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的树 电影在线观看:帝出震图”是“先天”还是“后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05:13

转载:“帝出震图”是“先天”还是“后天”?

(2011-02-02 21:41:05) 转载标签:

杂谈

雷学能否再作突破——关于先天

[ ] [ 网上送花 ]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对于易学是门外汉,基本上,没有说话的资格——只是感受到斑竹对于易学的热爱,而我,却还知道一些新鲜内容,这里唠叨几句,期待“雷学”能再作突破!

★可以感受到的是,斑竹是相当自负的。尤其是,已经成就大家,稳稳当当一个体系,涉古及今,浑圆自得,不管是修持还是理论,许多话可能已经不在意——期待能仔细琢磨一下我的唠叨:)

★作为一个大成的体系,我们似乎可以将其比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我说的东西,到了斑竹那里,必然会被安到某个坐标位置上,或者说,我在这里一站,斑竹就是面镜子,我的影子就落进去了,那么,我是个什么,斑竹就知道了——是这样吗?

★一个公理体系还真像坐标系,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那么斑竹的雷学体系,五条公理,就是五维的。

★古来算命都是五行,其实用别的什么五个东西也行。反正,它们五位一体,形成那么一个时空,而在我看来,任何事物,任何存在,我都可以说在这里时空里。而我在这个五维基础上,能给出各种结果(不仅仅是一个坐标),就像用01二进制可以编制成互联网一样。而比如说你的命运,当然也是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准不准呢?可以明确地说:不准。因为我只是在用五个元素来描绘你。但事实上,我又完全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那就是我用01编出来的动画,很是象那么回事的!

★而非常重要的是,就像我们简单地将事物分成好和坏。那么我告诉你“你到北京上面好”,那么这,就很“准确了”。这还仅仅是两维而已。甚至我都没有组合,01中仅仅告诉你一个1,而现在这个画面上可是多少01?

★那么,如果斑竹真能将5维研究清楚,已经相当不易。但我想说的是,斑竹的确由于自信而忽视了先天的含义。就像刚刚提到的好坏——到底怎样能够预测到真实?真实究竟是多少维?没有维度度量又怎样(五维浑溶一体方能成用,而又何必浑为一体?)

★我不很懂,只是觉得先天八卦不可以轻视!
▲我似乎在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上说话,怨不得没有回复:)不好意思!

▲我的经历很奇怪,可以说,除了一点“梦”基本没有感受。或者还有点,就仅仅是心的感觉了。所以,的确没有资格——虽然摆出好像知道些什么的样子。

▲但我又的确知道一些。这实在不好说明。就像在我学的东西里面,老师说“太极无相盘中”什么“两眼通道”,什么“挂象太极”,什么“太极双向盘”,“太极锁相盘”,或者,什么“内景九宫串珠,外景太极锁相”,许多许多,都是在实实在在地“运化易”。

▲接触一个人,和我学我学地的一套,那个人,在学习前,已经真真确确地曾经停止口鼻呼吸(我可不行:),他在修持中出了些叉子,就是见到了“八卦盘”,后来不知怎么的,给弄散了,而他之所以和我们学,也是因为我们谈太极,比如掌中太极,而恰恰,他见到了。

▲还接触一个人,也是,在炼“元极功”的时候,的确见到了“元极盘”。

——这也许并不算什么,丹法修持中,也提到,在成丹后,可能会见到这些东西。那么,我想,诸位也可能有所感受。

▲关键是,易到底是什么一种存在?而版主对先天八卦没有兴趣,恰恰,先天那套东西是经过验证的,只是不那么容易玩罢了——它恰恰,可能却是没有用的东西,正如老子所讲的无为,那个东西,可能无法用公理体系来“拿住”。


 

歌者于2001年12月13日21:12:04

 

“帝出震图”是“先天”还是“后天”?

