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pvc吸塑片材厂家:壮哉 !中国远征军 :6万将士长眠异国他乡(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11:53

壮哉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

壮哉!中国远征军——段不该湮灭的抗战史
编辑同志:
近来我看了两部历史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两剧反映了中国远征军跨出国门,远征缅甸,浴血抗战的英勇事迹,场面极其感人。看来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之外的又一个重要战场即国际战场,以往我们的史书对此着墨不多,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能否请专家做些介绍?谢谢。
北京西城区读者 张强
 
-中国军队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异域远征
胡德坤(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授):确实如这位读者所言,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三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国际战场。前两个战场,大家一般都知道,国际战场大家了解得就相对少一些。国际战场中最主要的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辟的战场,其贡献是巨大的。
刘潇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奉命出征缅甸。在绵延的滇缅公路上“车队蜿蜒行进,长达数里,烟尘相接,蔚为壮观”, “大有我武唯扬,气吞山河之势”。中国远征军由此跨出国门,开始了中国军队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异域远征。入缅抗战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战史称第一次滇缅战役,始于1942年3月远征军200师入缅参战,至8月第5军新22师和新第66军38师在印度的兰姆珈集结,其余部队退守滇西为止,历时半年。因该阶段作战主要是为保卫滇缅公路而战,亦称滇缅路之战。
-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以同古保卫战规模最大,最为激烈
汤重南(中国抗战史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以同古(也称东吁)保卫战规模最大,最为激烈。入缅先锋部队是第200师。师长是戴安澜中将,为黃埔三期毕业生,是历经长城抗战、台儿庄、武汉会战及昆仑关之战的抗日名将。戴将军率第200师千里跃进,于1942年3月8日进驻缅甸重镇同古,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撤退。从3月19日开始到3月30日撤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同古之战:日军四倍于我,多次发动地面步、炮、坦克与空中飞机狂轰滥炸的联合猛攻,还在3月26日至28日施放数百发毒气弹。第200师官兵多人中毒,伤亡极大。虽是孤军作战,但同仇敌忾、奋勇搏杀,取得歼敌五千的骄人战绩,使日军受到侵缅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第200师终因弹尽粮绝且三面被围,被迫于3月30日放弃同古。第200师的英勇善战,震惊了日军,获得了中国及盟国的同声赞誉。不幸的是,在突围时,戴将军胸腹部受伤,于5月26日殉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蒋中正、林森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送挽诗、挽联。新中国成立后追认戴将军为革命烈士。(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仁安羌之战,刘放吾团以少胜多,以劣胜强,救出九倍于己之友军,成为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及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光辉的战例
汤重南:第一次入缅作战,又以仁安羌大捷最令人振奋。1942年4月中旬,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7000多官兵被日军两个联队(相当于团)包围于缅甸大油田仁安羌地区,只得向中国远征军告急乞援。为解英军之围,4月17日,新38师师长孙立人命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经两昼夜反复冲杀,歼敌1200多人,击溃日军主力,于4月19日,成功救出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多英军,百余辆汽车,千余马匹;另外还解救出被日俘虏的英军、记者、美国传教士等500多人。这次大捷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重大胜利,使中国军队扬威国内外,轰动英伦。新38师的师、团长都受到褒奖,后来英国当局也为其授勋表彰。前一段有的媒体称《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中的团长原型就是刘放吾上校团长,这是不确切的。但如上所述,刘放吾将军(1946年晋升)的确是一位真实的远征军团长。仁安羌之战,刘放吾团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击退数倍于己之敌,救出九倍于己之友军,在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及世界军事史上已成为一个光辉的战例。
-10万远征军有6万将士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这是抗战以来各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一次
汤重南: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虽然进行了英勇的血战——同古保卫战,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但由于仓促应战,中英美三方,甚至中国各军多方计划、指挥系统十分混乱,指挥失措,招致战局态势不断恶化。1942年5月初,日军侵占了整个缅甸并侵入云南境内,从而截断了远征军退路。加上气候炎热,疫病流行,远征军多次陷于绝境。远征军惨败后,分两路向印度和云南撤退。一路为第5军新38师及新5军军部、新22师分别于5月及7月撤入印度。在撤退途中,穿越了纵深达480公里的不毛之地野人山区。官兵历尽艰险,损失惨重。部队粮尽药绝,有的断粮达七八天。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新22师入缅时9000人,各次战斗中伤亡2000人,撤退时伤亡达4000人,到达印度时仅为入缅时的1/3,剩下3000余人了,另一路新5军第96师向滇西后撤,辗转行军于山高路险、毒蛇猛兽频频侵袭的野人山区,96师入缅时9000余人,撤回的仅为3000余人,与新22师大体一致。在入缅作战及撤退中为国捐躯的除戴安澜中将外,还有第96师少将胡义宾副师长,新38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1942年5月受重伤被俘,于1945年3月壮烈殉国)等。
 
出征时的10万中国远征军,经历腥风血雨的拼杀和悲惨万分的溃败,6万将士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了。这是抗战以来各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一次。电视剧所描绘远征军的撤退,的确够惨的啦,也确实十分悲壮惨烈,但与真实的惨况相比,可以说还远远不够。
-中国抗战中最早将日寇驱出我国的一次胜利大反攻
胡德坤:中国远征军第二阶段的作战史称第二次滇缅战役,亦称缅北反击战,反攻作战由缅北会战、滇西会战两部分构成。从1943年8月开始,在美国的帮助下,中国远征军对撤退到印度兰姆珈的部队实施整训,接受美式装备,并进行丛林作战的训练,而英国则负责向中国军队提供食宿和军饷,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而彻底地接受西方现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装备,战斗力由此得到质的提升。中国又先后从国内空运三个师共5万人到印度,接受训练之后合编成两个军共10万余人,称为中国驻印军。中国驻印军在缅北战役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通一条新的援华通道,以保持中国战场的战争能量。
汤重南: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取得多次胜利,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反攻,经过8个月的浴血奋战,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滇西重镇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进攻腾冲、松山,特别是龙陵的战役,极为艰苦和惨烈,但终于夺取了胜利。1945年1月,在云南把日军赶出了国门。这是中国抗战中最早将日寇驱出我国的一次胜利大反攻。远征军在畹町与驻印军于1945年1月胜利会师。
-人们为什么对远征军的历史感到陌生
汤重南: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甸、滇西的反攻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近30万中国官兵,不畏艰险困苦,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虽付出伤亡67000余人的巨大牺牲,但力胜强敌,夺取了反攻战役的完全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为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声誉和历史地位。
可是对远征军事迹为什么许多人感到陌生呢?一是因英、美等长期不愿充分肯定中国军队抗战业绩。二是因抗战胜利后很快转入解放战争,许多在抗战中的远征军英雄,成为战犯。新中国成立后,对正面战场的肯定和宣传也不够。三是在抗战史研究中虽从1985年后已越来越肯定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而且在抗战史、军史等许多著述中已有大量反映远征军事迹的累累成果,但却缺少有影响力的传媒介入。故较多民众尚感陌生,这是非常遗憾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等历史剧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广大民众探寻历史真实的热情,是功德无量之事!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