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24种拉丁语:全球食品丑闻凶猛 老百姓的胃伤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5:28
2011年06月05日 07:16:30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近期,全球食品安全丑闻频出。半月里,“毒”黄瓜来势凶猛,闹得全欧洲“谈瓜色变”,甚至引发蔬果恐慌。一周内,“塑化剂”突然闯入台湾食品业界,打翻了全台的饮料、保健品市场,被称30年来最严重的掺毒事件。
有专家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崩溃,是一种全球性的崩溃。”先且不论是否言过,缺乏有效监管、盲目追求口味、滥用添加剂等等,让人们不禁担心,“下一个地雷不知会在哪里炸响”?
在全球化时代,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国的事情,也没有哪国能幸免,稍有疏忽,可能酿成灾难。面对食品安全管理,这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应携手合作,共同打响“餐桌保卫战”。
导读 “毒”黄瓜凶猛来袭 欧洲“谈瓜色变”
台湾“塑化剂”毒害两岸三地 全球“封杀”
瘦肉精、三聚氰胺、膨胀剂…百姓伤不起
添加剂恐慌困扰现代社会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全球化惹的祸?
“从田间到餐桌”的外国食品监管

“毒黄瓜”令欧洲蔬果市场陷入恐慌

5月29日,在西班牙马拉加省阿尔加罗沃的一处温室,一名农民手持两截黄瓜。新华社/路透
疑似由受污染蔬果传播的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自德国扩大至欧洲各国,截至当地时间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
由于污染源至今无法确认,蔬果恐慌蔓延欧洲,多国禁止从德国和西班牙进口蔬果,据称西班牙农民可能蒙受高达2亿欧元的损失。西班牙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如果经调查证明此次肠道疾病感染源不是来自该国的黄瓜,不排除要求德国赔偿经济损失。
瑞典5月31日宣布德国之外欧洲第一起EHEC死亡病例,该名感染女子日前曾到德国北部旅游,回国后发病。荷兰、英国、丹麦等欧洲多国亦有数百人感染。
有报道说,“毒蔬菜”导致的肠道疾病在德国暴发以来,德国方面宣称感染源为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造成市场对西班牙蔬菜需求骤降,西班牙农业遭受重大损失。西班牙南部阿尔梅利亚、格拉纳达和马拉加等市的蔬菜销售业已减少550个工作岗位。如果致病病菌来源不能尽快被查明,西班牙蔬果销售业将因此损失数千个工作岗位。阿吉拉尔·里韦罗说,西班牙农业部门“形势严峻”,蔬菜销售产业每周预计损失超过2亿欧元(约合2.88亿美元)。
西班牙蔬果生产者和出口者联合会5月31日说,受“毒”黄瓜事件影响,多数欧洲国家暂停进口西班牙蔬果。   >>详细
全球应携手应对食品安全危机
法国《欧洲时报》1日刊文说,食品安全无界,国际社会须未雨绸缪,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尽早补齐全球治理的短板,否则,恐怕欧洲“毒黄瓜”到现在仍查不清感染源的事情以后还会重演。
文章摘编如下:
历来奉行欧美标准、曾因食品安全考虑而在牛肉进口问题上与美国“别苗头”的台湾地区,正深陷“毒饮料”事件所引发的塑化剂风波。这种毒性据称20倍于三聚氰胺、可以从基因层面伤害人体生殖系统并引发多种其它疾病的毒素,据称已毒害了台湾民众30年。除台湾地区外,香港媒体的报道称,99%被抽查者血液中含有“塑化剂”。目前台湾地区认定,是台湾的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食品配方中,才造成这次塑化剂风暴,台当局目前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解决岛内危机,安抚岛内民众上。但其实,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历来信誉比较好的台湾食品也有了问题,美国的“疯牛病”已闹了很久,一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严格着称的欧洲也正因“毒黄瓜”事件而人心惶惶。可以说,在全球化时代的食品安全危机中,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确保独善其身。如何化解这类危机,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详细
德国卫生部门宣布EHEC感染并非因西班牙黄瓜

