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路txt下载:添加剂恐慌困扰现代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4:48
添加剂恐慌困扰现代社会  
2011年06月02日 14:35:45  来源: 环球时报   



    当台湾民众咒骂毒饮料中被掺入塑化剂是黑了良心,当中国大陆人提起瘦肉精、三聚氰胺就“谈虎色变”时,许多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罪魁祸首”。“普通人每天会摄入90多种添加剂”的说法,让人们对能够吃什么惶惶不可终日,一些人甚至吃素喝白开水以防“被添加”。其实,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起着防腐、保鲜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袋方便面里至少有14种添加剂,美国3亿人口使用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1/4。

    有学者认为,是少数人唯利是图的心态才导致人们误将食品添加剂视为“毒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就像其他所有现代产品一样,食品添加剂使得人们可以大量工业化生产食品,这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困惑甚至危险,但人类已经不可能像原始人一样回到森林里,对食品添加剂人们应该理性思考、严格监管。

    “地雷真不知会在哪里炸响”

    近日,台湾多种食品饮料中被加入有毒塑化剂的事件持续升温,引起了多方关注与担忧。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月31日发布公告称,自6月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等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统一企业生产的甘蔗汁、芭乐汁等饮料。

    路透社称,这起事件是因为不良厂商用一种塑化剂作为“起云剂”(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作用只是为了食品中的一些成分能溶入水性乳液中,使饮料看起来有云雾感,更吸引人。这种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加了塑化剂的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摄入量上限。 “除了涉案的这些食品饮料外,其他食品真的安全吗?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啊?”一名台湾妇女对着电视镜头表达自己的不满。 “塑化剂事件”一开始只在饮料界造成不安,但随着案情发展,现在就连民众常吃的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受到波及,儿童吃的羊乳片和感冒糖浆也可能含有塑化剂。台湾《中国时报》说,现在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剂这种有毒成分。有岛内主管部门专家直言,不知道塑化剂还会被用在哪里。

    英国《独立报》1日称,由于在欧洲范围内爆发了令人恐惧的“德国毒黄瓜危机”,欧洲消费者和舆论都被这更现实的食品危机所吸引,削弱了他们对遥远亚洲塑化剂风波的关注。文章称,这种忽视是危险的,非法塑化剂成分可能被添加在饮料、保健品、维生素片甚至化妆品中,如果疏于防范,这些危险的商品可能在很长时间后仍会被消费者服用,并引发严重后果。法国《论坛报》称,由于这些添加剂不仅内销,也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目前已知被波及的产品范围很广,涉及品牌不仅包括台湾200多家大小厂商,甚至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一些问题原料也销售到中国大陆、美国、中东、东南亚等地。“地雷真不知还会在哪里炸响”。

    近年来,与添加剂相关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英国2005年首先发现来自印度的5吨红辣椒粉含有工业色素“苏丹红一号”,中国一些知名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美国养殖业至今还允许使用“瘦肉精”。这一系列事件直接或间接有添加剂的影子,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谈添加剂色变。

    “塑化剂、瘦肉精、苏丹红,这些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人为非法的滥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问题专家胡小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正是这些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导致人们误将食品添加剂比作“毒药”。胡小松说,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添加剂对食品的保存、保鲜等有重要作用,只不过现在一些人把添加剂滥用。这就好比酒后驾车,并不是酒有问题,而是饮酒者有问题。

改善生活还是祸害人类

    实际上,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已经几千年。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1856年英国人从煤焦油中制取的色素苯胺紫。不过,直到20世纪初,食品添加剂才真正让“化学改善生活”成为事实,人类创造了人造甜味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剂和调味剂等,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真正登上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各种抗氧化剂、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超市中食品如果没有这些添加剂,不出两天就会变质;碘盐、配方奶粉等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用葡萄糖酸和内酯作为凝固剂时,也使豆腐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万种,其中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从数量上看,越发达的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多。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欧盟允许使用的有1000到1500 种。《金融时报》称,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化肥、农药等现代工业技术,以及各种各样提供色、香、味、防腐作用的添加剂,使生产各种美味、美观的食品所耗费的劳动减少。这些技术降低了食品价格,带来了人口增长,但同时,它们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迫于人口压力,人们不得不接受其潜在的危害。

