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王沥川全集dvd:欧洲和解之一:潘兴,3万到200万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58:10

欧洲和解之一:潘兴,3万到200万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

德国 介绍 2011-03-01 23:55:52 阅读841 评论41   字号: 订阅

       1918年10月,法国美军司令部,约翰·潘兴(John Joseph Pershing,1860-1948)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战场上统帅200 多万美国远征军的最高司令长官。他是美国唯一在生前获得General of the Armies 称号的美国将军:1976 年美国通过“有追溯力的国会令”(retroactive Congressional edict)授予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具有更高资历的同等军衔”。这个称呼没有统一的译名,国内有些地方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译为“特级上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潘兴成为一代美国将军的有关欧洲战场的值得信赖的顾问,这些将军包括:马歇尔上将,艾森豪威尔上将,布拉德利(Omar Bradley)上将和巴顿上将等人”。        一战后,200 多万美军撤回了北美。军队裁撤为16万人。但是,20年后欧洲烽烟又起。       二战中,美国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军队为1200万人:16万变成1200万。       二战后,30多万美军长期驻扎欧洲,直到今天:“武力维护欧洲的和平”。    ……       二战中,美军的重型坦克命名为潘兴(M26 Pershing,41.7 吨)。       冷战中,美军的中程导弹命名为潘兴(MGM系列Pershing I,Pershing II等)。       美国赢得了三场世界性战争:一战,二战,冷战。        1886年,潘兴毕业于西点军校(全称: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之后,潘兴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卓越。他是美军著名的射击能手:全军手枪第二名,步枪第五名。       1897年,潘兴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教官,在校期间获得“黑杰克”(Black Jack)的绰号。       1898-1903年,潘兴先后参加美西战争,菲律宾战争。在这4 年的战争中,表现卓越。       1903年,罗斯福总统提案:潘兴从上尉升为准将,军方不同意。       1904年,潘兴在首都华盛顿负责“没有授衔的将军的职责”。       1905年,罗斯福总统“越过比潘兴资深的835 名以上的军官”,经国会批准将潘兴“一次连升三级”晋升为准将。此事引起很多非议,但大部分军官认为:与潘兴的战功和能力相符,越级提升并非没有先例。       1905年,同年,潘兴出使东京,以“美军观察员”身份观摩了日俄战争。       1905年,同年,潘兴与Helen Frances Warren 结婚(她的父亲是参议员)。       1908年,潘兴在巴尔干地区担任美军观察员(U.S. military observer )。       1909年,潘兴再次赴菲律宾,担任Fort McKinley 基地司令兼Moro 省总督。       1914年,潘兴担任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Fort Bliss 基地司令。       1915年,潘兴收到旧金山要塞的电报:家中失火,妻子Helen和三个女儿死亡,只有6岁的儿子幸免于难。右图:潘兴夫妇与三个女儿。       1916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试图调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失败了。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7年5月,少将潘兴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总司令,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从美国出发。       1917年6月,潘兴抵达法国巴黎,当时仅仅1.4万人:美军举行了阅兵式,表示美军的抵达(7月,获知美军参战的德国给列宁重金,列宁等人从瑞士返回俄国掀起“十月革命”,俄国退出战争减少了德军压力。不述)。       1917-1919年,美军在欧洲的军力达到210 万人。         拉法叶侯爵        1917年,抵达巴黎后,潘兴将军祭拜了拉法叶侯爵(Marquis de La Fayette)的陵墓。       他在拉法叶侯爵的陵墓前,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拉法叶,我们来了”(Lafayette, we are here)。       潘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意味深长……       这里,既有美国独立战争的故事,也有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还有美国“韬光养晦一百多年”的故事:       采取孤立主义,门罗主义,远离战乱纷扰的欧洲,埋头建设,百年之后登陆欧洲故乡,已成世界第一强国。        法国,巴黎,拉法叶侯爵(Marquis de La Fayette,1757-1834)的陵墓。       拉法叶12岁时,由于父亲母亲叔父等的先后去世,他继承了爵位,也继承了“高达12.5万里弗尔的巨额年收入”。