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电泳漆:老萨谈中国的屠俘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3:12:00
老萨谈中国的屠俘历史 [ 2009-03-09 00:33:33]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战俘,这是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名字,它集中了死亡,绝望,悲哀,凄苦,屈辱等等无数个灰色的词汇。这篇文章只是随便说说他们的故事,老萨希望战争永远不要再来,战俘这个词永远成为历史。

 

战争是什么?

 

战争是毁灭杀戮破坏摧残,是不惜一切手段摧毁消灭敌人,也是人性丑恶面的集中体现。

 

对于战争来说,敌人不管是谁,哪怕是上帝或者如来佛祖,只要是己方的敌人,就一定要被消灭掉,这也是战争的唯一目的。

 

所以,战争中双方对待敌人的态度大体上都一样,就是打击,再打击。

 

而战俘,也就是放下武器的敌人,他的所处的地位就相当尴尬了。

 

敌人放下了武器,不管他是否是自愿的,从道理上来说就应该不是敌人了,而是特殊意义的对方的平民。对于平民来说,虽然是战争,但是也是不应该杀害的,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没有威胁。

 

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和心态,战俘仍然被当做敌人对待。

 

而对待敌人就和对待平民完全不同,所谓的大屠杀也就当然层出不穷了。

 

这篇文章主要说说有计划和组织的大量屠杀战俘,至于小规模的杀俘太多,就不能全部都说了。

 

中国古代的杀俘

 



----------------战俘并非中国独有,西方特有文化也导致他们有众多的战俘

 

 

 

在近代文明社会之前,不要说战俘,就是针对平民的大屠杀也是层出不穷。

 

中国历史上至少有过10多次人口的剧减,有些甚至减少超过百分之九十,每一次人口的剧减都有大量的屠杀平民和战俘的现象。

 

而古代中国对战俘的大屠杀,最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大屠杀,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军队主力在上党郡进行两国战略决战。

 

秦军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第一军师强国。秦军也被成为虎狼之师,其一些士兵被成为死士,也就是亡命之徒。秦军作战极为凶狠,士兵军官不畏生死,军功也以斩首敌军为算。实战中,一个秦军获得一个敌军首级,本人和全家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奖励。所以秦军作战极为残忍,他们的一些部队连铠甲都不穿,在敌人箭雨枪林中冲锋,腰上则挂着敌人的首级。

 

其他六国军队对秦军无不恐怖,胆怯。

 

但是,赵国也不是泛泛的国家。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国家也有极大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上,赵国由于赵武灵王采用少数民族一些强悍作战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的军队和匈奴,林胡,楼烦等彪悍的少数民族作战几十年,曾经数次大破匈奴,其中较大一次,李牧率兵歼灭匈奴10多万人。该国大部分成年男性都骁勇善战,其军队的战斗力是除了秦国以外数一数二的。

 

当时秦国一直认为赵国是征服六国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敌人之一。

 

当时秦国国内可以使用的兵力大约有60多万,为了在长平歼灭赵军主力,消除统一战争最大的威胁之一,几乎出动了可以使用的全部部队,共近50万部队。

 

而赵国更是侵全国之兵,先后投入战场高达近60万之众。

 

初期作战秦军依靠其战斗力上的优势,一度连败赵军,造成赵军数万的伤亡。赵军主将廉颇身经百战,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他此刻迅速调整战略扭转战局。赵军放弃对攻作战,开始凭借上党附近的复杂地形和大量堡垒坚守不攻。

 

秦军再次进攻,虽然也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但是被赵军的防御战术所阻挡,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此时秦军在赵国境内已经作战一年,虽然局部作战几乎全部胜利,但是自己攻打赵军堡垒也损失惨重。加上长期处于进攻作战,士兵疲惫不堪。最重要的是,赵军实在境内作战,前线里后方补给基地不远,军粮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

 

