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中国小苹果:(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的经历)龙永图:从小地方走向大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22: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的经历)龙永图:从小地方走向大世界
2009-01-20 18:50:21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马兴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龙永图

龙永图接受本台记者专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晓萍):龙永图,一个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紧密相联的名字,作为“入世”首席谈判代表,这个名字在中国一度堪称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里,龙永图的脸上似乎总是写着首席谈判代表的威严,目光机警而锐利。虽然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参加中国的“入世”长跑便是龙永图这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但对于他个人来说,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还远未落幕。
走出贵州大山
龙永图1943年出生于长沙,在贵州长大。龙永图因此常常自称是大山里走出来的苦孩子。他说,小时候常以南瓜充饥,以至于现在看到南瓜还会反胃。然而,机缘巧合,他并没有一辈子困在大山里,而是一步步走向了世界。
这一切都起缘于他的“转系”。在贵州大学读书时,龙永图本来念的是中文系,但听了英文系老师的劝告,他很快就转到了英文系。那位老师的说辞简单不过:“学好英文就能看懂莎士比亚的原著”。这正是龙永图希望的。
多年以后,龙永图发现,英文的功效并不只于阅读的便利,再说起当年转投英文系门下的往事,他由衷感慨:“英文成为我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工具,也对我开拓事业上最重要的舞台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学的是英文,1965年大学毕业,龙永图得到了到北京进国家机关的机会。他被分配到了当年最需要外语人才的部门之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他说那是自己的第一次“鲤鱼跃龙门”:“穿得烂兮兮的,夹着一个纸盒子,就进城了”。
还是因为学的是英文,1973年,龙永图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赴西方留学的名额: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国际经济。在伦敦的两年,龙永图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市场经济原理,了解了西方的经济状况。当时国门未开,中国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国际经济方面的理论在国内还不可能得到实践,龙永图当时也许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推动中国实践市场经济原理并融入世界经济将会成为他终生的事业。
联合国的烙印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封闭多年的国门有了松动的迹象。也正是在那一年,龙永图到了纽约,作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中的一名外交官开始参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
龙永图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就在他到纽约工作的第二年,中国开始接受联合国援助。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中国的一位副部级官员宣布了这一消息,而在场的外国人却都对此将信将疑。就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署长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向在现场做翻译的龙永图说道:“龙,你能把刚才的翻译再重复一遍吗?”
在此之前,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内的众多联合国机构早已费尽口舌,想说服中国接受联合国的援助。这样的游说进行了七、八年,但中国的大门还是紧紧地关着,对于“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严辞拒绝。谁也没有想到,1978年终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中国即将发生的变化甚至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总部里那些见多识广的外交官的预期。
对于龙永图来说,那也是一次极大的震动——“对外开放”四个字得到了最为鲜明的诠释,他伸展身手的舞台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宽广。
说起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七年,龙永图总是满怀感激。他常说,自己身上有着联合国的烙印。在这七年时间里,他做过翻译,当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官员,这一切固然丰富了他的经历,但他更为看重的还是通过这种和几十个国家的人一起工作的经历,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以国际眼光观察问题。后来,他在总结自己的谈判技巧时也不忘提及这一点的重要性:“我每次和几十个国家的人谈判的时候,都会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研究一下这个谈判代表的性格,这样沟通、谈判起来,就能免掉不少文化、性格甚至意识形态上的障碍,能够就具体问题展开更深入谈判。”
加入“复关”谈判
龙永图是幸运的,他走向世界的征途始终是与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相扣,他走过的每一步也因此被放大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特别是在1992年,他加入中国“复关”谈判的团队之后。
关贸总协定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称为调节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中国本来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但在1950年3月,台湾当局非法以中国名义“退出”关贸总协定。1986年中国向关贸总协定递交申请,要求恢复中国的缔约方地位。至此,中国“复关”谈判拉开了序幕。
