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血流比例:越南现代史上的“瑈夫人”与“龙夫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6:22

越南现代史上的“瑈夫人”与“龙夫人”

 

庄礼伟

 

 

【正文】

 

“瑈夫人”与“龙夫人”是同一个人。

2011年4月24日,在越南现代史上饱受争议的“瑈夫人”在罗马去世,享年87岁。瑈夫人本名陈丽春,是当年“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1955至1963年在任)胞弟吴庭瑈的妻子,由于吴庭艳终身不婚,她曾长时间扮演第一夫人角色。

陈丽春于1924年出生在越南一个贵族家庭,19岁时嫁给越南阮氏王朝重臣吴廷可的第四子吴庭瑈,婚后用起了“瑈夫人”的名号。由于她力挺吴庭艳政权镇压佛教徒的政策,西方媒体称她为“龙夫人”,这差不多等于在说她是“残暴的夫人”。

看了陈丽春年轻时的照片,娇小妩媚之外,透着不羁与自信。吴庭艳请她做第一夫人真是请对人了,对于西方人来说,身穿“奥黛”的陈丽春也符合他们对于东方女性的想象。她在与西方政要、西方媒体打交道时,为吴庭艳政权赢得了不少印象分。但恰恰也是陈丽春,由于她冷酷无情地把1963年6月越南高僧释广德自焚事件比喻为自作自受的“烧烤”,而她的夫婿吴庭瑈也丧心病狂地说如果僧人想再次自焚那么他愿意提供汽油,这些谬论很快让吴政权失去了来自西方的同情与支持,美国默许了南越军人针对吴庭艳的政变,吴庭艳与吴庭瑈在11月的兵变中死于非命,当时正在美国为吴政权做辩解演讲的陈丽春逃过一劫,但从此后半生不能返国,只能流寓异国他乡,寂寂而终。

★ 狂热的天主教信仰与集权的家族政治

吴氏兄弟和瑈夫人的命运为何至此?笔者认为这与他们的天主教信仰(陈丽春在嫁给吴廷瑈后也皈依了天主教)、特别是他们守持信仰的方式有关。

吴氏兄弟的父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吴庭艳自幼接受天主教信仰,在政治上既是坚定的反殖民主义者,也是决定的反共产主义者。他脱离官场沉浮时,常在宗教信仰中寻求自省、砥砺意志,他还曾经在比利时的天主教修道院孤独地过着静思生活。当时在欧洲盛行的是人格主义天主教思想,吴氏兄弟都受到这一思想流派的影响,尽管法国人格主义思想家伊曼纽尔•穆尼埃的后人称当年在法国留学、与人格主义者有过来往的吴廷瑈是一个骗子。

有论者指出:“吴廷艳的统治是独裁主义和裙带主义的”。他的四弟吴廷瑈掌管秘密警察,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五弟负责照管顺化的老皇城,指挥着一支私人军队;六弟担任驻英国大使;二哥则是天主教顺化教区总主教。在吴庭艳执政的8年里,这个家族权倾朝野,不仅控制政府权力和宗教权力,而且卷入各种经济活动、垄断经济资源,通过巧取豪夺积聚起巨大的家族财富。

当狂热的宗教信仰与不受监督制衡的权力扭结在一起,吴氏兄弟的天主教信仰通过残酷的抑佛政策达到了一种另类的极致。1954年的《日内瓦协定》规定越南南北分治,在南北边境正式封锁前,大批天主教难民由北方逃到南方,他们成为了吴庭艳的支持者。吴庭艳还宣称“圣母玛利亚已经离开北方”,鼓动天主教徒南逃。吴庭艳当政后,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专断的统治者,他宣布把国家奉献给圣母玛利亚。整体来看,越南是一个佛教徒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在南越亦是如此),但吴庭艳政权在人事升迁、土地分配、商业利益、税收优惠等方面采取偏袒天主教徒的政策,甚至毁坏佛教寺庙,强迫佛教徒改信天主教。让佛教徒不能忍受的还有,在南越所有重要的公众场合都必须升挂梵蒂冈旗帜,而佛教旗帜却被禁止。1963年5月的佛诞日,一些佛教徒(包括儿童)因抗议禁止悬挂佛教旗帜而在吴庭瑈授意下被军队枪杀,由此引发了一连串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对佛教徒的抗议,吴庭艳政权的武力镇压也不断升级。外交部长以辞职和剃光头来表示抗议,吴庭艳的回应则是逮捕了这位辞职的部长。在严厉镇压佛教徒这件事上,吴庭艳、吴庭瑈、陈丽春是坚定地站在一起的。