而秦军远离本土作战,军粮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路上就消耗大半,而负担40万部队一年作战的军粮谈何容易。

 

秦国当时国内粮食消耗殆尽,前线士兵伤亡颇重,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占领地又是原韩国属地,老百姓痛恨秦军不予合作,总之,秦军在廉颇的长期防御战术下已经不止,濒于失败。

 

此时,秦王使用离间计,派人重金买通赵王身边的权臣诬陷廉颇胆怯通敌。

 

无能的赵王不惜犯兵家大忌临阵换将,让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担任主将。

 

赵括此人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教官,或者可以说是现在央视使用的所谓军事理论专家。这种人纸上谈兵,教教学生是可以,在电视上吹吹牛是可以。但是他缺乏实战经验,就算担任个连长,营长也不见得能称职,又怎么能领导数十万人的大军作战?

 

赵括出战以后,盲目率领全部主力部队出击,秦军主将白起则故意诱敌深入,接着乘赵军主力出击以后迅速派精锐部队切断其后退的要隘,切断了赵军粮道,随即将赵军主力截成三段后全部包围。

 

当时赵军一无粮食,二被秦军合围在极为狭窄的地域,无法作战。

 

但是赵军极为顽强,他们各自为战,拼死抵抗,造成进攻秦军极大的伤亡。

 

主帅赵括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会造成亡国灭种的国家悲剧。他率领部队拼死突围,连续作战数次,在秦军强力防守下都无法成功,最后一次赵括本人中了秦军的箭阵身亡。

 

此时赵军被围困46日,秦军不断发起进攻,残余近40万赵军死伤惨重,又失去了主帅,加上长期断粮,已经吃尽了马匹,皮革,干草,甚至开始吃尽了阵亡士兵的尸体,如果不投降,眼见全部饿死。

 

于是赵军副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率领剩下的40万赵军投降秦军,试图给部下求一条生路。

 

秦军主将白起此时就面临着一个选择,如何处理这批战俘。

 

当时秦军为了和赵国作战已经实行了全国总动员,除了监视其他五国的部队,能使用的部队已经全部上阵。后期为了歼灭被合围50万赵军,秦昭襄王甚至亲赴河内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男丁组成援军,也算是倾尽全国之力。

 

在整个长平战役中,由于赵军战斗力也相当不弱且拼死抵抗,秦军伤亡有25万人之众,占作战部队的二分之一,损失也算得上极为惨重。

 

此时俘虏40万赵军应该如何处理。

 

-------------秦国白起虽然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恶名昭彰,被后世成为人屠!

 

白起认为如果暂时在当地关押不可能,因为40多万秦军自己的军粮已经开始不济,负担40万赵军的吃饭不是说不行,但是相当艰难。

 

如果就地释放,在白起看来等于放虎归山,25万秦军的鲜血等于白流,是绝对不可的。

 

如果押回秦国国内做工,把数十万人运送完毕,最快也要数月,而且运输路上一样要耗费大量军粮,这段时间怎么办?如果路上粮食不济的赵国降兵叛乱又怎么办?

 

赵军投降秦军时候,白起答应提供军粮,赵军才肯放下武器。

 

此时如果不给赵军军粮,无法活命的40万赵军很容易拼死一搏,发起叛乱。

 

当时秦军除去伤兵,可以作战的不过25万,而其最精锐的部队(轻兵、骑兵、车兵、弩兵)损失最重,剩下的部队战斗力较弱,已经无力一举攻陷赵国。

 

靠这样的部队在冷兵器时代要想镇压40万赵军反叛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当时军事技术薄弱,大部分士兵仍然使用青铜武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使用木棍就可以和秦军正规军作战,也就是这个道理。赵军虽然没有武装,但是终究人多难斗)。

 

其实军粮问题也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白起认为秦国以伤亡25万的重大代价俘虏40万,胜利来之不易。这种决定国家存亡的作战中,白起认为没有什么仁慈可言。

