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释义:六月话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7:00

六艺——古代君子的必修课。
□长华
时值六月,说点“六”的话题,不但应景,而且因为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六”与“顺”是相通的。2011年央视春节晚会征联出句中就有“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之联;在亲友间的祝福短信中,经常有“六六大顺”这句吉语或这顺那顺的词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祝您心情顺、身体顺、家庭顺、事业顺、前途顺、感情顺!”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以及生活中,把“六”跟“顺”划上等号并非是无厘头。小时候,看到大人们猜拳喝令或者玩麻将投掷骰子时,一旦出现六个点,就会喊叫“六顺”、“六六大顺”。时下,选汽车牌号、挑手机号码、择婚喜吉日等,人们都喜欢“六”这个数字,为的是图个“顺利”。在闽粤台侨乡,自古以来就有“送顺风”习俗,这也与“顺”有关。在侨乡,凡有人出国或者华侨回国后又将返回侨居地时,他(她)的亲朋好友习惯赠以礼品,有的还特意备办“送顺风桌”(酒席)饯行,祝愿渡洋一帆风顺,平安抵达。因为旧时人们出国谋生或经商一般都是坐帆船,而帆船在航行中最怕逆风,最需要的就是顺风,这样才能既安全又快速地抵达目的地,故形成了“送顺风”之俗。
中国人崇尚“六”的历史悠久。周初,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时,不少是按“六”来安排的。例如:“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种职官;古代学校教育的六门课程叫“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婚嫁迎娶的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医学上的风、热、湿、火、燥、寒称“六气”;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称“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古代儒家立身行事的六条准则称“六本”,即孝、哀、勇、能、嗣、力;考察人的六种方法叫“六征”,即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天地及四方之色为青、白、赤、黑、玄、黄 “六采”;规、矩、权、衡、准、绳为“六法”;苦、酸、甘、辛、咸、淡称“六味”;《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
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六个部门以分掌全国各类事务。隋代是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历代相承,直到清代止。宋代元丰年间,专门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兵法》等六部兵书汇编成集,取名为《六韬》。明代嘉靖时,苏州书商把老子、庄子、荀子、列子、杨子、文中子六人的书合编刻印出版,取名《六子全书》。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总之,自古以来“六”就是一个备受国人喜欢的吉祥数字。我们祖先还习惯用“六”的倍数来表示众多之意,两千多年前的《南齐书·王敬则传》中就有“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策”一说;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还有这样的话语“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三十六计” “七十二变”形容计谋多端和灵活善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至于店号、商标、名字冠以“六”字的更是多如牛毛。
“六”与“顺”扯上关系主要出自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来自《易经》。《易经》中有六爻之说,六爻与六爻相重为一别卦,可能是其中一卦为顺利之意,故延用六六大顺的说法;其二,《左传》中记载,“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六顺”。这里的“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其三,来源于“三三不尽,六六无穷”的传统观念,“三”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数字,推而广之,“三”的倍数“六”也具备了同样的性质。闽南和台湾人小孩出生后取名时,喜欢把“顺”字嵌进去,当地人名中带“顺”字的特别多,如兴顺、进顺、添顺、茂顺、来顺等等。另外,闽南等地的人们在称呼人名时习惯把首字改叫“阿”,这样,当你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大呼“阿顺”时,回望应声者不在少数。闽南人爱顺及名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人到了60岁,进入了老年,什么言论都听得进去,什么言论都能知其意思。其实,每个人无论何时都应当学习孔子的“耳顺”,而不必等到花甲之年。因为只有“耳顺”,才能兼听则明,工作事业顺利。笔者说“六”话“顺”的意思,是想与读者共勉:为人处事都要讲究一个“顺”字,奉养父母要尊敬孝顺;夫妻之间要体贴温顺;著书行文要文从字顺;投资兴业要名正言顺;性格心情要平静柔顺;正义的事要百依百顺;养生保健要顺时颐养;处事决策要应天顺民。总之,无论国家、家庭还是个人,都不能违悖情理,而必须顺应天时,顺应地利,顺应人和,顺应历史潮流。这样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六六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