里弗尔(Livre)是截止1795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货币,“一个里弗尔相当于一磅白银”。       拉法叶14岁参军,16岁结婚:他的岳父,第五代诺阿耶公爵(5th duc de Noailles)给了他40万里弗尔嫁妆,法国皇帝路易十六亲自批准了他们的婚姻。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路易十六资助美国军队100万里弗尔并派遣19岁的拉法叶秘密协助美军。       1777年,20岁的拉法叶4月秘密渡海,6月抵达美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1777年,拉法叶在Battle of Brandywine 战役(1.46万美军对1.55万英军)中受伤,但仍然指挥了成功的撤退。       1779年,拉法叶返回欧洲,说服法国和西班牙支持美国(富兰克林等人也在欧洲各国游说)。       1779年,22岁的拉法叶带领6,000 名法国正规军抵达美国,交给华盛顿指挥。       1780年,23岁的拉法叶带领5,500 名增援的法国正规军和5 艘战舰抵达美国,交给华盛顿指挥。       1781年,24岁的拉法叶的1.08万法军和华盛顿的8,845 名大陆军,包围了英军主力约7500人。在这场“决定性”的约克镇战役(Battle of Yorktown)中,英军战败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此前,美军采取“费边战法”(Fabian strategy,罗马帝国执政官费边对付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一套“牛皮糖”战略战术)已将英军拖得疲惫不堪,占全部英军兵力约1/4 的英军主力集中在约克镇固守待援,“华盛顿指挥联军,在英国的援军抵达前取得了胜利”。       1783年,两年后,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协定》(Treaty of Paris),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1824年,美国以“国宾”身份邀请拉法叶访美:15个月里拉法叶参观了全部24个州,美国很多城镇街道建筑公园都以“拉法叶”命名,仅纽约就有5条拉法叶街。宾夕法尼亚州还有一座山命名为拉法叶山(Lafayette Hill)。       ……       2002年,建国226年后,美国授予拉法叶“美国荣誉公民”(Honorary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称号。        《华盛顿与拉法叶在Battle of Brandywine 战役》。1776年开始“代表美国常驻法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给华盛顿写信建议他把拉法叶“留在身边”,因为“拉法叶可以影响法国政府的支持”,华盛顿采纳了这个建议。        拉法叶,后世公认是“两个世界的英雄”:       一是“新世界”美洲的英雄,一是“旧世界”欧洲的英雄。       1781年12月18日,拉法叶“以凯旋英雄”返回法国。       1782年1月22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接见了英雄。       拉法叶被越级提升:主持组建和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军,准备攻打英国在北美的西部地区。由于1783年1月20日,《巴黎协定》签字,各方停战,这支法国西班牙联军的组建就没有必要了。       1782-1783年期间,拉法叶与《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右图)一起,安排美国以烟草和鲸鱼油等产品偿还法国的债务,以及其他新大陆和旧大陆的贸易往来。       拉法叶和杰佛逊是非常好的朋友:杰佛逊给拉法叶的女儿起了名字,他们两人还联合起来,积极推动在南北美洲地区“废除奴隶制度”“终止奴隶贸易”等。他们两人最早提出了“人权”的观念。       当时华盛顿并不赞同废除奴隶制度,“美国怎么建立”也在探讨中。
       《1784年,华盛顿与拉法叶在弗农山庄》(Washington and Lafayette at Mount Vernon, 1784),弗农山庄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华盛顿的家。作者Thomas Prichard Rossiter(1818-1871)和Louis Remy Mignot(1831-1870)。
       这幅作品描述了拉法叶侯爵1784年访美时,在弗农山庄,敦促他的老战友,美军总司令华盛顿废除奴隶制度等问题。这次访问中,拉法叶侯爵跑遍了美国各州,积极说服他熟悉的那些印第安部落,加入美国联邦。       1786-1787年,法国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789-1791年,拉法叶负责起草了著名的《人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的第一版(1793和1795年又出了两个新版本)。拉法叶的这一版《人权宣言》中,最后被国民议会采纳的包括:        第1条,人的自由的权利生来是平等的。       第2条,人权是天赋的(天赋人权)。       第3条,人民的主权。       第11条,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第17条,所有权的不可侵犯。        后世评论:“这些条款在近代民主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法国皇帝路易十六也承认了《封建特权废止宣言》和《人权宣言》等。拉法叶起草《人权宣言》的初衷是希望法国从君主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他努力协调第三阶层和路易十六,“力求各方妥协”。       1789年,他被第三阶层代表大会选为革命卫队(National Guard)总司令。       