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ge员工待遇:以文德化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39:48

以文德化人

作者:汪堂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0-8-24 

如何限制人的贪欲,这一所有时代人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今天显得尤为紧迫。这不仅因为激发和“制造”人的欲望的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多样、更加强大,也因为资本、技术和权力的结合使市场价值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物质价值成了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如果对贪欲不加节制,任其蔓延,文明终将被贪欲所毁灭。
    历史经验表明,我们不能求助于蒙昧主义或禁欲主义来解决这一问题。禁欲主义的结果一方面是统治阶层的荒淫无度,另一方面则是人性的扭曲、人的感性生活的压抑和社会创造能力的窒息。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制来限制人的贪欲。体现社会正义要求的法律固然不可缺少,但法制只能减少贪欲造成的后果,而不能淡化贪欲本身。以渗透了高尚的道德精神的文化力量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遏制人的贪欲,应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自我国汉代思想家刘向首次将“文”与“化”二字结合起来并提出“文化不改”、“以文德化人”的观点以来,对文化的道德含义的强调就一直是中华文化的“自我主张”和重要精髓。在西方,伦理作为外显的道德、道德作为内化的伦理早就生根于基督教的文化传统里。虽然拉丁文的“文化”一词原本意味着栽培、种植和保护,但在近代西方主要文字中,“文化”一词均已相继被赋予了道德含义。
    文化中的泛道德主义虽然不可行,但弘扬追求社会公正、培养高尚情趣、提倡“以德服人”而不单纯“以力服人”的主流文化确实不可缺少。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早就发现宗教、音乐和哲学对净化人的灵魂的重要性,而我国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早就发现了礼乐的力量、诗的力量、教化的力量。相对而言,在一个热爱读书、热爱文学艺术、喜欢科技发明、尊重思想和文化创造的地方,将有更好的社会秩序、更健康的人生态度、更通情达理的公民。人们更容易培养自我反思和克己自律的品格,将时间、精力和兴趣投入高尚的事情,人的野性、邪念和贪欲更容易得到淡化,伤天害理之事更容易引起社会公愤,而这种公愤是维系社会的荣辱感、捍卫公平正义的伟大力量。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如果人的心灵得不到适当的安顿、情感得不到适当的寄托、能量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如果人的欲望被市场化的力量煽动起来而又得不到合理的规约,必然出现社会乱象。长期来看,只有滋润人心、鼓励创造、引人向善并让人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方能把人引向健康的精神生活,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消极的倾向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健康发展:对待文化的工具主义态度和“文化史的妄想”。
     前者把文化理解为获得物质利益的手段或装点门面的饰品。当文化被视为随意使用的工具时,文化的教化目的也便消失了。这时,缺乏高尚趣味的娱乐活动就会成为刺激感官、煽动欲望的重要方式。而依靠这种方式,人并不能摆脱无聊,相反,会陷入更深的无聊,导致精神的枯萎、灵性的泯灭、生命力的耗竭。
    后者则指这样一种倾向:一方面听任活生生的文化死去,另一方面又试图让死去的文化活过来。比如,听任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或艺术形式不断消失,过一些年又加以研究并试图使之复活;不好好保护现有的文化创造,却投入巨资挖掘和保存已经死去的东西,以“让艺术和文化复活”的名义使之成为一部分人赚钱的手段。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在文化观上的“弃生就死”和“贱生贵死”的心态。这是文化工具主义的变种,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巨大障碍。对一种文化的尊重就是让它好好活着并不断发扬光大。就像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得以存在的条件一样,文化多样性不仅是文化生态得以存在的条件,而且是促使不同文化互利互惠、相互竞长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