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泽利娜视频:论语(1二)金海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5:13

本文转载网易新闻
论语(二)
2011-04-15 11:44:15 来源:网易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1)">
金海峰,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
但是我觉得这里边还有一个寻常的味道,他说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寻常日用的那些道理。真能够把我们平时生活中习焉不察的事在这里抽出一些道理来,那是大智慧。经就能有这个价值,就是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我说其实任何一个有文化传承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经,一个没有经的民族它能存续多久都不好说,都是值得堪忧的。你要放眼这个世界,我们说有自己的长久的历史,有文化传承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我们常说西方基督教国家就是一本经,他的经典就是《圣经》。穆斯林国家他也有自己的经典,就是《古兰经》。我们说东南亚有《佛经》,中华民族有《四书五经》。经典跟经典思想要是不一致那就可能形成文明的冲突,信奉《古兰经》的和信奉《圣经》的那就可能要打架了,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有经他只是一个不同立场的争执,要是没有经典你看看我们自己这个民族的发展,满清入关就是给我们留下一个足够的思考,满清入关他有他的历史借鉴,他借鉴的谁呢?他借鉴的元朝。元朝他是马队,席卷欧亚大陆,军事上极为强盛。但是他自己没有能够集中体现文化的经典,入主中原之后他就排斥中原文化,他不接纳汉人做官,把一些还有才华的知识分子都拒之门外。这些人没地方去了,没事干了,最后跑市场上去搞文化产业去了,写点杂剧什么的。为啥原来杂剧那么繁荣呢?就是这些人他没有机会做官。满清不屑于,借鉴了元朝。这就是兴也无边、亡也无边的现象。所以军事上强盛,文化上我马上接受中原文化。你看大清是280年。当他接受了中原文化之后,他自己原有的文化,就是他的萨满文化就逐渐势微了。我原来就是搞萨满文化研究的,我越研究发现它越窄,后来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留下点东西都是假冒伪劣,我就觉得不行了,这条路就封死了,就不研究了。你看萨满文化他自己就不认同了,他自己不发展,又没有自己的经典。最后满族,其实满族现在跟汉族有区别吗?不已经被一种文化完全同化了嘛!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种族就没有了,就消失了。一个没有经典的民族他能存活多长时间,这是值得思考的。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56个民族组成的这个大家庭,我们的主流文化,我们有自己丰厚的经典。在学术层面上我们把儒家文化称之为经,推广在大众层面上,我们把那些能够集中体新一个民族智慧的好书都叫经。我们把老子的叫《道经》,我们把庄子,在道教的层面叫《南华真经》,诗三百《诗经》,周易《易经》,孙子兵法《兵经》,把各个专业方面的最好的书我们都叫经了,《茶经》你看这就是一种扩充。他就是有这么一种价值。经是反映在一类书里面是权威的书,它第一是永恒的东西,第二它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当然了,从经到经典到经书还有一个转折。因为这个纵丝它是一个连缀,后来我们就把中国古代的书简,穿木渎,穿竹片的绳也叫经。因而经又称为书卷。《论语》里边在这方面其实就很典型,一卷一卷的,多少卷呢?有的时候是20卷,有的是22卷,也有21卷的。一卷一卷往那儿放。那个杜甫说读书破万卷,其实万卷书不多,用一个2G的U盘全存来了。我们现在读到硕士、读到博士,几乎都没读万卷。《论语》呢,20卷,这20卷能全放在那儿,一个一个都一般大。那一卷都写得啥玩意儿呢?结果在那儿堆一堆查起来挺费劲的,我想知道那里边的内容,就这把一卷内容中那句话最初的那两个字拿出来写在外面。比如是学而时习之,这叫学而篇。《论语》的20篇的篇名就这么来的,没什么奥妙,里边并不是说我非得提炼一个学术中心、一个思想核心。没有那一说,就是作为一个标志,就这么来的。那个就是经线。典也是那样,典就是书个标志,那来的就是更准确了。《说文解字》里边强调什么是典呢?是册在籍上。你看那个典字,上边解决两条经线穿那些小木竹。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这个案子上,这就叫典,下面那一横、两点那就是案子,这是说文里解释的。但是后来出土的考古的文字一看,说不对。说典是什么呢?是两个手捧着那一卷书在那儿读。但是不管是放在桌子上还是拿在手上,它总之都是那一个意思。经典其实是这样的书,最原始的就是这样的书。但是你引申,引申出来是讲人生什么道理的,讲寻常让用的道理的。经之长也言常道也。《论语》作为一种经典,它具有这样的特征。《论语》反复地读它就有新意。咱们解读这块就得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这个习就有温故知新的味道。就是要复习、要温习。那前面我们说了,学而时习这个习这是复习,这是套一句话讲,这叫看山是山。后来说不是复习了,是实习了,这就看山又不是山了。后来不是温习,还是复习的意思。看山还是山。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看这样呢,你就能够对这句话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认识。但是这里边最重点的把学跟习要分开来看,一个是汲取知识、一个是应用知识。而且这个习我最近又有一个心得,习是习啥呀?不是一种知识反复熟练的过程。这个习呀有一个演习的味道,人家说就孔子说的那些话、讲的那些知识,他的弟子们要就学这些知识,跟着他两三年也就够了,也不过就是一个读硕士、读博士的这么一个过程。说为啥那些弟子们一跟就跟一辈子呢?是要把那个知识放到实践中去运用,要知修合一。学了去印证,印证之后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回来再讨论。就是这样不断地反复的过程。这样人生才能进步。这习有演习的味道,而且结合着我说的这三句合在一起,这个习呀还有一个磨炼心性地意思。这是最关键的,怎么样能够做到不光是在这块读书思考的时候觉得这个意思很好,应该心平气和。然后真一遇到事了,这火“腾”就上来了。用杨云先生的话讲,这叫平时觉得意思好,一遇事就提高。那演习就得是这样,平时我觉得是这样好,那我做的时候有的时候就有不妥的时候,那我就还得反复提高,我还得实践,我还得修正。这个不断地演习,把性情这块给调整好了,这是最关键的。这一句一定要这儿去认识。当然有朋自远方来,这个大家读起来是比较简便的了,什么是朋,不管怎么说吧,老同学来了,多少年没见面了,这老同学一来,大家回忆过去,憧憬未来,探讨探讨发展,这不是挺快乐的事嘛,都是人之常情的事情。这句话基本上是这样解,好解。当然这里边还有意思,得去琢磨。
最关键的是第三句,第三句话这个修为呀,不太容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话单理解都不到位。放到这了这就是叙说。你要就说这一句话,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上都没啥操作性。这个《论语》呢,你必须反复地读,读过几遍之后回过头来再琢磨,哎,它的意思就好理解了。要想解这段,大家必须得《论语》中看哪段呢?