1891年,两年后,在处理雅各宾党头目鼓动和带领的非法民众集会时造成几十人死亡(战神广场惨案,Champ de Mars Massacre)之后,拉法叶辞去总司令职务回到故乡:法国改革越来越乱,演变为革命,又变为政治恐怖。不述(右图:法国的航空母舰之一《拉法叶号》)。       1792年4月,奥地利和普鲁士进攻法国,拉法叶被任命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保卫法国。8月“王权被终止”,作为保皇派的拉法叶“被撤职并有被逮的危险”。于是拉法叶逃往奥地利,却被奥地利作为战俘入狱。       祸兮福兮:他的被捕入狱,反而成为不幸中的大幸:       1793年,他在奥地利入狱第二年,路易十六夫妇和大部分法国贵族都被激进的雅各宾派无端处死,法国全国陷入了红色恐怖。       1799-1815年:拿破仑时期,拿破仑把拉法叶视为潜在的政敌,而拉法叶出狱后回到故乡,保持沉默。       1815-1834年,他担任“1815年宪章”(Charter of 1815)委员会成员长达20年:这个委员会呼吁拿破仑退位,努力恢复法国的秩序和稳定。在随后的路易十八(Louis XVIII,1815-1824)和查理十世(Charles X,1824-1830)时代,拉法叶一直是“1815年宪章”委员会里“最宽厚大度的元老”。       1824年,拉法叶访美15个月,行程6,000英里(9,656公里)。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拉法叶再次被推举为法国革命卫队总司令和“终身独裁者”。但是他支持奥尔良公爵(Duc d'Orleans)登上皇位,成为路易-菲力浦一世(Louis Philippe I,在位1830-1848)。       右图:《1830年7月31日拉法叶与奥尔良公爵》(La Fayette and duc d'Orléans, 31 July 1830)。拉法叶侯爵的一生,始终希望法国实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       1834年,“希望奥尔良公爵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拉法叶去世了。       美国政府,多次邀请拉法叶,留在美国:       1803年,美国在“路易斯安纳购地”(Louisiana Purchase)中,买下214万平方公里的法国领土,美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时,美国邀请拉法叶来美国,“作为这块214万平方公里新国土的管理者”,并奖励给拉法叶一块土地和2.4万美元(当时的2.4万美元是一笔巨款:100年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成立时,资本金为2.8万美元)。       1824-1825年,拉法叶访问美国时,美国政府赠给拉法叶20万美元,外加一块“超过93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项美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巨大奖励有一个专门的英语名称:拉法叶土地大奖(Lafayette Land Grant)。       但是,这两次,拉法叶都没有答应留在美国。拉法叶说,他要“为法国服务”。       拉法叶,因此被当之无愧的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西方世界,无人不知。        一百多年过去了。       法国从1790-1870年代,77 年先后推翻五位皇帝,动荡,革命和改朝换代,没有形成英国式君主立宪制。在1871年实现共和制度后,直到一战爆发,40多年里换了近50次内阁:长期动荡,导致法国的国力不断相对下降。       美国始终保持稳定:除了“南北战争”,美国采取孤立主义,门罗主义,远离欧洲战乱,埋头建设。       1776-1917年,整整141年之后,美国人回到欧洲,参战来了。       这时,美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在拉法叶侯爵的墓前,潘兴将军说:“拉法叶,我们来了”(Lafayette, we are here)。       1776年,拉法叶来到美国,帮助美国的独立战争。       1917年,141年后,美军来到法国,与法军并肩作战。       美国,这时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但是,美国这时还不是军事强国。       美国没有打过大仗,一战之前美国的常备军数量不足3万人:仅仅2.7万人。        训练现代化军队        潘兴,在登陆欧洲第一年,1917年6月-1918年6月,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训练美国的新兵。       潘兴,“从1918年开始,每个月有数万名训练有素的军队,投入战斗部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总统是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       威尔逊的总统任期为1913-1921年,这八年涵盖了整个一战时期。威尔逊在1902-1910年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他是此前唯一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在一战初期,美国宣布中立。但是,德国潜艇不断击沉美国的商船。1917年,德国不顾美国的警告,宣布“无限制潜艇战”,此外泄漏了“齐默尔曼电报”(Zimmermann Telegram:德国希望结盟墨西哥,攻击美国的一份密电),导致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宣战。历史的事实如下:       1. 美国对德国宣战时,并未与英国和法国签订任何同盟条约,以后也没有:美军独立作战。       2. 威尔逊通过征兵方式给潘兴提供了“无限兵力”,并把战略,战术甚至外交权都交给了潘兴。       潘兴出兵的时候,美国全国没有什么可以调集的军队。美国的军队建制:军下面是兵团,兵团下面是师。       