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艺嘉赛鸽俱乐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39:41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 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道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还把人体的五脏,也以“五行”来解释: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相克”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与“五方”也有关系:木主东方,火主南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
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中医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创建了以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医易五行——刘永志
五行学说实是阴阳五行,五行的阴阳性或阴阳关系就是具体的自然事物的普遍法则,即自然系统法的具体性。五行学说具有理论意义、具体实用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五行学说是以系统法为原则和指导的理论方法,是系统法的具体运用,可称为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的物质意义虽然较朴素,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对自然系统法的揭示和高度有效的运用,蕴藏着深厚的系统法思想。五行的阴阳性或阴阳关系,即五行系统法的具体化,古人总结了三条规律: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五行的制化胜复
三、五行的相乘相侮
下面对这三条规律的关于自然系统法的现代意义,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1、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是系统关系相互联系、维持相互平衡的系统状态,即和谐化或稳态系统(不易)。五行相生相克观就是五行的阴阳论,实是系统法。相生相克指事物相互对待、包含、统一、演化、产生的关系。相生,就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相克,就是相互包含、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维持平衡作用。不能把相克简单地理解为相互抑制、相互制约,而应注重相克的包含、平衡作用,即使以抑制或制约而论,也是为了达到平衡作用。五行的每一行的生克关系具有对应性、层次性和无穷无尽的作用关系,表现了事物的系统性或系统关系。五行又构成了对宇宙的总体系统说明,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相互保持平衡,在总体上呈现系统的稳态或和谐化。相生相克对于事物的正常生化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法则,一切自然事物的系统稳态发展,不能没有相生,也不能只有相生而无相互平衡、制约。若无相生,则生长发展无源,若无制约则必然会出现某一极或某一方面的过度亢盛而为害。
五行相生相克具体地阐明了自然事物系统的稳态与正常情况,是对系统理论揭示的一个具体方面。相生含有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五行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并由此形成相关、微妙、复杂、有序的关系。相克,含有相互包含、制约、平衡的意思,五行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往复,并且也形成相关、微妙、复杂、有序的关系。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 “生我”、“我生”的统一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以木为例,生木者为水,故水为木之母;木生者为火,故火为木之子,余此类推。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的统一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和“所不胜”的“相胜关系”。以木为例,木克者为土,故土为木所胜;克木者为金,故金为木所不胜。      从古人对五行的具体阐述中可以看出,五行关系实是五行阴阳性或阴阳关系的具体化,相生相克关系充分展示了五行事物系统性或系统关系的稳态或和谐化的具体性,它是对事物系统一般正常状态的具体阐明。相生或相克过头以及相生相克不当会产生非常变化,事物的稳态被打破就会出现其它情况了。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古人通过对自然事物的长期的观察、体认而归纳出来的,并非单纯地把相生相克看作五种物质转化,而是把它上升为自然事物之性的普遍概念,即具体说明了自然事物及其之间都具有属木、属火、属土、属金、属水之性以及相互有机统一的关系。显然古人已经充分鲜明地体认到自然事物的系统性或系统关系,是以个体性或整体性统一来看待自然事物的,其具体的揭示即阴阳五行物质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在这里可以充分证实在古代中华民族已显示高度的智慧并高度体认到宇宙自然系统法。
上图高度体现了对自然揭示的物质系统性或系统关系及其稳态或和谐化。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的稳态或和谐化系统,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和稳态。相生相克的稳态或和谐化,生态平衡的维持、发展便是如此,中国古人早就总结了宇宙万物生态关系的经验。五行的生克理论从认识事物性质而成为一种科学的合乎自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在中医理论和治病中得到了科学实证。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学中还包括制化胜复的关系、相乘相侮的关系,五行的这些关系的根本是五行的阴阳关系以及由此展开的具体而丰富内涵。
2、五行制化胜复是五行系统正常运行和反常盛衰情况下的协调、调整、控制机制以维持五行正常的相生相克系统,保证事物的正常生化和发展,即协调、调整、控制的系统(简易)。五行的制化、胜复是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学的运用和内涵的丰富,它主要讲正常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即“制化调节”,此外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兹将两种调节形式介绍如下:
(1)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指五行关系在正常状态下, 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首先从五行的系统关系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一行或二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以火为例,在正常情况下火受到水的制约,火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水,但是火能生土,而土有克制水的作用,以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而造成火的偏衰。同时,火还受到木的资助,因此火又通过生木,以加强对水的克制,削弱水对木的滋生,从而使木对火的促进不会过分,保证不会发生偏亢。其它四行依次类推。
五行的制化调节阐明了五行之间存在的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有机联系,体现出五行之间相互化生又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规律。制是制约、协调与平衡,化是生化发展,即是说木能制土,火才能生化;火能制金,土才能生化;土能制水,金才能生化;金能制木,水才能生化。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因而能滋养火,使火能正常生化。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因而能滋养土,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因而能滋养金,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因而能滋养水,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因而能滋养木,使木能正常生化。五行之间的生与克是事物自身功能活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没有事物的协调和平衡,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生克制化才能调节并保持事物的系统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的协调乃至平衡。
五行的制化调节使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既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五行之间不断化生与不断制约的运动变化,因而对维持事物协调、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制化调节就是在动态、协调、平衡循环往复以及演化生成、无穷无尽中将事物的系统不断进行调整或协调。
(2)五行的胜复调节。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关系在反常的情况,即在局部系统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总体系统的调节作用,它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经过调节由不平衡再次恢复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胜至则复,复已而胜,不复则害”,即指“五行胜复”而言。“胜”即“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已所胜”的过度克制,胜气一旦出现,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因此,五行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时便通过胜复调节,继续维持其总体系统的平衡。五行之间的胜复以一行之间依次逆向制约的终而复始为依据,即五行中任何一行失于平和而偏亢,便通过依次递相克制的强弱变化而复归于新的协调平衡。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其它行也一样。五行之间的“胜复”又可称作“子复母仇”,以木旺为例,首先受木旺“胜气”之害的是土,“复气”金是土之子,母之败,子必救,此即“子复母仇”。
从正常情况的制化调节和反常情况的胜复调节,可见系统的调节性、动态性、稳态性是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它们之间又是一个系统关系。因此,系统的调整性是事物系统所具有的,一切系统不管存在状况怎样,都具有自身的调整性,动态系统可以通过调整或协调至稳态系统,稳态系统可以加强调节,保持稳态。由此可见,事物系统同时具有协调性、动态性和稳态性,只是显性不一样,它们都是事物系统性的具体内涵。
3、五行的乘侮关系。这是系统关系失去平衡以后出现的反常情况,相乘指五行的克伐太过,相侮指反克。乘侮关系即动态的系统(变易)。相乘和相侮是五行关系在外部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或以强凌弱,侮即欺侮、侮弄。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其二则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如木气亢盛,不受金制,则木(亢)乘上,而使土气受损。图示如下:

木------------------→土(虚)   此即木乘土虚
(正常水平)         (低于正常水平)

木(亢)----------------→土(虚)  此即木亢乘土
(过度亢进)        (正常水平)
应当说明,“相乘”是在正常关系遭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反侮”,是五行系统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其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应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图示如下:

金←-----------------木(亢)  此即木亢侮金
(正常水平)         (过度亢极)

金(虚)←-----------------木  此即木侮金虚
(低于正常水平)       (正常水平)
五行若某一行之气(所谓气即功能)太过,便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则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已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
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乘相侮都是五行系统关系的具体化,五行作为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随着人类科学的深化发展,将更为丰富,不管是五行还是其它的,都是自然,不管其关系如何都是系统意义。所以自然系统法是宇宙法则,是大道,阴阳五行及其具体的五行关系,都是人类通过对世界自然事物的揭示所体现的自然系统性或系统关系,无论今后科学如何再发展,概莫如此。这便是自然系统法对宇宙的高度体认和概括。
阴阳五行是关于自然事物系统关系的一般原理,在中国的思想学术中,对自然事物的系统性即事物的个体性或整体性的统一关系也有着深刻的揭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生命运动的规律,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同样也不例外的。现在我们都知道,太阳、地球活及其形成的气象变化,都能在生物体内引起反应。受自然界周期节律的影响,人类发现了生物钟、发现了药物在不同季节的药性,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医易同源。中医要做到“察隐、回天、通变、万全”,就必须“穷理尽性、格物致知”。必须“上晓天文,下知地纪”,方能“中悉人事”。延年治病的目的及原则就是调和阴阳。张景岳说:“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唐代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这些都是指出医易相通的基本意义。”
祖国的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天地化育了万物,万物又在仿效天地而繁衍。每一个生命,不管它有多么巨大或是多么渺小,它们都是天地系统的一种模仿与再现。人类,作为天地之宠儿,完整而全面地秉承了天地的所有功能。因此,天地有什么,在人,也就会有什么。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六气,人有五藏六腑。天地有阴阳,人体也有阴阳。在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升为阳,降为阴。进为阳,退为阴。在人体,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阴阳,是天地的根本,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因和内容。阴阳两种力量地不断更替,促成了生命的延续与再生。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以及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其中的小宇宙。小宇宙的运行,需要完全依赖于大宇宙的存在与正常运转。同时,每一个生命,只有遵从天地的变化,顺应天时,才能够确保生存的安全与健康。与天地同呼吸,共步伐,达到“天人合一”,便是生存的最高境界。
天地需要更替,生命需要生长与蓄养并存。阳主生发,阴管储藏。阳,在白天运行,负责人体日间的活动。阴,于夜间流布,安顿人体夜晚的睡眠。如果阳出现了问题,人的精神就会受到影响,活动将要受到限制。阳过强,会使人张狂、躁动。阳不足,会使人萎靡、疲乏。阴过盛,使人沉寂缺乏活力。阴不足,使人无以蓄养。因此,阴阳平衡,是生命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保持人身健康的前提。
天地在阴阳分化之后形成了五行。因此,五星的来源各有不同。人体在形成之中产生了五藏,所以,五脏的成分互不一样。五星的共同协作推动了整个天地的运行。五藏的协调配合维持了生命的不断延续。因此,五藏,不只是五个独立的脏器器官,而是五个完整的生命分级组织系统。它们各自承担着相应的特殊职责,通过相互配合,协调努力,共同完成了生命进程中的能量转化,从而维持生命的继续进行。五藏对于人体,不要求个体单项的突出,而只强调彼此之间的平衡。某项的独立盛强,就意味着另外一项的受克与被压制。因此,五行养生,旨在中和。以阴阳五行原理为指导的中医,就是一门维护和保持身体和谐、中正与平衡的医学。
天生五气,地生五味。人食五气五味以滋养五藏。然而,五气的分布四方各有长短,五味的生长各地均有差异。因此,以五味之盛长弥补天地之不足,达到个体生命体内的平衡,便是东方独有的圣人之学,也是五行养生的灵魂所在。中医的发展便由此而诞生。
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中和五行汤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天然植物,按照天地阴阳,大小宇宙五行相生相克的最佳组合,提出了彻底治愈肝病的新概念。
现代科学虽然发达,人类依然离不开五行。五行孕育了生命,五行更与健康息息相关。
人体五脏亦属五行。五行、五色、五脏的现象为:肝属木,喜清凉。属绿色。如:大家都熟知绿豆清凉解毒。肝为人体的解毒器官。肝功能好,人体的毒素自然能排除,就不会有黑斑、青春痘、痔疮、皮肤病等等。肝火上升时,若不知清凉降火的话,火上加火就会转变成肝炎;肝炎若没医好就会转变成肝硬化;肝硬化若没有好好休养治疗,就会转变成肝癌。这就是肝癌三部曲。因此,多吃深绿色蔬果,能清肝解毒,对肝脏很好。深绿色蔬果如绿豆、萝卜叶、菠菜、青椒、奇异果、芹菜等等对肝脏都有帮助。五行汤是以五种成份颜色完全不同之蔬菜组合而成,五色分开、养份完全不重叠,而达到养份充足、均衡之目的。
依中医理论言:青(白萝卜叶)者入肝、红(红萝卜)者入心、黄(东洋参)者入脾、白(白萝卜)者入肺、黑(香菇)者入肾,五色滋润五脏,“五行汤”完全符合中医理论。依五行学说言:肝属木、心(心包)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与五色对应为:青属木、赤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行合一,互为表里,产生不可思义的力量!
中和五行汤是大自然最完美的组合,不含化肥及农药的新鲜有机萝卜、萝卜叶、红萝卜,牛蒡、香菇冷冻乾燥制成。
总之, 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临床表现如何错综复杂,变化万千,都可以运用阴阳五行加以概括分析,辨证诊断,确定治则,选择方药,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注:此文作者为北京清大贞医药科技研究院院长、北京博仁医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教授