 

在凶残的白起头脑中,既然无法有效处理战俘,不如干脆杀光了事。一来这40万赵军是赵国几乎全部的有生力量,一旦将其屠杀干净,赵国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成年男性,无法再对秦国造成威胁。

 

二来处理如此多的赵军也可以威吓其他五国,削弱他们的抵抗意识。

 

加上白起本人的凶残,他决心屠杀这些战俘,秦王也没有反对。

 

白起首先欺骗赵军降兵,说要把他们中间强壮的送回秦国做工,老弱有病的就地释放回赵国。

 

之后,白起把赵军分散由各部队看押,以便于分散屠杀。

 

白起又下令以酒肉宴席款待赵军,赵军见白起对战俘态度很好,就逐步失去了戒心。

 

其实白起已经下达了屠杀的密令,所有秦军都必须头戴白布,还说“凡首无白布者,即系赵人,当尽杀之。”

 

之后,秦军突然乘夜色进行大屠杀,各部把分散到的赵国降兵全部杀死。

 

赵军由于没有武器,没有防备,加上也被分散开来无法团结,根本无法抵抗。

 

史料记载是坑杀,也就是活埋,实际上活埋只占一部分,相当一部分赵军是死于刀剑之下。

 

当时史料记载: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

 

近40万赵军除了240名年纪太小的被放回赵国,用来散布秦军恐怖论以外,其他都被屠杀干净。

 

当时赵国倾全国之力出兵,每家的成年男性几乎全部上阵,这次屠杀几乎杀光了赵国男性,

 

长平屠杀完赵军以后,赵国全国到处都是哭声“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杀俘事件。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杀俘不吉,下令杀俘的军队或者主帅都不会有好下场。屠杀战俘的白起被秦王赐死,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之后,其家族被秦王下令诛灭。

 

-----马步芳的穆斯林骑兵凶狠残忍,传承阿拉伯骑兵的特点,他们也有杀俘的传统



近代中国杀俘

从秦汉直到清朝末年,杀俘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比较大的就有项羽活埋20万秦军降卒,曹操屠杀20万黄巾军,唐军薛仁贵活埋10万铁勒军,几乎每个改朝换代都有大规模的杀俘事件。

 

 

就在100多年前,1861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本人被满清政府凌迟处死,所部残余被俘的2000多人也被满清政府全部处死(满清政府本同意不杀,这些人才放下武器)。

 

但是进入中华民国以后,由于媒体的监督逐步放开和日内瓦协议的签订,大规模的有组织杀俘现象开始逐步减少。

 

对于国军来说,北伐也好,国共内战也好,包括抗战中对付残暴的日寇,也都没有大规模的杀俘事件(零星的杀俘仍是蛮多)。

 

而近代国军序列的作战部队中,在杀俘方面最为臭名昭著的,恐怕就是青海王马步芳的穆斯林骑兵了。

 

马步芳及其先祖本来是清末在西北叛乱的回教地方势力,后见识不好投靠清政府,逐步获得地方的一些实权,形成回教气氛浓重的地方军阀势力。

 

到了民国以后,西北的马家穆斯林势力也是附庸中央的汉人政权,获取对地方相对合法的统治。

 

马步芳控制青海以后,在初期部下和政府官员多是亲一色的回族,东乡族和撒拉族等回教少数民族。由于民族的传统和青海当地的特殊情况,马家军从清末开始就有屠杀战俘的恶名。

 

 

 

马步芳主政青海前后,有过两次比较大的屠杀俘虏事件。

 

第一是青藏战争

 

青海边境玉树地区的藏族25个部落,不满回教的残酷统治和宗教压迫,发动武装叛乱。西藏也派少量臧军进入青海给予支持。

 

马步芳为了稳定后方,派部队前往玉树地区清剿。

 

马认为藏族人太硬,性格彪悍,和汉人不同,不进行屠杀,无法压服。

 