[ ] [ 网上送花 ]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歌者的担心之处,其实也是我最小心的地方。
  我的易学思想把“后天八卦”放在重点,本是理之必然,非我如此,前人早有明示:
  如,《周易·说卦传》只言“后天方位”,不言“先天卦图”,此为证据一;
  又如,《周易》一书从不言卦分“先天、后天”,此“先天卦图”乃千年后的邵雍所画,古时并无“先天卦图”,当然也不会“后天卦图”之说,我认为采用“郭彧”先生所提倡的“帝出震图”最为贴切〔注:后面附一篇网上“郭彧”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做参考,此文我也是刚看到,但其思想与我有相近之处〕。
  又如,《参同锲》、《悟真篇》暗以“帝出震图”做“炼金术”的“符证”〔注:《参同锲》云:“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证。”……〕,此处的“符”即是“卦”,并且是“帝出震图”之卦,因金丹之法其用在“坎离、水火”,其根在“艮坤、寅申”,《参同锲》、《悟真篇》中的有些以卦说事的地方只是虚掩,须独具只眼才能发现〕。
  又如,《周易》一书多出出现“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之类的话,后世易家难解此意,众说纷纭,其实“不利东北”者,以“帝出震图”来理解就很好解释,东北之卦“艮”也,此卦是五行流行不至之处,是以“不利东北”、“东北丧朋”;而“西南”为坤,五行相生流转,是以“利西南”、“西南得朋”。
  又如,《周易》“临”卦言:“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古时寅为一月,酉为八月,“临”者,上坤下兑,在古时的十二地支配“帝出震图”中,“兑”在酉月上〔即八月〕,此为《周易》用“帝出震图”解卦的明证。
  仁兄总不会认为《周易》、《参同锲》、《悟真篇》是在言“后天”之术吧!
  如果我们不依经典〔因为仁兄可以说经典也有错误的可能〕,那么,“帝出震图”在自然界的出现〔《藏山雷学》上有不少这样的事列〕,“帝出震图”即与天地相合,那么它是“先天”还是“后天”?
  后世的“先天卦图”,以表面上的直观对称性吸引我们的视觉注意〔但它其实并不对称〕,但邵雍本人都对此图语焉不详,我们不能发现什么智慧于其中。其实以二进制递归方式构成一个对称性图形,这没有什么智慧,很多人都可以画出来的,这种画图法才是真正的“后天思维”,因其有“思路”可寻!——“帝出震图”则是从无到有,无迹可寻,但妙合天地,此才为仁兄所说的所谓“先天”!
  真正的所谓“先天卦图”是西方的那一套思想进路,但却不会以卦图方式出现,当然也不会是“帝出震图”的“先天”。
  仁兄问“易”是什么?我看很简单:易就是阴阳之变化——因“道”不是物,故不可用,需寄之于“象”〔象者,卦也〕,“象”则泥于“迹”,故以“易”化之。“易”者,“道”之“妙言”也!
  仁兄所举的功夫境界,是“后天”,非“先天”——人“运化易”为“后天”,“易运化”人是“先天”。我们学习与思考要讲实质,不要被漂亮的名称蒙蔽,说“先天”谁不会,网上的人那个不说“先天”,但有几个知道是什么“先天”。


附:易图讲座第一讲〔郭彧〕


    通行本《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与他经不同之处,即是先有卦象,而后系以卦、爻辞。清胡渭在《易图明辨题辞》中说:“古者,有书必有图,图以佐书之不能尽也。凡天文、地理、鸟兽、草木、宫室、车旗、服饰、器用、世系位诸之类,非图则无以示隐赜之形,明古今之制。故《诗》、《书》、《礼》、《乐》、《春秋》皆不可以无图,唯《易》则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其图矣。”针对《易经》而言,的确,历来人们就把六十四卦的爻画本身视为“易图”,而不就卦、爻辞的文字意义画出什么“图”。这《易经》的六十四卦爻画图象,就是《易经》本图。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易图”,几乎全是针对《易传》有关文字而画出的图。虽然六十四卦图象是“易图”,但是却是属于《易经》的图。《易传》本身全是文字,人们陆续作了一些“图”,目的也是为了 “佐书之不能尽”。“看图识字”,图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既然其他五经的文字需要“图”,则《易传》的文字也需要用图。所以,片面强调《周易》“无所用图”,是胡渭出于他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发的议论。事实上,胡渭之后,人们还在用图,甚至还在不断地画出新的“易图”。《易经》有六十四卦图,的确可以“无所用图”,《易传》全是文字,需要“用图”佐其不能尽。
    宋人郑樵在《通志》中说:“《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得总言易类乎?”又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植物也;书,动物也,一动一植,相须而成变化。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正因为如此,人们就《易传》文字作了一些“易图”,也是情理中事。至于所作之图的“水平”,自然是有高亦有低。关键则在于“学者”如何“为学有要”,有选择地索象。
   《易经》之有图,当在有文字之前,卦、爻辞是系于六十四卦图象之后的。《易传》之有图,也很古老。绝不是如同清代四库馆臣所说,是“至宋而象数中复歧出图书一派”。事实上,只不过是宋代人所作“易图”较多,并且能大量保留下来而已。有关《易传》之图,当然是先有文字而后出图。至于有的古人认为《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圣人则了什么“黄河”所出之图与“洛水”所出之书而画卦,那只是他个人的理解而已。我们“为学有要”,就是要通过对“易图”的研究和分析,弄明白古人的图和图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

    第一图:易经本图

    我们把《易经》中的文字去掉,就会得到六十四卦的“易经本图”。又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则上经可画出十八个卦象,下经亦可画出十八个卦象。这样一来,就会得到上面所列的图。该图六十四卦的次序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因为《易传》中的《序卦》是就《易经》六十四卦的这一次序而系的文字,所以后人就称此图为“序卦图”。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来说,去掉《易经》中的文字,只留下六十四卦图象,这样的图是最早的“易图”,是早于通行本《易传》文字的图。《序卦》的文字是后出的,虽然其叙述卦义依照了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但是“图”却是《易经》中早已存在之图,并非是依照《序卦》文字所出之图。所以,称之为“序卦图”是有商量的。

