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新区医院招护士吗:悠悠运河今古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32:41
 悠悠运河今古情(转自村夫博客)

多少次看运河,多少次写运河,运河有看不完的风景,运河有写不完的故事。这条哺育我成长的母亲河,春天有她的温馨,夏天有她的奔放,秋天有她的旖旎,冬天有她的静美。

在秋雨初晴的日子里,我又来到运河大堤上。

清风徐徐,白云飘飘,碧空湛湛,黄水滔滔。连日的秋雨使河水暴涨,滚滚激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拧着漩涡迫不及待地向北淌去。

眼前,几只罕见的白鹭惊掠着水面,欲落非落,轻轻点了一下水花,又倏然跃起,悠悠远去了。脚下,踩得是鱼鳞坝,依次向西望去,还有犁铧坝、犁杖坝,似雄关兀立,护卫着大堤,遏制着洪水的撞击。

   依次望去:鱼鳞坝,犁铧坝,犁杖坝。其中犁铧坝、犁杖坝均建于民国三十五年。

草丛中露出来的鱼鳞坝。说不定这些青砖就见过乾隆爷下江南的情景呢!

草丛中露出的鱼鳞坝青砖,据说是明代建筑。你看这造型像不像鱼鳞?
    鱼鳞坝是几个坝子中最古老的一座。草丛中裸露出来的青砖坝体呈锯齿状垒砌,一棵老榆的根牢牢抓住这些青砖,深深扎进砖缝,见证着古坝的沧桑。据在坝上小憩的一位老者说,这座河坝修建于明代。我查了县志,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却有一段“道光二十三年,郑家口南茶庵前至徐家庄一带修龙尾埽”的文字,说明很早以前古人确实修筑过简易的防洪设施。

我所在的这段运河,确切来说,叫“卫运河”,为“漳河故渎”。县志记载,卫运河“源发河南卫辉苏门山百泉,······亦即古清河水也”,三国时曹操“遏其水为白渠,故亦名白沟”,“隋炀帝因白渠之旧导为渠,名之永济,后又名御河”。卫运河南通苏杭,北达京津,连接冀鲁,坐落着德州、临清等重要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精华河段之一。

县志还记载,“明时即以卫河为漕渠”。这样说来,鱼鳞坝为明代所修亦非空穴来风,似可信也。自明代起,卫运河便成为一条黄金通道,南方的丝绸,北方的麦黍都要通过水运构成贸易,同时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至清代,最高统治者更加关注京杭运河的作用,使卫运河空前地活跃起来。“康熙五十四年,议以卫河水弱,复于馆陶筑堤,逼全漳之水以济运”,从此,“夏秋之交,······漳、沁诸水来源甚旺,······奔流下注,消长靡常”。康熙皇帝曾5次,乾隆皇帝4次经故城卫运河段南巡,“阅视河工”。皇帝御舟经过时,“纤夫俱红号衣,红帽黄顶,彩绳纤板”,而随从船只“纤夫俱青号衣”,可以想见当时情形是何等威风,威赫,威严!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路经故城时,“各官在水次接送,驾坐船头,百姓聚观,两岸如堵,并不禁止”,场面又该是何等的壮观!