在第十二篇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就是樊迟,就是孔子的司机,给孔子驾车的这一位。从游于舞雩之下,然后就问孔子说,说,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怎么样崇德、怎么样修慝、怎么样辨惑。这里边有几个非常生僻的文字,就叫修慝。我给大家写一下。慝,啥叫慝呀?上面是个匿名信的匿,下面是个心。有啥事我藏在心里,匿于心。我对你有不满的地方我不告诉你。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我们一个教研室里边15个老师,我们那个教研室主任平时觉得跟谁都好,没事了跟男同志打打麻将,有的时候跟女老师调侃几句,没事大家也经常在一起聚个餐啥的,一学期觉得挺好。到一学期结束的时候,领导干部考评,大家投票,15个老师一投3票,当时就懵了,瓜子脸哈拉下来了。他就琢磨,谁没投呢?因为啥没投我呀?因为啥没投你?对你有意见呗,中国人就这样,我对你有意见我不说,我在恰当的时候实施一点合理的报复。哎,平时你看你也不让我发表对你的意见,说了也没用。但是就是大伙儿集中投票的时候我就不投你,就是让你当教研室主任了你也觉得没面子。这确确实实是觉得太挂不住脸了,那是咋回事?就是有慝呀!大家对你有意见藏在心里不告诉你。这怎么办?修吧,怎么修?一个一个问,你没投我?为啥呢?差哪了?差钱啊?咱俩吃一顿去,要不今天打四圈我送你点。不是那么回事。咋修?哎,人家后边说了,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你得把这个心思放在自我修养上,你把你自己身上这个毛病你把它挖掘出来,然后你去修它、改它。你别老去挑别人的毛病,就是攻其恶及这是说自己。无攻人之恶,不要去挑别人的不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或者就像儒家文化中所说的,叫攻之后,你对待自己严格一点,提高自身的修为;你对待别人宽和一点,别去挑人家的毛病,即使有了点毛病你宽容一点,哈哈一笑过去了,不是挺好嘛!你这样做日子久了,大家认为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你是一个宽厚的人,就接纳了你。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也是一个唯一的方式。你要攻就想别人怎么去,把别人的事情都给摆平,那不行,那都是没抓住根。
但是,社会上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我就是改造我自己的毛病,我不挑你。那么你对我就能没意见了吗?我就是使劲地改造我自己,然后你就对我很认同,然后你对我就没有任何意见了?是这么理想的吗?你就是使劲改自己,社会也有人对你还有意见,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对你还可能有偏见,甚至还可能有人不认同你、不理解你。那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学而篇第一里边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就是这样的嘛!你做得好了他不理解,那是他的事情了,那责任不在你了。你是尽人事了,至于怎么样那是听天命了。你这样的一个态度你才修养到了一个境界,这样人对你不理解了你还不生气,你就很好了。你看看这回事。你看看这三句话,好像很简单,但是你品吧。
我约摸着,我今年48了,还没到那个知天命的时候,所以现在有些事情我还是整不明白,我估计到五十岁读这段的时间还有新意。
各位,我现在解读这三句解读全了。我现在问一个问题,你同样就这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啥要用问句呢?我要直接表述行不行?子曰:学而时习之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乐乎,人不知愠而君子乎。直接表述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为啥呀?就跟我问你为啥一样,哎,咱们知道孔子教学是启发式教学,实际启发式教学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问句。我通过不断地问的方式让你思考,我带动着你的思想跟着我走,循循善诱。我问你答,我再告诉你。但是你的思想得跟着我走。别忘了孔子是个教师。可以说孔子是这样、是那样,是政治家、是思想家。其实那都是后身给他加的帽子,地地道道讲,孔子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教师。他别的咱不说,咱教学这方面他肯定是极端的熟悉,非常的有经验。他知道怎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语气、通过眼神、通过反问,不断地带动着他的学生思考着、品味着、琢磨着。你看这不就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