5月31日,在西班牙南部阿尔加罗沃的一家农场,山羊啃食被菜农丢弃的黄瓜。新华社/路透
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近日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的黄瓜。“蒙冤”多日的黄瓜得以昭雪!事实上,此事一直存在疑点,比如,西班牙黄瓜虽然被指是“罪魁祸首”,但是西班牙本土却没有发现感染病例。西班牙黄瓜被冤枉了,但是德国疫情的原因却还不明确。
德国疫情蔓延欧洲:
●俄罗斯:禁止从德国和西班牙进口黄瓜、西红柿和生鲜沙拉
●捷克:一些西班牙产黄瓜已下架
●奥地利:禁止销售从德国进口的黄瓜、西红柿和茄子
●比利时:据称禁止从西班牙进口黄瓜
●西班牙:“毒黄瓜”来源点,未发现感染病菌者
半个月前,德国一名患者在食用西班牙黄瓜之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状,随后被医院查出感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起看似普通的病例,却成了蝴蝶效应的源头。十几天来,德国感染病菌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因此罹患尿毒症,如今已有16人死亡,甚至德国之外都有人感染。欧洲一时间谈黄瓜色变,但是最新消息却显示———黄瓜无罪。   >>详细
“毒”黄瓜污染源成谜 西班牙索赔
西班牙环境、农村和海洋事务大臣罗莎·阿吉拉尔·里韦罗认为,德方检测结果显示“西班牙黄瓜不应为当前形势负责”。
西班牙蔬果生产者和出口者联合会31日说,受“毒”黄瓜事件影响,多数欧洲国家暂停进口西班牙蔬果。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停止进口,”联合会会长豪尔赫·布罗顿说,“多米诺效应波及所有蔬菜水果。”
阿吉拉尔·里韦罗说,西班牙农业部门“形势严峻”,蔬菜销售产业每周预计损失超过2亿欧元(约合2.88亿美元)。
“我们对德方应对当前局势的做法感到失望,”阿吉拉尔·里韦罗说,“我们希望德国提供必要调查信息,不拖延,不分散民众注意力,让欧盟知道什么导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暴发。”
她认为,欧盟应向西班牙和其他国家受影响的蔬菜商家支付赔偿。     >> 详细

塑化剂风波酿台食品安全危机 30年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

2011年5月31日 台北再次查获塑化剂商家 5月30日拍摄的台北市卫生局查获的一家涉嫌添加塑化剂食品公司的回收糖浆。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台北知名的观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摊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毒产品或原料。5月30日,台北市卫生局公布连续3天的稽查结果,共计稽查26家涉嫌使用塑化剂相关产品的公司与下游厂商,并于即日起为民众提供食品免费塑化剂检验。新华社发(吴景腾 摄)
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最新排查结果显示,台北知名的观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摊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毒产品或原料。截至29日,全台可能受污染的产品已超过500项。
台湾大学30日举行“从添加塑化剂看食品安全”公共论坛,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会上表示,起云剂是复方食品添加物,世界各地的起云剂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植物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剂事件,是有不肖业者将塑化剂的1种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当作起云剂的配方。
孙璐西称,塑化剂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这次塑化剂风波是她30年来看过的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    >>详细
塑化剂风波升级 全球"封杀"

2011年5月31日 台北再次查获塑化剂商家 5月30日,民众拿着有疑虑食品到台北市卫生局检验是否含有塑化剂DEHP。
随着台湾地区“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不单是食品行业遭难,越来越多行业曝出与毒性塑化剂有染。出于安全考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封杀台湾产品,但许多含毒产品目前尚难以查清在生产和运输链条上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范围内的联合防控监管机制亟待建立,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与人健康相关的食品安全。
超过7000项食品暂时下架
塑化剂有多毒?路透社援引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观点称,D EH 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加了D EH 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塑化剂一开始只在饮料界造成不安,随着案情发展,现在可以说整个食品界甚至药品、化妆品界都受到波及。
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继多项食品被证实遭污染后,相继有保健品和药品被验出含毒性更大的塑化剂D 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台湾地区民众担心塑化剂在更多领域引爆。
“塑化剂”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增塑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但为降低成本,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把易致癌的“塑化剂”用于生产合法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导致“悦式运动饮料”等多种台湾产品受到污染,由此掀起了此次“塑化剂”风波。
目前卷入此次风波的台湾食品类厂商越来越多,台湾岛内日前又发现一家原料供应商产品含塑化剂,供应果汁粉、畴素粉等的加川兴业公司,产品亦含有塑化剂,并供货给117家公司及企业,其中嘉义市有公司用此原材料制作水果糖及口服片,产品已流入当地夜市及杂货店,虽然公司声称已全部回收,但部分杂货店仍然有售。截至6月1日,台湾当局已发现有747种饮品及食品含有有毒塑化剂,涉及216家公司。最新增加的是,昱伸下游厂家———加川兴业有限公司自曝了117家下游厂商名单,其中岛内生产畴素的知名厂商大汉畴素生技公司赫然在列。      >>详细
食品安全动摇台湾人信心

