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轮胎3.50 10真空胎:各国税制改革战略比较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27:53

各国税制改革战略比较研究


分类: 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理论|财政、国家财政|财政、金融|经济文献类型:pdf 和 txt出版时间:1996作者:周肇光关键词:税制改革 对比研究 税收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2).-32-35全文长度:6104个字文献来源:http://www.6lib.com 第六图书馆机构:不详查看次数:115分类号:F810.42全文: 各国税制改革战略比较研究第六图书馆税制改革对比研究税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周肇光不详1996第六图书馆 帑1多萄,叹致葺, 彳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年第2期  扭一  各国税制改革战略比较研究  · 周肇光·  c  2 税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聚集财政收人、维系国 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制定和实施税制改革战略,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 关重要的。各国在税制改革中的经验很多,本文仅就其中几个若干重要的问题,联系我国实 际,谈几点认识。  第一,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是各国制定税制改革战略的基本原则 效率与公平是税制改革战略的原则规范 具体来说,效率原则就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在确 定税制改革战略时,对税种、税率和征税对象进行合理选择,使税收尽量不影响有效市场上 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同时把由税收带来的额外负担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适课税的目、 的。公平原则是指每个纳税人都要对政府管理职能所需的费用承担合理的份额,主要有两种 方式:一是按受益程度设计税种;二是按纳税能力来设计税率。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即能体 现税制改革的效率与公平原则,又能正确处理好征管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纳税关系。世界上许 多国家(如美、英、法、禧、日、意、瑞典等)的税制改革战略,都能充分体现这一点,使 得税制改革卓有成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从形式上看t这 项原则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致性,这是正确的。但从效果上看,它不能明显地 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突出表现在:一是我国税收虽然取之于民,但不是按照最适课税要求 来设计税种和确定税率的,而是根据某种政治需要来设置税目,不完全考虑税种设计中的合 理性和科学性,这是导致税种繁杂和重叠的主要原因;二是税负不平等,特别表现在个人所  得税方面,如一个名教授耗费一、两年的心血写一部专著所得稿酬,还不如一个名演员一个 晚上演出的劳务酬金,但他们征税基数是相同的,这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税负不平等的具体 表现;三是根据效率原则,该设置的税种没有设置,如国有土地使用税、国有资产浪费税等, 使得有些社会组织或个人无偿地从国家那里获得各种收益,这是税制中的一个大漏洞,但无 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四是税率不统一,特别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与涉外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有差别的,减免税待遇也有区别,造成了市  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平等竞争。因此,我国在制定和实施税制改革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在借鉴 别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树立税法的权威性,坚持我国税 制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筒化置叠和繁杂的税种,是各国税制改革战略的必要条件 世界各国在税制改革中,十分重视对原税种进行审核评估,按照效率与公平原则不断简 化重叠和繁杂的税种。这种简化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简化原税种,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 主体的单一新税制。最早进行这种筒化税种的国家是英国,上百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 32  http://www.6lib.com第六图书馆 诉他们,只有建立合适的税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发展经济。为此,英国于17年开 99 始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增值税、公司所得税为内容的 税制结构。随后,美、德、法、意、瑞典等国的税制改革,也大体上采用了英国模式。其次, 在简化税种的基础上,步实现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一体化。现一体化的意义在于,逐实它  既能降低较高的资本课税税率,又能根据公平原则,消除资本课税在已实现和未实现收入之 间的差别,避免在利润分配上的重复课税。此外,也便于税收征管工作。十几年来,许多国 家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搞好这种合并工作,各国都有具体做法。如英国和法国采用税收抵免方 法,并分别减免了约7 和6 的第二次(51重复)课税的税额。日本和德国则综合应用税收 抵免和减免方法,分别减免了3 和10重复课税。意大利对股息的重复课税一般减免 80 5 ,0对未分配的利润不需双重课税。国财政部于17年就建议部分消除双重课税,美97逐步  实行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一体化。澳大利亚从1897年开始实行“格股息”合的估测制度, 使个人和公司这两种所得税从课税意义上近乎完全合并。 