1992年,龙永图以中国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的身份加入“复关”谈判的团队时,谈判虽然已经进行了6年,却一直停滞不前——有关一国经济贸易体制的审议原本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但中国的“复关”谈判却卡在了这么一个简单问题上。
问题就在于,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对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十几年的改革,但还是不承认自己是搞市场经济,而关贸协定的其他缔约方都是在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这就让外界怀疑中国“复关”后有没有能力去执行那一套多边规则。中国虽然急于“复关”,但却一直没法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讲清楚自己的立场,谈判也因此陷入僵局。
也就是在龙永图开始介入谈判的那一年,事情出现了转机——中国终于明确表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龙永图还记得,1993年10月份,中国“复关”首席谈判代表佟志广在关贸总协定第12次中国工作组会议上宣布这一表述时,这一新闻在日内瓦轰动一时。
龙永图曾经把中国“复关”、“入世”的谈判总结为两个话题:“市场经济”和“市场开放”。第一个话题纠缠了6年,他很幸运,只是赶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而第二个话题则需要他为之奉献全部的聪明才智。
经历入世长跑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将在1996年1月1日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的“复关”谈判从1995年7月开始就转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简称“入世”谈判。龙永图也就是在那一年被任命为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
那时候,谈判的焦点已经转到了中国开放市场的范围、速度和条件上。一方面开放了的中国急于要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愿意开放市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又必须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根据国力的实际水平来决定开放的速度,中国是不可能无条件地开放市场的。这种背景下的讨价还价注定是艰难而复杂的。
在那六年时间里,龙永图代表中国与世贸组织的37个成员进行了双边谈判,但是所有的努力直到1999年中美双边谈判完成后才算有了实际的进展,其间的曲折足够写一本书。六年时间里,到底进行了多少次谈判,龙永图早已数不清了,也不愿再提及。他只是说,那六年时间里“各种各样的滋味都尝过了”。作为一个技术官僚,他秉承专业精神,全心投入每一次谈判,不急不躁。但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面对强硬的对手和他们的漫天要价,他始终坚守着中国的底线。
而在国内,对于“入世”利与弊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引狼入室”的指责不断。虽然曾经被人骂做“卖国贼”,但是龙永图还是常常在谈判之余在媒体上露面,向国人宣讲“入世”的意义。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的木槌落下,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名成员,漫长的入世长跑终于到了终点。龙永图说,那一刻他感到如释重负:“入世谈判没有在我手上半途而废。”
那一年,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对外开放迈出了很大步伐,特别是通过入世谈判,中国对很多产业进行了开放。龙永图说,“在入世到来的时候,中国基本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做亚洲代言人
作为首席谈判代表经历中国“入世”长跑的全过程,这无疑是龙永图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看点。
今天再回望当年艰难的叩门历程,龙永图说,“虽然谈判时间长一点,但还是有意义的。中国入世并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世界组织的成员,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谈判的进程,解决我们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深层次的问题,使我们能在健康的外来压力之下,推动我们去解决改革开放的难题。”
每每说到改革开放,龙永图总是感触良多。他说,“我们这代人经历过闭关自守带来的经济不发达、百姓生活艰辛的过程,所以我们有个很坚定的信念,就是只有通过开放、通过改革才能改变这种一种状态。”
龙永图说,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把自己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他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就没有入世谈判;没有入世谈判,就没有我们这些人来发挥作用的机会。应该说,还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
龙永图为国家做贡献的愿望也并不会止于“入世”谈判的完成。2003年,龙永图离开外经贸部,转任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从那以后,每年四月,他都会力邀那些关注亚洲的各国政要、企业家们到博鳌共话亚洲的经济前景。他希望博鳌亚洲论坛能代表亚洲发出响亮而清晰的声音。
作为一名曾经的经济官员,龙永图还希望这个论坛能成为培养中国一流企业家的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做出贡献。他说,“我想让参会者得到思维方式启迪、经营方式启迪,或者是对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入了解,或者在博鳌论坛上见到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最优秀的企业家,通过企业家间的交流,可以找到很多新的商机,建立新的商业网络。”
在总结他一生的忙碌时,龙永图说自信是成就他事业的关键。“如果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从山沟里面到北京的第一天起,我就不相信自己比其他的同事会低一等;我在和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谈判的时候,我就不相信中国的谈判代表比美国的谈判代表低一等。”他说,那些信心的背后有太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