潘兴,在法国土地上组建和训练了美国第一军,第二军并投入战场,第三军已经组建并在训练,尚未投入作战:“三个军合计200 万以上现代化军队”。美军的兵力,在停战之前,仍然在源源不断开来。        装备美国的军队        美国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没有装备,没有坦克(英法军队在1916年,一年之前,就使用了坦克)。       潘兴在训练新兵的时候,首先借用法国和英国的军队装备。       同时,潘兴抓紧制造美军自己的装备。       例如,巴顿(George S. Patton)长期在潘兴的身边工作,他被派去组建和训练美国的坦克部队。起初,美军使用的是法国雷诺公司生产的坦克训练,1918年,大批美国坦克投放欧洲战场。       又如,美军的靴子不适合作战,潘兴发明了一种耐用的军鞋,这种式样的军鞋至今仍然在美军中使用(右图:潘兴靴)。       再如,美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了大量军车和装甲车辆。       再如,如此庞大的军队和军需物资,需要大批运输舰只和设施:美军征用了民用油轮,夺取了德国舰只,在法国沿海美军工程部队建造了82 个新的泊位,1600公里铁路专线,16 万公里的电话线路和电报线路……       再如,美军在法国建立了大批训练营,甚至建立了军校……        战胜德国        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俄罗斯退出战争。德国从东线战场,抽调到西线战场50个师。因为德军西线总司令鲁登道夫(Erich Friedrich Wilhelm Ludendorff ,1865-1937)认为:“美国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增加是致命的”。所以,“在美国军队大规模部署之前,德军必须首先摧毁英法军队,达成停战”。
       1918年,德国全力以赴,在西线发动了五次攻势:       第一次至第四次,春季攻势(Spring Offensive):英法伤亡851,374人,德国伤亡688,341人。       第五次,第二次马恩河战役(Second Battle of the Marne)。美军首次规模参战,德国的攻势被阻遏。
       鲁登道夫的“美国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增加是致命的”预言成为现实:第五次进攻后德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退守兴登堡防线(hindenburg line)。        1918年8月8日-11月11日,英法美联军发起了“百日攻势”(Hundred Days Offensive)。巴顿上校(右图)的坦克部队参与了突破兴登堡防线的战斗。在师团对师团的作战中,火力差距以外,军力的差距如下:       英法和德国的军队编制:一个师三个团9个营。       美国远征军的军队编制:一个师四个团16个营。        德国“被源源不断的美国生力军压垮了”:       10月,英法美联军“百日攻势”尚未结束,德军就请求停火了。       11月,巴伐利亚爆发革命,推翻了巴伐利亚国王,革命蔓延到了柏林。       11月9日,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退位的同一天,德意志宣布成立共和制度……              美军参战前,双方长期陷入阵地战:堑壕战(Trench warfare),几次大规模进攻战也陷入拉锯战。不述。       新组建的美军的军事训练完成,第一次规模参战(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并取得胜利后,立刻发起百日攻势。“连续的凶猛攻击,迅速结束了战争”。欧洲停战了。       威尔逊总统参战的目的就是停战:1918年1月8日,潘兴的部队尚未展开部署,威尔逊就在国会发表演说《十四点》(Fourteen Points):如何停战,如何维持战后的欧洲和平。        历史数据:美军1918年5月投入部署(登陆欧洲11个月后),1918年9月份达到每月运抵欧洲30万兵力的规模,1918年底欧洲地区美国军队的总兵力突破210万人……战争,就是国力的较量。       在潘兴的总司令部里,马歇尔上校(二战陆军参谋长,战后美国国务卿)一直是潘兴的最亲密助手之一。       在战场上,麦克阿瑟准将(二战太平洋战场盟军总司令)是潘兴手下的一个旅长,后来升为师长。       巴顿上校(二战美国装甲军,第三军总司令)在潘兴担任美墨边境的Fort Bliss 基地司令时就跟随潘兴。在欧洲战场上,巴顿先用法国坦克练兵,然后用美国生产的坦克,参加了对德战争。              战争结束后,美军撤离欧洲:没有在《凡尔赛条约》签字,也没有索取德国一分钱赔款。
       历史上,德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国没有宿敌,美国是各国移民联合创建的一个新国家。       历史上,一位德国将军(普鲁士将军)是“美国的国父之一”:       美国,华盛顿,拉法叶公园(Lafayette Park),施托伊本纪念碑(Steuben Monument),建于1910年,作者Albert Jaegers(1868-1928)。这座雕塑是纪念“美国国父之一”,普鲁士的施托伊本男爵。拉法叶公园(Lafayette Park)位于白宫的正北侧,树立了四座“独立战争贡献最大”的四个人的纪念雕塑,施托伊本男爵是其中之一。        弗里德里奇·施托伊本男爵(Friedrich Wilhelm von Steuben,1730-1794)是普鲁士军官,他在独立战争中长期与华盛顿一起工作。施托伊本男爵父子,都是普鲁士皇帝的爱将。       施托伊本男爵16岁从军,长期在普鲁士“最善战”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72-1786)身边工作,属于“特殊战争艺术阶层”(special class for the art of war,德语:Spezialklasse der Kriegskunst)的13 位成员之一和普鲁士王国参谋本部的成员。       