当时果洛,玉树地区藏族人数量不多,以部族为主,非常分散。而且他们一般非常落后,武器以鸟枪,大刀,弓箭为主,自然不是马步芳的穆斯林骑兵的对手。

 

马步芳的骑兵战斗力也确实很强,往往一个营300人就可以击溃藏族数千人。

 

至于俘虏的藏族战俘,马步芳下令一律残杀,这些俘虏多被当场用马刀砍死,人头挂在马上回青海邀功。

 

除此以外,马步芳在果洛,玉树地区使用部族灭绝制度,往往把一个部族杀的一个不留,除了少数长相较好的妇女被留下给士兵军官做小妾以外,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几岁的幼儿也不放过。

 

 

死于马家骑兵刀下的藏族战俘数千,至于被屠杀的平民就更多了。

 

这些屠杀甚至持续到40年代,甚至在一次屠杀后,马家军还挂起了被杀者的222颗人头,让亲属花钱来赎,每个人头至少一百块银元! 

 

直接今天,比如青海一些地区的藏族人谈起马步芳仍然咬牙切齿。



第二 歼灭红军西路军

 

为了打通西北到新疆和苏联的交通线,红军在1936年组织了西路军。共包括四方面军的主力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第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有6500余人),中央红军主力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有3000余人),加上骑兵师,妇女团等,共2万2000人,这些部队都是红军的绝对主力部队,都经过长征的考验,战将也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悍将。总指挥是徐向前元帅,政委则是四方面军的二号人物陈昌浩。

 

当时青海马步芳的部队也不过3万人,其中精锐部队不过1万多人。

 

但是西路军深入地域广阔的青海荒漠作战,一无援军,二无粮草,三无群众支持,加上陕北指挥的毛泽东等人不了解实际情况,又顾虑西安事变(需要西路军和国民政府讨价还价),导致全军覆没。

 

当时马步芳害怕红军占据他们马家世世代代占据的青海省,决定拼命了。

 

他提出“宁死一万人,不失一寸土”,“ 军队民众化,民众军队化”,除了自己的3万部队,紧急征召了6,7万的民团武装参战。

 

在青海特殊的地形下,马家穆斯林骑兵拥有战斗力和机动能力上的绝对优势,加上他们作战凶悍异常,弹药不足,没有粮食的红军面对5倍于自己的敌人,实在无力抵抗。

 

 

最终22000的红军,战斗牺牲7000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长师长20多人),被俘1万1000人,还有3000人被打散流落在青海。

 

 

 

而1万3000战俘里面,被马家骑兵残杀,虐杀,折磨致死的就有5000人。

 

徐向前,陈昌浩等人扔下部队靠化妆和一路乞讨回到延安,30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带一支仅剩900人的队伍,靠在祁连山上打游击,勉强到达新疆。

 

至于老毛的铁杆部下,第5军军长董振堂所部在高台县城被围攻全军覆灭,董在战斗中阵亡,首级还被马家骑兵斩下带回西宁邀功。独立骑兵师师长董俊彦也战死。

 

红9军就更惨了,政委陈海松身中八弹阵亡,军长孙玉清受伤被俘后,押送西宁处死,据说是被用炸药活活炸死的。

 

 

马家军攻占一些红军防御比较顽强的工事,立即将所有俘虏集中起来,机枪扫射,马刀砍杀,或集体活埋的处死。大规模活埋共有3次(一次400多人,一次600多人,一次200多人),总计1300多人。

 

一些被打散的红军被捉住,如果是军官,政治委员或者党员,团员,一律残酷处死,比如斩首,活埋,取胆,挑筋,割舌,挖心,掏眼,点天灯。

 

另外还有些更为凶残的虐杀手段,

 