1963年6月11日,为抗议吴庭艳政权对佛教徒的残暴政策,高僧释广德在西贡街头自焚身亡,现场照片在国际舆论界引发了强烈的愤慨。陈丽春的父亲当时任南越驻美大使,迫于西方舆论压力而辞职,陈却称父亲辞职是懦夫行为。

到底是宗教信仰让她如此坚定,还是高高在上的权贵意识让她如此冷酷?释广德事件后,负责吴庭艳政府对外宣传工作的陈丽春发表了多番冷血言论,与吴庭艳同为天主教徒、一直勉力支持吴政权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也为之心寒。《时代》周刊发表封面文章,批评陈丽春是一心只想着自我扩张的权力狂,认为她是吴庭艳官邸的真正掌权者,因为她居然批评吴庭艳对佛教徒的政策太软弱了。有一次吴廷艳在签署对死难佛教徒遗属的抚恤令时,“龙夫人”向他泼了一勺汤。

释广德自焚前留下遗言:“在我闭上双眼去见佛祖之前,我恳求总统吴先生能以一颗同情心去对待人民并履行许下的宗教平等诺言,以长久地保持国力”。在当天黄昏时,有西贡市民说看见佛祖的脸出现在天上,并不停地哭泣。4个多月后,吴庭艳、吴庭瑈死于兵变。

★ 对天主教人格主义理念的极端实践

对于释广德事件,吴廷艳曾发表广播演讲回应,宣称会将天主教人格主义理念放在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位置,并根据这一理念去待人处事。

人格主义是现代西方天主教思想流派之一,20 世纪30年代在法国流行,吴庭艳、吴庭瑈的天主教信仰中,不免染有这种思想底蕴。

人格主义反对弗洛伊德主义把自我归结为无意识的性欲冲动,也反对存在主义把自我归结为盲目的自由意志。人格主义把自我归结为人格,即一种精神性的道德品格和道德主体,其内部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等不同价值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信仰上帝,以调解人格的内部冲突。

人格主义认为,人格是自我意识根据道德规范对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以及行为的调节能力;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观念的冲突,因此必须进行“人格主义革命”,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道德的再生。人格主义者追求成为高度自我修养的人、精神化的人。在他们看来,历史是个人内心精神生活的结果(以上论述引自百度百科的“人格主义”词条)。

人格主义在南越的实践,主要是由吴庭艳—陈丽春轴心发动的。他们是天主教人格主义的信奉者,但他们的实践却是极端化的:首先,在政治上把对上帝的信仰转化为国家政策,试图建立一个天主教化的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给予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特权,强迫非天主教徒改信天主教;其次,在社会生活方面将道德法律化,将天主教伦理观念强行推广到全社会。

在天主教伦理思想的影响下,吴庭艳、陈丽春推行了清洁社会不良行为的运动,强行关闭妓院、鸦片馆、赌场,并出兵围剿经营黄赌毒的黑社会组织。陈丽春还担心美国人在南越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会影响越南人的道德观,她通过其夫吴庭瑈要求美国人收敛在南越的享乐行为,尽量到越南以外的地方去寻求休闲娱乐。这些措施当然不存在太大争议,但与此同时,吴、陈等人还唱起伦理道德高调,出台了广受争议的《保护道德法》,这部法律禁止民众跳舞和唱柔情歌曲,规定离婚要总统批准,甚至避孕都要被限制。吴、陈等人试图将天主教的一些伦理清规推广给所有吴政权治下的子民(包括大量的非天主教信仰者),这是道德强迫症和道德洁癖症的表现,患有这种病症的人一旦大权独揽,当然会出台种种极端政策。