5月26日,台湾高雄市一家卖场的工作人员将运动饮料下架。新华社发
短短一周内,一种化工业用剂“塑化剂”突然闯入台湾食品业界,并打翻了全台的饮料、保健品市场。
截止本报记者6月1日发稿时,台湾已被发现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超过500项,其中更有“统一”、“白兰氏”等知名品牌。
“这是我30年来看过的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说。
谁让黑心商逍遥30年?
这种担心在黑心商、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的一番表述后,升级为愤怒。
赖俊杰被扣查时曝料称,他20多年前当学徒时就是用有毒塑化剂来调制起云剂。赖还透露,其师傅最初采用另一种毒性更强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后来才改用DEHP。
“懵懂吃毒30年?”不解的台媒追问:“为何此时才发现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者指出,早在20多年前,台湾市面上就出现添加DEHP的起云剂,当时这些加料的起云剂,颜色浓纯洁白,卖相很好,更重要的是,保存期限较使用棕榈油制成的起云剂还多六、七个月。而且同样的剂量,DEHP起云剂可稀释、调配于饮品的量更多,以致许多业者都想知道“如何制造高质量起云剂?”
“美观、耐用是不法商品赢得市场优势的主要原因。”合法生产起云剂的味特香料企业董事长郑清竹解释道,许多天然植物油存放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一股“臭油”味,所以有毒起云剂的稳定度得到不法商家“青睐”。
当批评声涌向台湾食品监管部门时,食品药物管理局副局长许铭能也有苦衷。据他介绍,1999年以前,台当局并未将塑化剂DEHP列入毒性物质,业者可能有些配方使用DEHP;作为毒物列管之后,当局确实没想过有人把它加入起云剂中使用,这次检出纯属意外。
“(指责台当局之余,)那些长期使用昱伸公司起云剂的公司难道就没责任吗?食品业、尤其是那些知名大品牌,品质管理当有一套严谨的流程,采购原材料时难道就只要找比较便宜的供应商就好?”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认为,塑化剂风波应让声称“受害者”的知名品牌认真反省,“当少数的幽暗人性与集体放任结合,可以带来多大的祸害。”
据台检方掌握的消息表明,多年来赖俊杰行事低调,公司连块招牌都没有。附近邻居表示,常闻到工厂前门飘出阵阵香味,但工厂后门的味道却是又臭又刺鼻,他的厂内约有4到5名员工,且都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一直都不知道他们在生产什么东西,直到新闻播发。当年,昱伸公司因低价抢攻市场成功,每月光是起云剂的营业额就超过300万元新台币,未扣除营运费用的毛利约30万元,昱伸已成全台最大起云剂供货商,生意版图还扩展至大陆和越南,与昱伸生意往来的饮料和乳品制造商至少有40家。
鉴于台湾有毒起云剂生产链已存在多年。有专家建议,大陆相关部门也应对相关食品进行排查,并对消费者的血液进行抽查调查,以确认危害性及危害范围。     >> 详细