从整体上看,我国税制改革立足于对原税制中重叠和繁杂的税种进行合并和简化,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特别在简化所得税税种方面更富有成效,接近于世界各国税制改革战略的整 体思路,反映了中国税制改革战略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方向,为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 济接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如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方面,把原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 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这三个税种,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种;在个人所得税方 面,把原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这三个税种,合并为一个 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在流转税中,取消了产品税,扩大了增值税范围。但是,这项改革仅仅 是基础性改革,与国外现行的税制改革战略相比,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公 司)所得税还没有完全统一,尤其是税法规定的优惠待遇不平等。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可以  从获利的年度开始,第1—2年免征所得税,第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通常称为“免三 —5二减”而内资企业却无权享受这种优惠待遇,,其结果必然会抑制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 展。为此,我国应当在税制改革战略中,统一各类企业(司)所得税,享受同等的优惠待 公遇.实现公平竞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个人和公司两种所得税 体化。 ‘ 一 第三,确定合理的所得税税率,是各国税制改革战略的核心内容 作为衡量征税标准的税率,是国家的生命线,税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增强或是减弱国家  生命力。作为所得税税率,在各国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仅有效地调节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使生产要素中的各种比例关系最优化,而且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得税占有很高比重。 如英国为3. 、德国为4 、法国为2. 、日本为3. 、意大利为4 、美国为 693344137. 。39由于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有如此突出地位,国都把确定合理的所得税税率,各作 为税制改革战略的核心内容。根据所得税征税对象不同,主要分为公司所得税税率和个人所  得税税率 尽管它们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但在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体化之前,各国都在 按照效率与公平原则,不断调低两种所得税税率,使其更加合理化。中公司所得税税率从原 其 5 左右下降到3 左右,00个人所得税税率从原6 左右下降到3%左右。05这些国家在调低 个人所得税率的同时,缩少了计税基数等级。减少计税档次的意义在于,对收人多的纳税人 可以多征税,对收入少的纳税人可以少征税,体现了社会公平,同时也便于税收管理 通过 3 3 http://www.6lib.com第六图书馆 减少计税档次的税率,接近公司所得税税率水平,为逐步实现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一体 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我国在税制改革战略中,也同样重视所得税税率的调整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对所得税 税率的改革也是富有成效的。首先,统一了各类企业(司)所得税税率,即把原税{中的 公6I 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得税税率的5 、,型企业的4 、集体企业的3 、私营企业的3 5上、o85统一为3 ,基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税负过高、税率不统一、税收不平等状况,从而 3 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从企业整体税率水平看,仍然偏高,需要进一步 调低税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企业所得税税率以3 为宜。这样做,既有利于更好地 o调动国有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把我国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其次,调整 了个人所得税计税基数 如把原按月征收的计税基数从400元提高到80,这比起原税{ 0元6I 是有很大进步,得到纳税人的称赞。但是,个人所得税税率仍然比较复杂,如_月征收的实 按行九级累进税率( -4 )55,按次征收的实行比例税率为 。此外,不同的征税对象适  用不同的累进税率等等,给纳税人和征管人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是当前征管效果差的主 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国税制改革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做法是;()在个人所得税征税 1方法上,把按 月征收同按“ 次”征收统一起来,一律以“月收人额”为单位计税,计税  基数为20元,全月收人超过20元以上的部分按累进税率计税,这样做,既保护了低收 0000入的纳税人利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在计税档次上,把新税制中规定的九级 2累进税税率,调整为四级累进税税率,同时拉大级差差距,即全月收人超过2000元至10000 元的部分为5,超过100元至200元的部分为l ,超过200元至500元的部分  0000O0000 为3 ,O超过500以上的部分为5 。这种计税方法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果,00元O缩少贫富 差别,解决社会分配不公,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都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也  为我国今后实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公司)所得税一体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我国税{改 6I革战略真正走向国际化  第四,加强税收管理,是各国税制改革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 个国家的税{改革无论如何成功,税率如何合理,如果没有一整套相应的税收管理制 6I 度,也会出现税收征管效果差、纳税人不照章纳税的现象。