吴庭艳除了打击违反天主教伦理、经营黄赌毒的黑社会,还打击佛教、高台教、和好教等非天主教信仰,摧毁了后两个教派的独立武装力量。吴庭艳的政治洁癖症还反映在他的反共歇斯底里上,吴廷瑈执行其兄的旨意,强硬镇压越共在南方的力量,他的秘密警察逮捕了大量左派嫌疑犯,对他们进行酷刑折磨乃至杀害。

戴维•凯泽在《美国悲剧》一书中指吴庭艳所奉持的人格主义在南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追随者。吴氏兄弟无法靠“价值观”和“道德”立国,最终只能依靠他们的家族、他们的卫戍部队和“勤劳党”(由吴氏兄弟追随者成立的秘密组织,这些人借吴氏兄弟的权势大肆垄断政府合同,掠夺社会财富)来维持统治。

吴庭艳与美国关系的破裂也可能与他的人格主义道德自诩有关。作为一贯的民族主义者,他试图在美国人面前保持尊严,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不能忍受美国人对南越政府的批评,因为这是对越南主权的侵犯。他曾在美国一所神学院生活过,从他的天主教禁欲主义立场来看,美国在道德上并不是楷模,甚至可能是不及格的。

他的弟弟、以血腥手法而闻名的吴廷瑈在年轻时的道德理想主义体现在他曾组织、策划反体制、反殖民的学生运动,后来他又模仿越共严密的组织纪律来指挥秘密警察,要求手下人忠诚、克己。

整体来看,受法国天主教教义影响甚深的吴氏兄弟与陈丽春并不是法国人格主义的真正实践者。法国人格主义在政治光谱上具有左派底蕴,它试图把天主教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并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吴氏兄弟和陈丽春一方面口头上强调人应当追求精神财富、精神境界,一方面又放纵家族、朋党贪掠物质财富,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严重侵犯人权。法国人格主义思想家伊曼纽尔•穆尼埃的后人称吴廷瑈是一个骗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 从滥用权力的歇斯底里到寂寞终老异乡

释广德事件让西方世界彻底认清了“瑈夫人”的真面目,当世人心情沉痛、愤慨之时,她居然说出了狂妄冷血的风凉话:“如果是爱国分子就不应该用进口的汽油来点火自焚!”有些政治家虽然心如毒蝎,但表面上还是会做许多道德文章,甚至会机巧地迎合公众的道义情绪。陈丽春却不是这样,这很难说是性情率直,而是长年形成的权贵意识、自我中心意识使然。说到底,是权力使人傲慢、刻薄。

陈丽春年幼时受佛教、儒教教育,当她成为“瑈夫人”和天主教徒后对这些非天主教信仰采取了激烈的镇压态度,这说明她在宗教信仰上也是狂妄、浅薄的。真正的天主教徒是秉持良善、宽容、人道主义情怀的,而她的天主教信仰看来只是实现她盲目的自由意志的一种工具而已,道德也被她用做了反人性的工具。在南越反佛、灭佛政策中,她似乎比吴庭艳、吴廷瑈兄弟还要更歇斯底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她的这种歇斯底里让这对兄弟死于非命。

吴氏兄弟在被反叛军人捕杀前曾藏身于西贡的一所天主教教堂,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而“瑈夫人”或“龙夫人”的悲惨命运却只是刚刚开始。丈夫死于兵变之后,接下来是长女死于车祸,然后是亲弟弟勒杀了她们的亲生父母,她自己则在异乡孤独地熬过了长长的48年。一位观察者说:“当她的丈夫被打死时,在某种意义上她已经决定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她也许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也许就是跟丈夫团聚的那一天。”

从恣意纵横的人生高峰跌入不幸连连的人生低谷,要走多长的路才能让自己心境平复下来?她每天都要去一个小教堂祈祷和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无人知道,但她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这么做,似乎又能说明点什么:或者心已死寂,或者已真正学会了感恩。

时光如水流逝,她不再是那个柔媚的“瑈夫人”,也不是再是那个狠毒的“龙夫人”,当她于87岁去世时,她叫陈丽春,一个在异乡沉默孤寂至死的越南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