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动漫人物:居士進入寺院的禮儀與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1:55

居士進入寺院的禮儀與禁忌

(2011-05-30 10:46:05)

作者:蒋鑫     摘自《香港佛教》月刊

 

禮儀,是一種規範,同時也承載著一種文化。中國佛教的禮儀不僅包含佛教的行為規範,而在這種行為中更蘊藏著中華文化。禮儀在某種角度來講也可視為,維護人們日常生活當中行為的潛規則,因為它畢竟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性遵守、認識與運用禮儀規範,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自在與超凡。

 

禮儀有很多種,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關於居士進入寺院的一些禮儀常識。



一、著裝

 

寺院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一進去就可以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自然我們的服裝也會對這種環境起著一種襯托作用。

 

去寺院參訪與禮佛時,我們最好穿著樸素大方,應避免穿顏色鮮艷及過於另類的服裝。尤其女士進入寺院盡量不要穿得過於暴露與鮮艷。因為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穿著要求。

 

無論男女入寺參訪應著寬鬆之衣,以便於禮拜,否則衣褲過緊,禮佛跪拜會很不方便。

 

服裝的搭配通用原則是,莫過於得體大方,這樣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會適用的。

 


二、見僧人禮儀

 

在寺院當中,必然會遇到出家師父。出家人捨棄世間的五欲六塵,每日在那種清淨的院落裡修行梵行,他們代佛說法,開導群生,無論是他們的德行還是行持,都是值得我們去禮敬的。

 

通常來講,在寺中行走時遇見出家人應恭敬合掌,同時口中可以說:阿彌陀佛」「師父您好」以示恭敬。

 

在這裡需要注意幾點:

 

1、在厠所中不得禮拜問訊;

 

2、手中捧經典佛像時不得禮拜問訊;

 

3、手捧其他雜物時不得問訊。

 

其總的原則無非就是處處體現著恭敬即可。

 

至於如何稱呼,我們可稱僧人為法師或師父,若知道師父的法號則可以加上師父的法號稱某某法師或某某師父。
 


三、進入殿堂

 

一個大的寺院會有很多的殿,例如: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那麼我們進入殿堂需要注意些甚麼呢?

 

在進門的時候,要靠門的一側進入,在哪一側進入則先邁哪隻腳,例如:在右側進入,那麼我們則先讓右腳進去,反之亦然。不得從中間進入,因為那樣會長養我慢心及不恭敬。

 

有些殿堂會有供果,常見有的居士會隨意拿取,這都是不如法的,因為佛前的供品都是十方三寶物,我們若隨意拿取,罪過是非常嚴重的,還有的殿中會有法器我們不可以隨意擊打,因為有的法器是召集僧眾用的,若任意擊打會影響大眾的修學,罪過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殿當中我們可以繞佛,據經典記載是有很多功德的,但我們要注意旋轉的方向,應該是右繞佛,即順時針,不得逆旋,因正旋表示恭敬之意,這也是源於印度人的禮儀與習慣。

 

在殿堂中不得大聲嘻笑及大聲說話,不要亂扔雜物及吐痰,這些都是沒有素養的表現,況且佛殿是供養佛菩薩的莊嚴聖地,我們一定要十分注意。

 

印光大師說,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所以我們處處要體現著恭敬之心,自然在心中就會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同時也可以收攝我們身心。



四、參加法會

 

在家學佛居士與寺院及出家僧眾的學修之一,便是參加寺院興辦的各種大大小小法會。

 

通常會每逢佛菩薩聖誕日舉辦法會,內容多為集眾誦經、禮懺、念佛、聽開示等。

 

參加法會期間一些大的寺院會人數眾多,那麼自然需要一種良好的秩序,所以一定要服從寺院常住的安排,主要包括上殿和過堂的時間、課誦內容等。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關於參加法會時上殿誦經的注意事項:

 

上殿應著海青及居士服。海青是具有漢傳佛教特色及中國古殿服裝風格的服飾,為漢代人所穿著的服裝,一直延用至今。出家眾多著黃顏色及黑色海青,在家居士不可著黃色的海青,而一般穿著黑色及咖啡色海青。穿著海青時最好搭配布鞋、長褲,若穿皮鞋及短褲會顯得不倫不類,有失莊嚴,另外海青的袖子很大,裡面不宜放置雜物和經書等,這樣走起路來會顯得很不雅觀。

 

在大眾集體誦經的時候,個人的聲音不宜過大,以自己能聽清為宜,因為梵唄念誦以清淨莊嚴韻律和諧為主。在於攝心以至安靜調服諸根。還有就是,人多的時候因為地方的差異所致,可能會存在不同方言及唱誦旋律的不同,如果一味大聲唱誦,必然會聽起來非常淩亂。

 

在大殿排班的次序依次是,出家男眾、出家女眾、在家男眾、在家女眾,所以在家居士都是站在後面的,而且是穿著海青的站在在家眾的前面,未穿著的站在最後面。
 


五、住宿

 

上面談到入寺及參加法會,那麼有可能我們是在異地參加法會,這就需要在寺院借宿。一般來說若想在寺中住宿,首先應該到客堂,要說明來意,並出示相關證件,待知客師父及相關負責人允許方可入住。

 

要知道寺院的一切皆是十方常住物,在使用上一定要倍加節儉,珍惜自己的福報。若不小心損壞常住物要按原價賠償,更不得偷盜寺院的東西。

 

寺院生活一般很有規律性,例如作息時間、過齋(吃飯)時間及以上殿時間等,這樣一來就需要我們的配合及自覺遵守寺院的安排,以免影響他人的學修生活,否則便失去了參訪的意義了。



六、其他

 

   寺院會不定期的舉行講經開示,這也是在家居士親近三寶的最好方式,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這也是我們出入寺院及親近僧寶的最終目標和意義。

 

   參加開示要以恭敬心聽法師講法,聽的過程中不要打斷法師說法,不要交頭接耳、相互攀談及喧嘩。佛法應在恭敬中求,法師為代佛說法,教化眾生,人天所應恭敬,這就要求我們生起恭敬謙卑之心。

  

   此外有很多寺院規模很大,會有很多部門和弘法工作要做,我們也可以憑著自己的一技之能參與到寺院的工作當中,作義工,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佛法的弘揚與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以報三寶之洪恩。

 

 

居士上香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诸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