    德国消费者组织食品安全专家菲利普·贝格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食品添加剂滥用方面,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多。实际上,西方也曾有过一段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时代。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后期,人们消费能力加强,对各种商品有更多的欲望。各个生产商就钻空子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出各种“人工食品”。在经济危机时期也会出现这类的食品,这时候是为了省钱。《环球时报》记者在柏林街头随机采访了10名德国民众。记者问他们“是否赞成食品加入添加剂”,9人表示赞成,只有1人反对。不过10人中,7人认为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还不够严格。许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食品添加剂不是罪过,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犯罪的是生产厂家不遵守法规,政府部门执法不严。

    日本也曾经历过一个“添加剂时代”,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很多食品商也大量使用添加剂。1955年发生了著名的“森永砷素奶粉事件”,森永公司为了提高奶粉的易溶化程度,向原料牛奶中添加工业用砷为催化剂。日本人发明方便面,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更是大行其道。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指定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一下多了213种。后来,被称为“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出书揭露“肉丸就是‘丸子状的添加剂’”,震惊日本。

中国曾把瘦肉精作为先进科技从西方引入

    在中国,亚硝酸盐在800年前的南宋就用于腊肉生产。不过,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的。“瘦肉精”就是中国从欧洲引进的“先进技术”。但现在中国人一提起这种添加剂就会“谈虎色变”。

    一些外国媒体趁机攻击中国。德国《南德意志报》称,中国等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事件折射出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失去道德罗盘的社会,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物质财富而无限贪婪。这在发展中国家很猖獗,因为很多人想走捷径发财致富。日本TBS电视台讽刺说,40年前日本已经治理了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现在中国却处于食品添加剂的“鼎盛时代”,这更好印证了中国落后日本40年。即使中国GDP超越日本,但中国国民生活还远远赶不上日本国民。

    其实,西方国家现在也常爆出食品添加剂丑闻。今年年初,德国多个州的蛋鸡和猪食用了含有二恶英的饲料。调查结果表明,德国几家饲料供应商,在饲料里面掺入了一种本来只能用于技术领域或化工行业的混合脂肪酸。2008年10月,美国及瑞士两大食品集团出产的巧克力也含三聚氰胺。韩国食品卫生部门去年在对一些德国进口产品进行抽样调查时也检测出三聚氰胺成分。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登对日本实践女子大学药学教授西岛基弘的专访。西岛称,“日本人对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及中国食品存在很多误解”。他说:“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来说,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微生物污染,也就是常说的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比起微生物污染来说,风险要小很多。但是消费者往往将食品添加剂危害夸大,‘对人体有害’是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食品添加剂和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比如说做豆腐用的卤水,是做豆腐不可缺少的化学药品;中华拉面中有独特的香味也是因为含有碱面。”他说,“只要正确使用添加剂就没问题,过多使用或者将一些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围内的化学品加入到食物中,那是犯罪,必须严厉惩罚。另外,媒体在报道上也负有责任,用一些诸如‘危险’、‘威胁’、‘致癌’的词汇说食品添加剂是在误导消费者。”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现代社会,人类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既然食品添加剂有其存在的必要,人们就应该客观地看待,避免恐慌,避免夸大其词。媒体应该把情况说清楚,避免过度渲染;整个社会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普及,引导公众冷静思考,客观看待。张颐武说,当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合理,避免任何真正的损害,既不能对人造成身体损害,也不应该对环境造成破坏。(纪双城 李珍 孙秀萍 青木 王刚 陶短房 卢长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