一些军官还被马家军抽肠扒肚。马家骑兵对被俘人员当膛戳一刺刀,将肠子拉出,拴在马尾上,然后打马奔跑,受害者肠肚拉出,痛苦到死;马家军馍蘸热血,有些马匪官兵听说用人血蘸馍吃,可以治病,壮胆,就拉出红军被俘战士当场砍死,拿热馍蘸着人血吃,惨不忍睹;马家军打活靶,马匪官兵练习枪法或打赌取乐,拿被俘战士当活靶打,击中者哈哈大笑,打不准者,接着射击,至到把人打死为止。

 

至于红军伤病员一律用马刀砍死。

 

至于一些非党非团的普通红军士兵或者刚入伍的,也被编入“补充团”,“补充营”做苦工,修路,服苦役。

 

红军还有个妇女团就更惨了,1000人中500多人阵亡,剩下被俘的女红军战士几乎都被强奸,之后不是被分为军官做小老婆,就是编入军工厂做苦工。

 

被俘的1万多人中,最终只有4700多人在西安事变后被救,返回延安。

 

 

红军

 
---------------日军 屠杀战俘的手段是最凶残的

 

可以说,红军杀俘的现象也是很少的,主要是长期的宣传优待俘虏政策和特别严格的纪律,这类现象可以说是几乎绝迹。

 

不过一开始,红军也走了弯路。

 

在第一围剿的时期,红军将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斩首示众,又将其首级放入竹笼漂往国民政府控制区以威吓。

 

张辉瓒的人头在江中被国军发现以后,震惊了各方。这个事件很快传遍全国,红军也一度被中央官方报纸形容为凶残的赤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国军军官恐吓国军士兵不要投降:你们被红军捉住了,就会被砍头,挖心,上望蒋杆(吊死)。就算不处死,打仗时候也让你背着炸药包做敢死队,后面用机枪逼着你上。

 

 

之后几次围剿以后,很难活捉将军一级的军官,而国军普通士兵的投降也大大有了顾虑。

 

随着宣传的加深,到了第五次围剿,几乎很难活捉国军的士兵了,造成红军很多额外的损失。

 

红军痛定思痛,制订了所谓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虐待俘虏”、“缴枪不杀”、“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之后,几乎杜绝了杀死国军战俘的现象。

 

但是,作为战争来说,这类事件是难以避免的。

 

曾任红93师师部交通队(特务连)长的老红军秦忠同志在其回忆录中,披露了红军一次屠杀俘虏时间的始末。

 

当时是红军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战役,红93师师长陈有寿,政委叶成焕,274团在团长易良品决心使用偷渡的办法。他们让该团2营4连7,80人乘坐木船偷渡过江,结果刚一过江就被川军发现。

 

川军有一个团的兵力,他们很快依靠地形和兵力优势全歼4连,俘虏了40,50人。

 

川军团长本来是军阀土匪出身,下令将战俘全部处死,威吓试图渡江的红军余部。

 

当事人的回忆到:白军正压着四五十名4连的被俘战士。倒春寒的季节,敌人剥光了战士们的衣服,五花大绑,喝令他们跪下。可被俘的战士无一下跪。敌人用大刀背、枪托猛砸勇士们的腿,许多人倒下了又站起来,没有一个人屈服、装熊。恼羞成怒的敌人开了杀戒,大刀、刺刀向勇士们疯狂地捅、刺、砍、杀,鲜血溅满了山崖。红93师暴怒了,许多战士没等命令就开了枪,易团长满面泪水破口大骂“***人。我要抓住你们,一定要碎尸万段。”陈有寿师长也登高大呼:“同志们,记住这血海深仇,我们一定要打过江去,抓住这股敌人决不轻饶。记住,红93师决不放过这股敌人,一定要报仇。

 

偷渡失利,徐向前总指挥把目光移到了江面宽阔但对岸地形平缓、敌设防不严的苍溪、阆中江段。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在苍溪、阆中百里江面上发起了强渡作战,终于获得成功。

 

