也曝出不少“抄袭门”事件。

  案例:5月18日有媒体曝出,西部证券投资顾问报告与天相投资报告雷同。具体表现为:西部证券在投资顾问报告中的题目、目录、摘要、正文等方面完全复制天相投资同类报告,仅报告最后以西部证券投资顾问名义署名。

  西部证券离职人士李保平爆料称,西部证券近两年来,向其客户提供的署名为西部证券调研员的调研报告,全部来自天相投资。

  点评: 业内人士透露,抄袭现象并不少见,并不是每一篇研报都是实地调研的产物,而是根据有关财务数据、行业估值水平,结合估值模型作出的预判。而一些新财富明星研究员的报告更是大多数分析师模仿和抄袭的对象。

  难测“业绩变脸”?

  提要:人算不如天算。对于一些公司的业绩变脸,券商研报却纷纷给出的是“推荐”“强烈推荐”评级。而研究员们给出的目标价却让人感觉是“吹牛吹出来的”。

  案例:据WIND统计显示,2010年一共有87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由2009年的盈利转变为2010年的亏损。而一些上市公司几乎同时有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但这些报告不但没能准确地预测到这些公司将会发生业绩大变脸,反而给了这些公司“推荐”的评级。

  变脸王绿大地(12.20,0.12,0.99%),业绩修正无数次,一批老牌券商中金公司、安信证券、广发证券(33.69,-0.27,-0.80%)等曾纷纷给出了“推荐”评级,在他们的一路推荐下,公司业绩却不断下滑,让投资者大跌眼镜,最终“披星戴帽”变成“ST大地”。据悉,目前已经有投资者起诉相关券商在研报中涉嫌虚假陈述,并要求赔偿。

  研报中除了有业绩预测外,更有研究员如算命先生一样给出了“目标价”。但是人算不如天算。2010年12月22日上市的世纪瑞尔(28.350,0.14,0.50%),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去了一大半。而方正证券截至2011年4月28日,总共发出4份研报,一直看多,目标价依旧维持在70.2元。就在3月9日研报中给出的目标价是70.2元,而当时的股价是38元。最近的一篇则在4月25日发出。在两份研报中,依然给出了“买入”的评级。

  点评:“现在研究员预测目标价就跟算命先生一样,全靠吹牛。”有经常根据研报买股的投资者抱怨道,“跟着研报买股的股民真是伤不起啊!”

  某大型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些目标价的预测是根据对公司盈利情况而预估的,如果研究员对业绩预测有差异,那么最终的目标价就有差异。照此看来,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那么目标价自然也看上去“很离谱”。

  记者手记:

  券商研报有何“难言之隐”?

  “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在撰写报告时有很多难言之隐。”对于券商研报频现“信任危机”事件,这个是记者在采访多家券商研究员后普遍听到的一句话。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快节奏的高强度的行业,年度策略报告,半年度、季度、月度策略报告,甚至行业周报一个少不了。再加上研究所有对研究员的工作量的考核非常严格,难以保证每篇研报的质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仅仅只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导致了研报的频频失实吗?据了解,券商研究所对分析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评价,而他们的服务对象也大多为机构客户,而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则是他们不敢轻易得罪的两大类。机构客户对分析师的打分高低将直接影响考核,特别是一些基金公司。研究员要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必须掌握上市公司的第一手资料,则必须与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层层利益关系导致券商研究员很难保持独立性。”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专家观点:

  董登新:券商要加大“诚信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券商竞争激烈,不排除有些券商用非正常手段参与竞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操守”问题,但无论是哪个机构的研究员出具的报告应该是“诚信的”“对投资者负责任的”。

  他还表示,“中国券商诚信建设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也应加强外界约束。法律方面应加大法制监管,对恶意造假、制造虚假信息配合庄家炒作的行为应予以加大经济赔偿等约束机制,督促各方承担起社会责任。另外投资者也应捍卫自己的权益。”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高欣采写

  制图 徐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