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第二年,施托伊本男爵志愿来到美国:组建军队,训练新兵,培养优秀参谋,改进武器配置,制定和改善美军战略战术,直至军营的卫生和管理,都是施托伊本男爵负责的。此外,大陆军与英军的很多战役也都是施托伊本男爵制定作战计划。       1781年,在“决定性的约克镇战役”(Battle of Yorktown)中,施托伊本男爵是华盛顿下属的三个师中的一个主力师的师长,与拉法叶带来的法国军队并肩作战,最终战胜英国,取得美国独立。       所以,除了“国父之一”以外,美国人又称施托伊本男爵是“美国军队之父”。       1794年,施托伊本男爵去世。他只身来到美国,直到去世,终身独身未娶:美国很多县市街道公园甚至近年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都以施托伊本男爵的名字命名。             二战中,美国再次打败了德国。       战胜后,美国不仅第二次没有索取任何战争赔偿,反而出钱援助了德国:“马歇尔计划”。       援助德国时,美国人高度尊重战败的德国的心理感受,反复告知德国人:“马歇尔计划”不是施舍,是欧洲与世界和平的需要。       西德战后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尼克松说:“美国人民决不会忘记施托伊本和数百万德国人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并提醒阿登纳说,华盛顿有一座施托伊本的纪念碑。阿登纳在答谢讲话时说:“你刚才提到了施托伊本男爵,我想对你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你赞扬了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友谊,而没有提到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第二天,阿登纳就到这座施托伊本的纪念碑前献了花圈,“这一行动极大地改变美国舆论对德国的看法”。       此后,阿登纳又先后6次访美,使得德国与美国建立了很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德国人体面的再次崛起了。       二战后,美国政要“经常为德国说好话”“不断提醒美国:德国从一开始就帮助过美国人”。不述。       右图:位于宾夕法尼亚州Valley Forge 山谷的施托伊本男爵的雕像。这里现在是美国国家公园:1777-1778年,美国军队被强大的英国军队打败了,首都也丢失了。在这个山谷里,长期成为美国军队的宿营和训练基地。负责培训全军的是普鲁士将军施托伊本男爵,来自法国的拉法叶侯爵正是在这里与华盛顿相遇,与来自普鲁士的施托伊本男爵相识,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美国的国父是一个群体”。        法国的拉法叶是“两个世界的英雄”。       德国的施托伊本男爵纪念日已成为美国传统的“德国美国友好日”。        威尔逊总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        1913年,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
       1916年,威尔逊再次当选的竞选口号:“他使我们避免战争”(He kept us out of war)。
       1917年,威尔逊对德国宣战。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十四点》(Fourteen Points):如何停战,如何维持战后的欧洲和平。       1918年10月,德国完全按照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签署了停战协议。
       1919年,威尔逊前往巴黎组建了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 ),组织召开了巴黎和会。
       1920年,威尔逊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威尔逊的“这个《十四点》成为德国投降的基础,但是,美国国会从来没有批准过这十四点提议”。此外,威尔逊促成了国联的诞生:欧洲和世界协调和平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但是,美国既没有参加国联,也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军队撤回美国,“继续执行孤立主义”。事实上,英国也在19世纪后期长期执行“光荣孤立政策”(Splendid isolation):不介入欧洲纷争。不述。        也就是说:       一战前,美军2.7万人,战争爆发后组建200万军队,战后即撤回美国。       二战前,美军16万人,战争爆发后组建1200万军队,分赴欧洲和太平洋两个战场,战后仅仅驻扎西德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军36万人,包括驻扎西德和日本的军队。“再次继续实施孤立主义”。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扩大到150万人,驻扎全球,“直到取得第三场世界战争冷战的胜利,苏联帝国崩溃”。       ……
       美国,堪萨斯城自由纪念碑(Liberty Memorial, Kansas City),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家博物馆(National World War I Museum,见图中的金色字体)。这是美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设施。        一战后,美国没有要求德国任何赔偿,留在欧洲的只是一批美军公墓。上图是Meuse-Argonne Cemetery 美军公墓。这场Meuse-Argonne 战役是“美军阵亡最多的一次战役”:这个公墓埋葬的14,246 名军人大部分死于这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