担任纵深穿插任务的红93师突进至剑阁火烧寺,一举击溃国民党军刘汉雄部一个旅,光俘虏就抓了一个多团。经审俘得知,该部就是杀害4连战士的那部分江防敌军。

 

 当天黄昏,红93师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会场警戒十分严密,参加者仅限各团领导和师部干部。叶成焕政委和师长陈有寿激愤地介绍了这次的俘虏的就是残害红4连战士的那部分敌军后,严厉地问与会官兵“大家说怎么办?”“这个仇一定要报,杀他***。”易良品团长最先发言。“对这股敌人决不轻饶,不杀他们,咽不下这口气啊。”整个会场群情激愤。但也有人提出:“这群人都是俘虏,杀俘虏违反纪律怎么办?”陈有寿师长红了眼睛说:“管他娘的,这个师长不当了,也要为我的弟兄们报这个仇。” 叶成焕政委也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和理智,他命令:“把俘虏分到各连去,对俘虏就说他们人太多,分到各连好吃饭。今天半夜,各连一齐动手,一个不留。出了事,我和师长顶着,与大家无关。”这种场合下没有人能保持清醒仇恨,俘虏分到各连后,命令被坚决执行了。
  天亮后部队集合时,几百具俘虏的尸体躺满了空场。这时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和陈昌浩政委恰巧路过,看到此景非常惊讶,了解情况后他们大发雷霆:“杀俘虏违反政策的事,干这种事,要撤你们的职,关你们的禁闭。”军中无戏言,不久,红93师政委叶成焕、师长陈有寿被撤消一切职务,送红军大学学习。而这一严重影响“军誉”的事件,被严格保密,很长时间无人提起。

恢复了理智的叶成焕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多次向身边的同志讲起此事,深以为诫:“

我当时只想着报仇,却没想到报仇的对象应是反动头子,而不是当兵的穷人,死在我们刀下的,大多是穷苦子弟的冤魂啊。此后之至他牺牲,他的部队再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70年过去了,屠俘事件的几位责任人中,陈有寿师长在事件后半年因对张国焘路线存在疑问被迫害致死,叶成焕政委和易良品团长则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壮烈殉国。红93师的绝大多数官兵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重提旧事,丝毫无损于他们的英雄形象和旷世殊勋。作为革命的幸存者,秦忠同志在耄耋之年不为尊者讳,忠实地记录历史,给党史、军史留下这段真实、鲜活、珍贵的一手资料。同样显示出一个老GCD员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高风亮节。

 

进入国共第二次内战,朝鲜战争,中印边界战争,中苏边界冲突,中越自卫反击战,杀害俘虏现象就基本没有了。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战俘,就受到很好的待遇。之后的中国发生的几次边界战争,印度和越南俘虏更是当做珍宝一样对待。

 

分析杀俘的原因

 

 

作为零星个人的杀俘,主要是出于个人的方面

 

一旦是仇恨,压力所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在战场的死亡越来越容易,而且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

 

参战人员在心理和生理上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少数像二战中的日军,现代的恐怖分子,少数这样的人,一旦士兵也就是普通人。

 

一个普通演变为杀俘的恶魔,是有一个过程的。

 

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美国军方最近对6千名驻伊美军士兵的一项调查显示,驻伊美军与战斗有关精神问题的比率是自越战以来最高的:每五人中有一个经历过近距遭遇战,超过85%有同伴在战斗中死伤,过半人曾接触过尸体或尸体残块,九成以上曾遭武力袭击,17%存在各种精神健康问题。

 

越战也和这种情况类似,每个士兵都感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对于死亡的恐惧产生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自己释放出来,就往往体现为超出常人的凶残,暴力,嗜血,人格扭曲分裂,甚至种种变态行为。

 