因此,税收管理对于决定实际的 法定税收{度起着关键性作用。6I例如:国于14美95年通过的《税收调整法》《、复原税法》18 、91年的《济复兴税法》 6的《经、18年9税制改革法》97年的《、18总括预算协调法》等,这些税 法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的职能、范围以及制约措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强制性;日本在战 后也分别制定了《收特别措施法》法人税法》,日的税收管理很快走向了法制化;税、《等使本 此外,英、法、德、意等国家均在《’民法典》和《商法典》中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职能的具  体运作方法以及约束措施。各国税法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有其特殊性,但在许多 方面却有相同之处,集中表现在:一是这些国家通过立法和执法,把传统上由政府行使的某  些税收管理职能,移交给银行部门,赋予银行一定的税收管理职能I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税收管理制度,无论是征管人员还是纳税人都有章可循。而且纳税程序简单明了,有很高的  透明度,便于大家监督}三是在确定税务人员高薪制的条件下,对税务人员要严格要求,严 格管 3 4 严惩违法者。这些经验表明,最佳的税收管理,不仅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人,而  且能树立一个国家的权威。  http://www.6lib.com第六图书馆 我国近几年来很重视税收管理的法制化问题,至今已颁布了《收征收管理法》增值 税、《 税暂行条例》等许多法律法规,居世界前列。但对税收管理职能的具体运作应采取何种约束 措施还不够重视,得纳税人不依法纳税的现象十分突出,使特别是偷税、漏税现象相当普遍, 抗税现象也时有发生,征管效果差也十分明显。如在所得税征管方面,1994年,我国应征收 个人所得税额为10亿人民币以上,实际缴纳的仅有1亿元,占全年应纳税额的1 ;0但OO企 业所得税实缴的税额也只占全年应纳税额的4 左右,5这种征管效果是令人堪忧的。因此,在 某些方面税法已成为事实上的一纸空文。为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必 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简化税收征管程序,改进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服务,要及时地向他 们提供简单易懂的表格和明确的说明;二是发挥银行监督职能的作用,建立反应迅速的侦查  程序,以便跟踪未申报者和延迟纳税的纳税人,对不依法纳税的人员要严惩不贷;三是要建 立税务官员监督制度。这也是国内外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过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一般 都不对税务官员进行日常监督,因此就不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政府也不易获得这类信息。现 在有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美国等)不得不努力控制一些税务官员侵吞国家税款、对 纳税人敲诈勒索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各国在这方面投人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他们在增加税 收方面的花费。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税务人员队伍中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建立  税务官员监督制度,加强对他们的责任感教育,树立税务官的良好形象,培养和造就一批训 练有素的税务官队伍,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这对于加强税收管理,实施税制改革战略,无 疑是必要的。  第五,加强对国民进行税法教育,是各国实施税制改革战略的根本保证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瑞典等国,都普遍重视对国民进行税法教育,并把税 法教育纳人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予以肯定和实施,通过教育和引导,把税法变成国民的普遍意 识和自觉行动,这样就能端正纳税人的纳税态度,正确引导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保证税制改 革战略得到贯彻执行。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整套税法 但真正依法纳税的却不多,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论及的税 收管理职能软化之外,就在于国民税法观念淡薄。因此,加强对国民税法教育,增强税法观  念,已成为当前实施税制改革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要采取多 种形式对国民进行税法教育。如国家教育部门要制订税法教育实施纲要,规定从小学生开始 就必须学习税法常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在安排劳动者就业时,必须考核税法知识;党政部 门在任命或招聘干部职工时(包括公务员)要把是否懂税法作为必要条件之一i,党政领导干 部以及高级管理者更要带头学好税法,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考核;并凡是新设立的公司企业, 在设立条件已经具备的条件下,主管部门要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税法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面  试,经考核合格才能办理有关登记手续。②要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税法知识和依法纳税 的必要性,正确引导国民遵纪守法。③要对税务官员进行执法教育,提高税务官员的群体素 质和业务水平。必须尽快建立对执法者的违法追究制度、赔偿制度和淘汰制度;切实解决我  国税制改革实践中明显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这样做,对于真正依 法治税,实施税制改革战略,具有重要的积极保证作用。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两 p ‘  (责任编辑:邢伯春) 35  http://www.6lib.com第六图书馆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