    第二图:《易传》本图

    《易传》有十篇文字,通常称作“十翼”。“十翼”之名,当附为《易经》羽翼之义。“传”学为注解“经”学而作。传说“十翼”出于孔子,所以其地位很高,就一直与《易经》合为一体,而称作《周易》流传下来。
    《易传》全是文字,我们所谓的“易传本图”,其定义是:《易传》中的有关文字是据有关之图而写出。也就是说,先有了有关的图,而后方有有关的文字。这样的图,我们目前只能找到一幅。这就是《说卦》中一段文字所表达的“易图”。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言: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我们从《说卦》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可知,八卦是有方位属性的,而且是在《说卦》成文之前就有这样的方位布局。有卦画图象的方位布局,就是一幅图。其次序是震〔东方〕、巽〔东南方〕、离〔南方〕、坤〔西南方〕、兑〔西方〕、乾〔西北方〕、坎〔北方〕、艮〔东北方〕。
    《管子·四时》曰:“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南方曰日,其时曰夏;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北方曰月,其时曰冬。”《说卦》所言八卦方位,震居东方,为春季,所以“万物出乎震”;离居南方,为夏季,所以“万物皆相见”;兑居西方,为秋季,所以“万物之所说”;坎居北方,为冬季,所以“万物之所归”。
    《帛书·要》曰:
    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
    从孔子这段话中可知,他是就一幅八卦方位图说话。《益》下震上巽,自初爻上行到上爻,是自震顺时针右旋,自春季流行到夏季,故有“春以授夏之时”与“长日之所至”之说;《损》下兑上艮,自初爻上行到上爻,是自兑顺时针左旋,自秋季流行到冬季,故有“秋以授冬之时”与“成夕之所至”之说。显然,孔子这里就《说卦》所言八卦方位图说话,就说明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是早就存在着的。宋人依据《说卦》有关文字,画出了这样的八卦方位图,并命名为《帝出震图》,只不过是把原图复原而已。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的人提到了这样的八卦方位。如《周髀算经》:“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见日光少,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而入乾,见日光多,故曰暑。”他如《黄帝内经》、《神异经》、《十洲记》、《淮南子》、《易乾凿度》、《易通卦验》、《春秋考异邮》等等,都有关于这样的八卦方位的描述。今见唐代的铜镜实物〔藏陕西省博物馆〕,其背面就有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案,而《重修宣和博古图》载隋十六符铁鉴和唐十二辰铁鉴等,其背面也有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案〔见下图〕。《道藏·洞真黄书》〔自说出东汉安帝元年,公元142年〕所载二幅《八卦九宫图》,其八卦也是这样的方位布局〔见下图〕。
    自宋代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见《观物外篇》〕之后,人们作出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的八卦方位图,并有人称之为“先天八卦方位图”,于是《说卦》所言的这幅八卦方位图,就被有的人称之为“后天八卦方位图”。从图出世的时间上说,却是“先天八卦不先,后天天八卦不后”。至于邵雍称这样“震兑横而六卦纵”的图为“文王八卦”,则是因为他把“乾坤纵而六子横”图称之为“伏羲八卦”。在邵雍之前,并没有什么“文王八卦”的称谓。
    我们以上所列“易经本图”与“易传本图”二图,完全是从《周易》开卷之后得出的易图。虽然一是明显的,一是隐含的,但却都是《周易》原本应该有的图。有人说,《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段文字,也是说的一幅“八卦方位图”。这其实是宋代邵雍的意见。他说:“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见《观物外篇》〕,于是就有了“乾坤纵而六子横”的八卦方位图。然而,他又说:“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如此,“乾坤纵而六子横”的八卦图就不能说是一幅二维平面图,而应该是三维立体图。“乾坤定上下之位”,即是乾上坤下的“天地定位”,而不是“乾南坤北”的“天地定位”。“乾坤纵”是说上下的方位,“六子横”是说平面的方位。正确理解邵雍这一段话,原来平面上只是有六卦〔震对巽为一横,坎对离为一横,艮对兑为一横,是为“六子横”〕。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所列《伏羲八卦方位》图说“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并不是邵雍的原话,是朱熹间接引用他自己所理解的邵雍“本意”。我们今天不能把这一引用断句作:“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关于朱熹对三大易图的改造问题,我们在以后的讲座中会涉及到。〕

    思考题:
    1、所谓“后天八卦”的称谓,有什么不妥?
    2、所谓“序卦图”,是就《序卦》文字所出之图吗?
    3、《序卦》是叙述六十四卦相互关系的文字,它“序卦”的次序是如何来的?
    4、为什么说《说卦》“帝出乎震”一节,是根据早有的“八卦方位图”而立说?
    5、《说卦》“天地定位”,是“乾南坤北”的定位吗?

 

石铭孙则鸣于2001年12月14日1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