彭子益关于阴阳、五行、六气及五行相生相克、六气运行的阐述
2009年02月24日 星期二 下午 09:23
阴阳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和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伏羲画卦,‘—’为阳卦、‘——’为阴卦,其意即此)。阳性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沉。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地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有成就。人禀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

五行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夏时为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相二字之意详见下文。
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地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金气详见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圆运动,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名曰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既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地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是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下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春时大气温而升属木气。升气旺于东方,故东方属木气。一旦之卯时,亦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木之气,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降浮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西南北。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亦称势力,亦称作用。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份也。
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相克者,大气圆运动的平衡。相生者,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和,相克则平。相生相克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看。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六气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一。唯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曰六行六气。
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拆不开,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相见,则病热。相火相见,则病暑。金气相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故六气名目。而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称也。《内经》谓在地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
六气圆运动图
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气,其实是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主中宫。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离地面较远。
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的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著。内伤杂病,亦属六气,特不似时令病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分散,中气消灭极易,故死甚速也。
 

厥阴风木
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阳气之时,大气由寒转温。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厥者,极也。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
少阴君火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所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少阳相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出,此阳热时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济,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太阴湿土
四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寒冷。热属阳,寒属阴。大气阴多,帮称太阴。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寒热相逼,湿气濡滋。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土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金气当旺,湿气收则燥气结。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多,故称太阳。此阳热降入水中,水即将它封藏不泄。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则水内藏阳,故称寒水。
五行的圆运动合成一气。木升金降。木不病风,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土运于中,土不病湿。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显各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人身之气,亦如此也。初气之时,宜养木气。二气之时,宜养火气。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四气之时,宜养土气,五气之时,宜养金气。六气之时,宜补水气。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