中国曾把瘦肉精作为先进科技从西方引入

在中国,亚硝酸盐在800年前的南宋就用于腊肉生产。不过,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的。“瘦肉精”就是中国从欧洲引进的“先进技术”。但现在中国人一提起这种添加剂就会“谈虎色变”。
一些外国媒体趁机攻击中国。德国《南德意志报》称,中国等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事件折射出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失去道德罗盘的社会,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物质财富而无限贪婪。这在发展中国家很猖獗,因为很多人想走捷径发财致富。日本TBS电视台讽刺说,40年前日本已经治理了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现在中国却处于食品添加剂的“鼎盛时代”,这更好印证了中国落后日本40年。即使中国GDP超越日本,但中国国民生活还远远赶不上日本国民。
其实,西方国家现在也常爆出食品添加剂丑闻。今年年初,德国多个州的蛋鸡和猪食用了含有二恶英的饲料。调查结果表明,德国几家饲料供应商,在饲料里面掺入了一种本来只能用于技术领域或化工行业的混合脂肪酸。2008年10月,美国及瑞士两大食品集团出产的巧克力也含三聚氰胺。韩国食品卫生部门去年在对一些德国进口产品进行抽样调查时也检测出三聚氰胺成分。   >>详细
膨大剂引爆西瓜危机
膨大剂致西瓜滞销 瓜农欲哭无泪
5月23日,一位网名为“攀枝花人卖西瓜”的瓜农付友莲在微博上发文卖瓜(上图)。无独有偶,在海南文昌,2万亩西瓜也因“膨大剂”传闻滞销在田里。西瓜销量直线下降,瓜农的眼泪跃然纸上。文昌市农业局副局长刘淑华说,海南岛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根本不需要使用膨大剂来增加西瓜营养。瓜农纷纷“舆论公关”,声称自己的西瓜从未使用膨大剂,但谁也说不清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相信。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未曾使用膨大剂的瓜农也被严重误伤了,有关瓜农的无数“冤假错案”正在大面积上演。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瓜农,而是全国的瓜农。    >>详细
外媒:食品丑闻令中国素食主义流行
阿联酋《国民报》5月31日文章,原题:食品安全丑闻让越来越多中国人弃肉选择素食主义
宋一丹(音)做出改吃素食的决定后,父母和朋友都大加劝阻。在中国,人们普遍深信有肉吃才是吃得好。这是因为在中国大部分历史中,老百姓一直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很多人因为买不起肉才不得不以素食为主。过去40年来,随着这个国家日益富庶,肉类消费增长近5倍。任何商务宴请或是婚礼喜宴,都少不了大量肉菜。但是,出于宗教、环保或健康原因,一部分(通常是富裕的)中国人正开始有意避免食肉。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丑闻更是许多人弃肉择素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对素食主义的兴趣从未如此高涨。“善待动物组织”的阿什利•福鲁诺说,素食主义正在中国形成一股潮流,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素菜馆在北京等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开张。10年前中国首都的素菜馆屈指可数,现在已超过100家。过去的素菜馆大多附属于寺院,或由还俗僧尼经营。这让以无神论为主的中国人对这种近乎于宗教经历的吃法敬而远之。如今,在新开张的素菜馆吃饭要自在、时尚得多。北京市中心一家素菜馆的老板王蕊(音)说,几年前多数素食主义者还是为了实践佛教信仰。现在,她的朋友和顾客们主要由于其他原因放弃吃肉,比如食品安全。近年来,中国受到连串食品安全丑闻震动。仅今春,媒体就报道了牛肉膏、地沟油和西瓜爆炸等丑闻。     >>详细


