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海棠镇街道图片:从昆仑山看未来的两栖攻击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37:44

【中华军备】从昆仑山看未来的两栖攻击舰

  • 发表于:2011-07-13 13:37:12
  • 作者:没子弹的弹匣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勋章:级别:上尉积分:7786   

    这个文章去年年底开始构思,却一直没有完成,其中既有歼20带来的兴奋,也有我自己的懒惰。

 

    998已经服役四年,第二艘,网友们称之为999的两栖船坞登陆舰也已经下水,不久就将加入海军的序列。但我想在这之后,我们也会有两栖攻击舰建造出来。

 

    一、两栖攻击舰的历史与现状

 

    两栖攻击舰最早由美国开始发展,因为二战的历史原因,美国相当重视两栖登陆作战,将海军陆战队单列为一个军种是这个世界最强大军队的一个独特之处。二战后,因为直升机的出现,美国看到直升机的快速在登陆作战中的价值,先是用老式航母改造,尝试大型战舰与直升机配合以提高两栖战的效率,后来又单独发展了硫磺岛级、塔拉瓦级、黄蜂级。目前拥有世界最强大的两栖战舰队,拥有塔拉瓦级和黄蜂级十二艘及十二艘船坞登陆舰,组成十二个两栖远征大队,在航母的配合下使用。而其它西方国家在进入后冷战时代及廿一世纪后,也纷纷开始发展两栖攻击舰,例如英国的海洋级、法国的西北风级、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级、意大利的加富尔级及澳大利亚采购的堪培拉级,以及近来采购西北风级的俄国。这些有的顶着航母、战略投送舰等等头衔的船只,实际上都是符合各个国家自身需要的两栖攻击舰。在冷战后作战压力大为变小时代,这些灵活性强,可以完成各种作战任务和非作战任务的战舰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青睐。这里强调一点,日本的各型小平顶船,则更类似于冷战时的直升机航母,只要美国一天不放开对日本的枷锁,不给其提供AV8/F35级的飞机,其航母梦就一天难圆,而且日本人的设想也与两栖舰相去甚远,离航母更近。

 

    

 

    二、两栖攻击舰与航母的关系

 

    两栖攻击舰的最大意义是为海军提供廉价的航空平台,同样吨位的航母比攻击舰要贵数倍;这从俄法签订的西北风合同就能看的出来,四艘西北风的合同仅价值十六亿美元,而正在建造中的英国伊丽莎白级航母单价可能达到四十五亿美元,而且可能还要继续涨下去;而十几年建造的法国戴高乐级航母造价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亿美元间。你可以说这些航母的吨位比上述的攻击舰大,那么98年建造的四万余吨的黄蜂级好人理查德号造价仅十二亿美元也可见一斑。

 

    与冷战时代的直升机航母及短距起降飞机航母不同,看起来像航母但技术水平远低于航母的两栖攻击舰的主要目的是在航母的掩护下执行两栖作战任务;而航母的主要作战任务则为争取海上作战的制空权及制海权,及在冷战后执行对弱小国家由海向陆的制空权争夺。在大国海军的全面战争任务中,其角色很难互换,航母很难为两栖作战提供航空支援。欧洲国家在执行登陆作战时常面对的是空中力量弱小的国家,或者是直接在美国航母的羽翼下进行作战活动,其作战任务相对简单,能力相对不足;这和TG所面临的作战环境完全不同,TG首先面临的就是敌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同样的,俄国在进口法国西北风级时,也不忘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

 

    两栖船只本身的制空制海能力相对于航母并不强,面对拥有强大敌海空力量时,要与航母舰队配合作战,只有在航母战斗群的掩护下,两栖作战舰队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和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这个特性决定了两栖舰队的数量与航母相当,也就是美国人在保持十一个航母编队的同时,只拥有十二个两栖远征大队的原因。

 

    当然要强调一点,在拥有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时,两栖攻击舰是世界上除航母外,最为强大的制空制海力量(这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制海舰概念类似),其作战半径及常规火力投送能力远远超过其它各种最为先进的非航空海上作战平台,包括宙斯盾舰,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欧洲各国在发展两栖舰队的同时不放弃老式鹞式飞机和念念不忘采购F35的原因所在。

 

 

    三、在地平线外登陆理念下的美国两栖攻击舰与船坞登陆舰的关系

 

    在熟练运用和尝到直升机登陆的快速性的甜头之后,美国人在八十年代提出了超地平线登陆作战理论,强调在不进入敌方滩头的视距之外进行两栖登陆战,并且为此不断发展装备,在大型直升机、舰载气垫登陆艇、高速水上装甲车、垂直/短距飞机等不受地形影响或受地形影响较小的装备成熟及即将成熟时,美国人放弃了各型抢滩登陆舰只并强调登陆战成为机动战,逐渐构成两栖攻击舰与两栖船坞登陆舰二种最为主要的装备;其中两栖攻击舰更强调的是航空能力,强调在拥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快速隐蔽的攻占敌内陆战略要点;而两栖船坞登陆舰则强调滩头登陆能力,强调为登陆作战提供后续进攻能力。现有的黄蜂级、圣安东尼奥级及发展中的美国级,都强调了专业化,即在平衡装载理论条件下,发展更强大的航空能力或者装载能力,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大型化的倾向。欧洲各国也或多或少的为攻击舰配备了船坞登陆舰。而像苏联伊万戈罗夫级那样的样样通样样松的两栖船只,将不会再出现,而俄国采购西北风级也为专业化两栖船只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同时,美国的两栖船只发展中,强调了最优化发展的理念:气垫船的航行速度快,但航行距离短,在与大型两栖船只的配合后,能发挥更大的运载能力及自身优势,类似的例子也能在垂直短距飞机与两栖攻击舰的结合中找到。

 

    四、从昆仑山看将来的两栖攻击舰

 

    我们的昆仑山级已经建造了二艘,网上的传说是正在建造第三、四艘,很多人甚至担忧第三艘的舷号。这个传言先不去证明其真伪,仅从昆仑山级的专业化,即强调运载能力来看(其运载能力甚至强于圣安东尼奥级,拥有四艘气垫艇装载能力,这也让我不相信TG官方宣称的昆仑山的吨位,我认为最起码在二点五万吨),我们将来还是要发展两栖攻击舰的,而且这个决心很强,这仅从我们是第一个装备快速两栖装甲车的国家及第二个自研大型船载气垫登陆艇国家就可见一斑,但目前我们直升机工业拖了后腿,但我相信这个困难将被克服;而且我们有可能在条件成熟时发展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这个条件主要是发动机,而在黑丝出现后,推重比超过十的ws15为这个机型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而在我国航母编队出现前后,强大的两栖作战编队也将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这些灵活性好,能更好的应对作战及非作战环境的舰只,将使pla拥有更强的能力。

 

    限于篇幅,许多内容并未详尽;以上内容不妥之处,限于水平,请大家多包涵;与同好者共勉。毕于7月12日晚。


  
  
 
 
 
 
此帖被没子弹的弹匣于2011-07-13 15:32:32编辑过
此帖于2011-07-13 15:32:32被管理员加分(200分)
  •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搜狐微博
  • 腾讯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百度i贴吧
  • 豆瓣
  • 网易微博
  • 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