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红莲巨剑有什么用:游穹隆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7:26

                                                游穹隆山:因山水舒展,为历史感悟

标签:

旅游

    没想到,在这个江南水乡里,小巧古城外,竟然有着这样一座山,将磅礴的气势和静谧的山腰小径全部包含到了一起。而他的文化也同样与那些历经千百年时光的山石古树一起积淀出了浓厚的味道。很少有山能给人如此多面的感受,他给予我的,早已超出了身体上休闲与放松,而是是抛开了一切繁琐杂事的轻盈以及对人生的感触。

 

文/城子

 

  “穹隆山,位于姑苏西部,高峻挺拔,地域宽阔,最宽处4公里,因其山势高峻深邃,故称‘穹隆’。主峰笠帽峰高约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此山为苏州地区最大的山,有最幽深的山坞和苏州地区唯一的一条约6.5公里的、最长的盘山公路;穹隆山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及中国特有植物楠木等217种植物和名贵树木,药用植物151种。穹隆山亦被称为‘圣山’,追其原因,一是 ‘兵圣’孙武曾在此隐居,撰写出了著名的兵法圣典《孙子兵法十三篇》;再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曾到穹窿圣山祈福;三是穹窿圣山上真观为道教圣地,道教主要修炼的‘精、气、神’,称为‘神圣’。由于开发时间较晚,穹窿山避开了一些早期自然景点的模式,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山水穹隆、文化穹隆和福地穹隆。”

 

    在登山前,我对他的认识仅限于这些介绍。期待着他的俊秀风光和悠久绵长历史,我们的车子在宽阔而带着浓荫的迎宾大道上左拐,沿着游览车专用山路驶进了这座的许多人口中的“苏州最美丽的山”。

 

望湖园:抬头回归天地的怀抱

 

    车子沿着长长的山路缓缓而上,才没多久,一旁的山谷就显得深邃了起来,远处诸山也露出了山顶浓淡有致的轮廓。我望着山底茂密的树林,已经开始被这样居高临下的视野所吸引,却不想,即将到达的“望湖园”上还有这更大的惊喜等着自己。

初进望湖园,觉得这里是一个环境清幽,风景秀美的郊外休闲点。我们把车子停在服务部前的空地上,沿着两边排着别墅的小路往上走。没走几步,眼前一下子就开阔明亮了起来。原来已经到了山顶。扶着石栏,站在高岗之上,满眼是天高地阔:薄薄的云隙中透出的了明媚阳光,远处的层峦叠嶂变得朦胧了起来。现在才明白,那些别墅里的游客才是真正会享受自然的人。向导指着群山环抱的缺口处:“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看到太湖。”这句话令人振奋,虽然无缘遥望万顷“白”波,心情却因此更舒展了一分。耳边只有风的声音,眼前只有天地间最纯粹的风景,忽然间觉得自己很渺小,如同那满脑子的生活琐事。

 

    往右手边走,是望湖亭。这座数百年来接受自然风雨洗礼的古老亭子还默默地屹立在山峰之上,穹窿之下。中心保存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曾经站在此点,放眼江山时所留下的赞诗:“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

 

    就是从这一刻起,我开始接触穹窿山上的人文历史。

 

上真观:转首寻觅历史的痕迹

 

    在我还流连于望湖亭的古碑与前面的无尽风景时,大家已经向旁边的上真观进发了。于是匆匆往前跑,穿过圆形拱门,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香火味。据《穹窿山志》载,汉代初元年间,出身望族的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上穹窿山修炼皆得道,合称三茅真君,曾修茅君殿,留有“断碑”残迹,至汉平帝时,始建道院。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几经损毁几经修复,这个曾经比玄妙观还要兴旺的道教圣地如今静静地卧在穹窿山的高处,等待那些带着吴侬软语的阿婆和五湖四海的游人们点燃最虔诚的香火。向导说,这些沿着山阶而下的几层黄色古建筑只是当年一千间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故事不免令人唏嘘不已,时间总能冲淡所有的辉煌,在尽头留下平静和一丝淡淡的痕迹。离开前,听说穹窿山在春节举行了祈福活动,殿堂之内变得非常热闹。或许对它来说,那些过去的消逝就是为了迎接新的起点吧。

 

    我们又往回走,把上真观的历史和未来甩在了身后,这时,摄影的老师突然兴奋地指着一处灰色的残壁让大家看。那些石头瓦砾整齐地堆积在山谷的树木之中,又被冬天留下的枯叶覆盖着,显示出一种沧桑美。突然希望不要有人发现它们,因为岁月的鉴证总是弥足珍贵。有一天,我也会老去,不知能留下些什么?