                                悠悠大运河,承载着多少故事

俱往矣。

小时候,我在运河大堤上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不知为什么,小城的人们喜欢把河堤叫做“老堤”。那时,家在老堤下,翻过老堤即是滔滔不尽的流水,真正是听惯了纤夫的号子,看惯了远去的白帆。老堤上,每隔50米左右即有一个“土牛儿”,这些“土牛儿”是平时护堤员堆起来的土堆,以备汛期防洪急用。从老堤下面远远望去,那十几米高的老堤就像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土牛儿”酷似城墙上的垛口。老堤内侧,散乱的堆积着防洪用的青石块,这些青石都是用船从外地拉来的。它们不规则的卧在草丛中,堤坡上,从下向上望去,老堤又极像是一座大山。平原上长大,没有见过山的孩子就把老堤当成了乐园,一出门就往老堤上跑,凫水,掏王八蛋,捉蜻蜓,逮蝴蝶,······。我最喜爱的是玩捉迷藏,打坷垃仗。我们把“土牛儿”当做工事,“蓝军”守,“红军”攻,鸡蛋大小的坷垃在头上、身边飞来飞去,一边掷,一边喊着“同志们,冲啊!”“缴枪不杀!”每占领一个“土牛儿”等于端掉一个碉堡,欢呼跳跃,喜形于色,仿佛真的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一“仗”下来,挂彩的事是常有的。那些破了鼻子、伤了眼睛的孩子就去河边洗,生怕大人知道了挨骂。伤势较重的瞒不过大人,招来的不是一顿痛打就是一通臭骂,最残酷的刑罚是不让吃饭,“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然而,小孩子没耳性,没过几天,两军又是对垒······。

我那时胆小,不敢下河,这也是让大人最放心的。那些胆大的孩子们泡在河里,狗刨,仰泳,潜水,在水里变换着各种姿势,逗引着岸上的人。泳技好、体力棒的可以一直游到对岸,挖几块红薯或者刨一把花生给我们这些看客打牙祭。于是,我也跃跃欲试了。不敢去深处,只在浅滩游。此刻,绸缎似的河水包裹着黑不溜秋、光滑如玉的皮肤,水流冲得浑身麻酥酥的,怕是皇帝老儿驾坐船头时也没有这么惬意吧?远远的,一辆小火轮开过来了,后面拉着长长的船队。每只大船后面都拖着一只小划子,那是紧急情况下用来救生的。每当这时,那些调皮的光腚猴儿便尾随着游过去,抓住船舷爬上小划子,由其拉一程。倘被船主发现了,便用竹篙捅,没等竹篙伸过来,他们便真的像猴子捞月一般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一边笑骂着船夫,一边游回岸。

那时候,孩子就是这么淘气,让大人哭不得笑不得。

“嚄,钓住一大个的!”大桥底下,一声欣喜的呼叫打断了我的回忆。长桥如虹,横跨河面。桥身成了天然的遮阳伞,桥墩下坐满了虔诚的钓徒。他们手持长杆,静静地等待着,期盼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两手抓着一条金色的大鲤鱼,兴冲冲地向同伴展示着他的战果。是啊,他有理由高兴。曾几何时,运河断了流,河床龟裂着,成了牛羊的牧场。前几年,上游下来一股水,颜色像酱油,气味像臭豆腐,人至此处无不掩鼻而过。而今,大运河申遗工程启动,水变多了,变清了,花香鸟语、鱼戏虾跃的年代又来到了,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鱼鳞坝上,新竖起“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标识牌,令人心情振奋。两个年轻人忙着填充被雨水冲刷的浪窝,几位老者在坝上坐着马扎,看着奔流不息的水流,槐榆浓郁的倒影,翩翩起舞的紫燕和白羽翻飞的鹭鸟,嘴角含着微笑,大有古甘陵八景之一的“卫水飞帆”描述的“临流不尽乘秋兴,极目惊飞芦雁衔”意境。

在他们的背后,便是县城繁华的农贸市场,高大的门楼古色古香,为千年运河添彩。这座小城紧傍运河,是一座名副其实水上漂来的城市,市井繁华,客货川流,自古有“小天津卫”之称,“浪起悬帆朝汛白,灯连结榜夜光红”,“散市老农持鱼归,辍耕牧竖横鞭呼”便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如今,昔日古渡郑家口镇已然成了一座颇具现代风格的县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运河之滨。

千年大运河,终于盼来了又一个金秋!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运河之秋圆了我们一个绮丽的梦。你看,河边那些葳蕤的垂柳,金丝轻拂,在水一方,宛如一群英姿焕发的少妇,盈盈伫立,正“对镜贴花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