当台湾民众咒骂毒饮料中被掺入塑化剂是黑了良心,当中国大陆人提起瘦肉精、三聚氰胺就“谈虎色变”时,许多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罪魁祸首”。“普通人每天会摄入90多种添加剂”的说法,让人们对能够吃什么惶惶不可终日,一些人甚至吃素喝白开水以防“被添加”。其实,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起着防腐、保鲜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袋方便面里至少有14种添加剂,美国3亿人口使用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1/4。
有学者认为,是少数人唯利是图的心态才导致人们误将食品添加剂视为“毒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就像其他所有现代产品一样,食品添加剂使得人们可以大量工业化生产食品,这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困惑甚至危险,但人类已经不可能像原始人一样回到森林里,对食品添加剂人们应该理性思考、严格监管。
近年来,与添加剂相关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英国2005年首先发现来自印度的5吨红辣椒粉含有工业色素“苏丹红一号”,中国一些知名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美国养殖业至今还允许使用“瘦肉精”。这一系列事件直接或间接有添加剂的影子,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谈添加剂色变。
“塑化剂、瘦肉精、苏丹红,这些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人为非法的滥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问题专家胡小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正是这些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导致人们误将食品添加剂比作“毒药”。胡小松说,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添加剂对食品的保存、保鲜等有重要作用,只不过现在一些人把添加剂滥用。这就好比酒后驾车,并不是酒有问题,而是饮酒者有问题。    >>详细
西方也曾有“食品添加剂滥用时代”
德国消费者组织食品安全专家菲利普·贝格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食品添加剂滥用方面,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多。实际上,西方也曾有过一段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时代。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后期,人们消费能力加强,对各种商品有更多的欲望。各个生产商就钻空子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出各种“人工食品”。在经济危机时期也会出现这类的食品,这时候是为了省钱。《环球时报》记者在柏林街头随机采访了10名德国民众。记者问他们“是否赞成食品加入添加剂”,9人表示赞成,只有1人反对。不过10人中,7人认为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还不够严格。许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食品添加剂不是罪过,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犯罪的是生产厂家不遵守法规,政府部门执法不严。
日本也曾经历过一个“添加剂时代”,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很多食品商也大量使用添加剂。1955年发生了著名的“森永砷素奶粉事件”,森永公司为了提高奶粉的易溶化程度,向原料牛奶中添加工业用砷为催化剂。日本人发明方便面,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更是大行其道。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指定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一下多了213种。后来,被称为“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出书揭露“肉丸就是‘丸子状的添加剂’”,震惊日本。

食品安全全球性崩溃

2011年6月1日西班牙表示不排除要求德国就毒黄瓜事件赔偿损失5月31日,在法国西部布格奈的一家农场,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包装黄瓜。
“食品安全管理,堪称世界性难题。”郑建仙说,即使是在管理体系相对严格的美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人口多,组成也比较复杂,流动性大,这些都是增加食品安全管理难度的条件。”
郭巍青坦言,“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感觉,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崩溃,一种全球性的崩溃。” “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产链条太长,由无数地区和无数环节拼合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风险和监督的成本。”他分析,从此次台湾塑化剂事件看,“这个链条这么长,你怎么知道问题刚好在那个节点上爆发?这还涉及到国与国之间关系处理,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来管,难道要联合国来管?显然不现实。”
“政府其实在不断做努力,我们自己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想办法缩短食品生产的链条,尽量回到本地生产,使其全程透明化,但是这能否推广呢?也许你可以自己种菜,但是你能自己种出喝的咖啡吗?”郭巍青认为,第二条路只能是改变自己的消费口味。
“现代人对食品的口味要求越来越多是造成食品工业无限膨胀之源。厂家边不断增加添加剂边不断压缩成本。我们是否可以像国外保护正版那样来捍卫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主管部门来推动。消费者能做的,是对于不负责任的厂家,投不信任票。另外,不要一边恐慌膨大剂,一边水果专挑大的买……这也是一种拿钱投票啊。”科学松鼠会微群副主编游识猷说。     >> 详细

第一招:监管触角伸向产地
产地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直比较分散,按照联邦、州和地区分为3个层面监管。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不过,这种监管体系由于管理权分散,近年来暴露出效率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诸多弊端,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原因所在。这次的新法案扩大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FDA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以及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消灭食品安全的隐患同样是英国食品标准署的基本职能之一。法国全程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招:为流通中的每份食品“建档案”
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日本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农业和食品政策。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2006年,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
第三招: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
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各国为此都加大了惩罚力度,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2010年底,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今年1月6日,德国警方即调查位于石荷州的饲料制造商“哈勒斯和延奇”公司。7日,德国农业部宣布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禁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出售。对于这次二恶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国检察部门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则拟提出民事赔偿,数额可能高达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完全可能让肇事者破产。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
政局动荡严重影响日本外交菅直人延后辞职遭抨击
·"微笑"日本小姐的最新照南亚神秘蛇人部落
·阿拉伯美丽的第一夫人图N年前经典镜头重现
·只卖20张门票的景点影子雕塑图印度游牧部落
·美经济复苏不会一帆风顺从谷歌事件看美药品广告管理
·日本玄海町同意重启核电站埃及否认"基地"藏西奈半岛
·法国提中东和谈"两步走"方案以色列"铁穹"系统移防
·俄"布拉瓦"导弹年底完成试射俄潜艇艇长骂人或遭解职
·中德科学家联手揭开急性肠病谜底病毒遗传信息被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