 

孙武苑:驻足感受智慧的魅力

 

    坐上车子开始往下开,在山腰的空地前停下。穹窿山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盘山公路和登山的小径会屡次交汇,于是行人有了休息和确定方位的标志,而坐在车里的人则不会错过那些隐藏在山坳中的景点。

 

    我们再次抛弃汽车,在一片丛林中寻找孙武苑。孙武,春秋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齐国的贵族,年幼时就跟着其叔叔当时齐国的大司马、早期军事家穰苴学习兵法。后来因为逃避战乱,来到吴国,在穹窿山茅蓬坞里隐居著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兵法十三篇》。后来孙武与吴国名丞伍子胥结识,被举荐给吴国的大王阖闾,并最终帮助其成就霸业。而我们要探访的,正是他潜心著书、蓄势待发的那段时光。

 

    路上“遭遇”一片树林,苍翠葱郁,种类繁多。每棵树都粗壮挺拔,笔直地耸立向天空。林中有一座石桥,潺潺的小溪在它底下流过。前方的石碑告诉我们,这里是茅蓬坞自然保护区,有着37种植物,包含着中华为数不多的紫楠和珍贵的中草药。

孙武苑就藏在这林子的深处。进了木门,首先见到的是孙武苑草堂,一座依山而建的茅屋,屋前一泓清泉顺着竹筒流下,屋外有菜地和竹亭,屋内摆着古床、古凳、蓑衣、锄头等生活用品。孙武当年隐居的场景、甚至安稳的心情都一下子呈现了出来,历史又开始淹没了我们。

 

    沿着草堂右边的阶梯向上,看到了孙子兵法碑刻廊。碑廊呈“回”字型,满是孙子兵法的内容,从两旁看去,竟然还有英文和日文碑刻。2千多年前孙武在这里一笔一笔写出的《孙子兵法》如今享誉世界,崇尚它的人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了。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再往右,绕过孙武青铜像,上方就是兵圣堂那座极有春秋风格的建筑。走进堂内,会有一种昏黄的感觉。在此安静的欣赏着陈列其中的与吴国历史和孙武经历有关的物品,心会渐渐地沉淀了下去,而思绪则浮上来:一个人,是如何在这样的山坳中艰苦地而平静地生活,并且放眼四海,心怀天下的?身临其境地站在这里,只能更加叹服于孙武的品德和智慧。

 

乾隆御道:漫步享受世外的清净

 

    我们继续从上往下走,踏上了乾隆御道。狭长的山路两旁是密集的竹林,右手边是那条在孙武苑门口便遇见的溪流。她带着轻柔的、淅淅沥沥的声音,贴着光滑的石头陪伴我们一路而下。在这里,头顶的阳光被遮挡,山外的声音也隔开,空间之中只有泉水声舒展着自己的神经。大家都不说话,仿佛在这里能够直视的心灵。这条古道是清静无比的世外桃源。

 

    途径土地祠,一座静静地嵌在密林古道旁边的庙宇。我们在祠前的得仙桥上稍作休息。这才知道,这条清冽的山涧名叫半山泉。回头往上看,身后的山路显得朦胧而飘渺。想到再往下走就要离开这条山道了,心里突然有些不舍。

 

    于是大家慢悠悠地往下挪,视线渐渐宽阔——我们终于还是走出了林子。山泉陪完了整个路程,在面前汇成了宝石般碧绿通透的小水潭。不过在她趋于安静之前,流淌过了两个大小一致、平行出现的石坑。这就是双膝泉。据说,乾隆当年来此祈福,还带着寻找生父的目的。当他爬这里,看着眼前的风景,顿时情由心生,下跪于此,便有了这双膝泉。虽然民间传说总有些非现实的美丽色彩,可我却相信乾隆那“情有心生”的感叹,必定与我们在御道的宁静中触摸灵魂时一般真切。

 

    走过慈孝亭,眼前的一切就平坦了起来。我们下了山。在公园式的山脚下流连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步出了大门。回头仰望高山,他不为我们的游览而有一丝改变,继续巍峨地卧在眼前,凝望吴中大地。而我这个游人的心情却为他起伏不已。山顶上的一派天地、山坳里的圣人遗迹、山径中的宁静惬意……我被他的山水所打动,又被他的人文所浸润。突然明白,恐怕这就是说他是福地的原因之一吧。

 

小贴士:

1、穹隆山风景区票价:正常挂牌45元/人,观光车上下山10元/人,单程5元/人。

开放时间:上午6:30-16:30。公交路线:43路、64路至“穹窿山森林公园”站下。

2、上真观是道教圣地,参拜时的手势要求不同,所以在进殿后可以观察一下周围阿婆们的手势或是询问一下殿内的道士。

3、孙武苑内、兵圣堂右上方有一家名叫“孙武茶室”的农家饭庄。可以坐在饭庄的走廊里面喝杯茶,再点上几个菜,然后一边欣赏着山坳中的风景,一边品尝着山间新鲜的蔬菜和黄油油香喷喷的地道草鸡汤。

4、喜欢享受登山乐趣的朋友可以选择先由乾隆御道上去。而穹隆山景点较多,如果在游览过所有景点之后感到有些累,可以打电话招游览车过来,坐车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