电影《现代启示录》里面的上校,就是由于巨大的恐惧压力,导致精神出现问题,虽然他滥杀无辜,掌握了战争,但是仍然制止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痛苦不堪。马兰白度扮演的上尉去杀死他的时候也说:我是去给他摆脱痛苦。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在面对敌人时候仍然会感到巨大的恐惧,对于无力还手的准敌人—战俘,则是最好的发泄对象了。

 

有计划的大规模杀俘

 

这就没有那么简单

一.消除隐患,解决缺乏管理战俘制度的问题

 

可以发现,历史上的很多杀俘事件,都是指挥官感到战俘对其有威胁。就比如项羽杀死20万秦国降兵,就是因为感到当时四面是敌人,自己实力处理这么多降兵有一定的难度。自己尚且不能保证己方军队的生存,哪有精力管投降的敌人,所以干脆杀掉一了百了。

 

另外一些杀死俘虏,主要是这些军队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战俘的制度,或者是深入敌后的空降兵,坦克兵团等部队,或者是自己已经全面失利的部队。他们很难有效管理战俘,在很多时候就干脆不留战俘。

 

电影《兄弟连》好几集里面都流传一个杀俘的事件,就是他们刚空降在诺曼底的时候,一个美军军官用冲锋枪杀死了多个德军战俘。为什么杀死这些战俘,除了那个军官本人的仇恨因素以外,主要还是作为被打散的空降部队在敌人后方自身难保,无法有效处理战俘。

 

二.威吓敌军,打击敌方士气

 

通过大屠杀恐吓比较软弱的民族还是比较有效的。

 

日本兽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残害了无数中国,美国,英国等各国的战俘,其中以残害中国战俘为最多。

 

这当然和日本本民族的恶劣民族特性有关,他们认为杀死战俘本身就是应当的。

 

除此以外,在中国的屠杀战俘,主要还是用作恐吓中国军民的抗战意识,以屠杀平民为主的南京大屠杀也是这个意思。

 

若干年前,蒙古人就使用这种手段,征服了无数国家和城市。一旦城市敢于抵抗就杀死全部战俘和平民,很多城市为了保存自己,被迫一个个屈服投降。这种屠杀造成的恐惧,在现在叫做心理战,往往能够取得想象不到的战果。

 

在《多桑蒙古史》中记载在蒙哥大汗即位后,可汗三弟旭烈兀指挥大军再度西征企图征服巴格达的期间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蒙古骑兵冲入一个阿拉伯村落,下令所有男女老幼都站成两排统统用绳子把对方和自己的手捆绑在一起。阿拉伯村民们早被蒙古人在家乡一系列暴行吓破了胆,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地屈服于蒙古人的淫威而照办。等到村民们捆绑妥当,这个蒙古骑兵手起刀落,把村中所有人的脑袋一个个砍了下来。  

 

但是,对中国这样的民族,兽性的屠杀一般没有太大作用。当年蒙古人在中国杀伐了一百多年,硬是消灭了中国约5000万的人口,但是,其统治100年就被农民推翻。

 

 

连冈村宁次痛斥本国的杀俘虐俘政策:我同普通士兵一样痛恨敌人,战俘。但是,杀俘不可能起到任何好的效果,反而会让敌人的抵抗意识更为强烈。我军应该妥善调整对待战俘的政策,了解善待战俘其实是为了减少我们的损失,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

 

 

三.国家的既定政策,释放士兵压力鼓舞士气

 

对于一些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往往存在大量屠杀战俘的现象。

 

这多是某些国家有计划消灭敌人的既定政策,诸如德国屠杀数百万苏联战俘,就是所谓消灭劣等民族的行为。

 

至于作战中的士兵往往都有一种仇恨和恐惧混合的压力,这个压力随着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残杀战俘一定程度可以满足士兵发泄仇恨和释放自己的恐惧心理,但是这是一种非正常和违背人类伦理的方法,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所属版块: 历史 将本文分享至: 分享到和讯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开心网分享到人人网分享到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