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红莲:“裂瓜门”害惨上海瓜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4:27

一个个碧绿的西瓜被瓜农视同己出。

西瓜种一茬,第二年必须换一个地方。46岁的浙江台州农民杨力谦在上海种了十年西瓜,也如候鸟般迁徙了十年。夏天睡地里,冬天赤脚铲雪,赚了钱回家造大房子,供养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这是夫妇二人坚持十年的动力。

然而,今年的瓜势,却让老杨有些措手不及,从五月中下旬到现在,已经十多天没有小贩上门了,几万斤成熟的西瓜躺在地里没人收,再过一个星期,第二茬西瓜即将上市。

老杨有些坐不住了,“帮我们想想办法吧。”他说。

种西瓜挣的都是辛苦钱

10年前的一天,还是一名木工的杨力谦突发奇想,决定种西瓜。回忆起第一次种瓜的经历,老杨有些啼笑皆非。当时他天天没事就看着瓜盼望它们快点长大,一次,太阳还没下山,他就把大棚的尼龙布掀下来了。“气温高一点西瓜长得快,卖掉换钱好早点回家。”可是第二天早上跑过去一看,他吓了一大跳。“一天不见,瓜竟然翻了个倍,但是却因为气温太高,一个个全裂开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等到6月梅雨季节到来时,没有种植经验的老杨露天种的4亩瓜全被雨水淹死了,一个都没卖成。即便如此,那一年老杨7月份还是把西瓜全卖完了,兜里揣着2万块钱美美地回家。

第二年,爱人葛东琴也跟着老杨来到了上海,夫妻二人开始了起早摸黑的种瓜搭档。西瓜不比其他蔬菜,在一块地里种了一年后第二年必须换一块地种,否则容易产生病害,产量降低。

于是,这十年里,老杨携妻子在南汇、松江、金山到处迁移,看中一块瓜地后,搭上一个个西瓜大棚,在边上再支一个简易小木屋,就成了两个人的家。小木屋里,冬天霜雾通过木板渗进屋内,床铺潮湿得几乎不能睡觉,夏天又闷又热,到处漏风又不能装空调,实在受不了就卷起铺盖睡到外面沟陇上。

而这些,比起“种西瓜”本身的艰辛,还算是微不足道的。“你看我,晒得黑不黑?”老杨用满是老茧的手拍拍自己黝黑的脸庞,眼前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白天风大,只能半夜12点起来将大棚上的尼龙布一个个掀起来,几十亩地拉完,已经东方既白了;而夏天时,封闭的大棚内温度高达六七十度,大中午小贩来收西瓜,夫妇两人只能硬着头皮钻进大棚摘西瓜,常常一个大棚摘完全身湿透。而冬天,又常常遭遇大雪压塌瓜棚。

而这已经是他们在西瓜地里度过的第十个春节了。从年底开始播种,到第二年的10月西瓜销售结束,老杨每年要整整忙上十多个月。当西瓜卖完终于可以稍喘口气,可不到一个月又得匆匆赶回来选地搭棚建小木屋。“什么春节、端午、五一,做我们这一行哪有过节的概念啊?”老杨说。即便日子过得如此艰苦,想到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女儿,他觉得一切都是值的。

往年主动上门的小贩们不见了

老杨告诉记者,5月初瓜价2元一斤时,每天还能销掉七八千斤,而3个星期前的江苏丹阳“裂瓜”事件后,行情却急转直下。

等小贩上门,这是老杨唯一的销售渠道,也是他一直赖以信任的方式。他的手机里存着十几个小贩的电话,去年这个时候,几乎每隔一天就有小贩上门,西瓜还不满9分熟就马上被收走了。如今,三十亩地里,几万斤西瓜都已经可以采摘了,但却一直躺在地里,没人收购。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天。

刚开始时,想不通的老杨还会蹲在田头抽根烟等小贩上门,现在他再也不抱这样的希望了,不得不主动出击。昨天早上,老杨连着给3个以前常来拿货的小贩打电话,对方连连道歉:“实在对不住啊,以前一天能卖掉四五千斤,现在拿两千斤一个星期也卖不掉。”

再过一个星期,第二批西瓜就要上市了,如果不把它们及时采走,将影响第二批瓜的生长;而若将它们一一采下,瓜藤枯掉不新鲜了,更不受小贩青睐了。喂猪?或是烂在地里?他不敢想象,也不确定,今年这些西瓜的归宿究竟在哪里。

不用“膨大剂”,只用“坐果灵”

“电视上说现在的西瓜不能吃了,都打‘膨大剂’的。”卖瓜的向老杨反映,每次他们摆摊吆喝时,总能听到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发出这样的声音。

对于这些讲法,老杨有些气愤。他把一袋子药物都倒出来,“哪有什么‘膨大剂’?只有‘坐果灵’。”老杨告诉记者,第一批西瓜在开花坐果时,由于气温太低,没法自然授粉,如果不用“坐果灵”,就不可能结出果来。

“电视上也说了,从一棵小苗到一个大西瓜,就这么点‘坐果灵’早就都被稀释了,‘坐果灵’的危害比食盐还小。”

昨天早上,记者跟随老杨来到了他的西瓜地、刚走进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没过3分钟,额头上就已经渗满了汗珠。而在大棚下,一个个圆整的西瓜大片而齐整地躺在脚下,一眼望不到头……“你把左手托在西瓜下,右手拍西瓜上部,如果有回声就是个好瓜。”老杨说完,就“啵”地拍了一下瓜,左手掌果然传来一阵发麻的感觉。“我的瓜都是好瓜。”卖不动西瓜的老杨感到自己现在真比窦娥还冤。

亏损太大,瓜农求救:一元一斤求直销

今年老杨的瓜到底会亏多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西瓜品质好,批发价略高于一般西瓜。以每斤1.2元的批发价计算,几万斤西瓜若全部烂在地里,他起码亏损5万元。

老杨租的地每亩一年的地皮承包价是2100元,加上瓜苗、肥料、大棚、尼龙等各种成本,一亩西瓜地的成本约在6000元以上。而去年,每亩地承包价只有一千出头,各种成本也便宜,每亩成本不超过5000元。

老杨说,若形势再这样发展下去,一个星期后开始上市的第二批西瓜若再滞销,那后果将是致命的。“不过第二批西瓜坐果时由于气温关系,不再使用‘坐果灵’,瓜籽都是黑的,应该能好卖一点吧。”说这话时,老杨眼中闪动着期待的光。

临走前,老杨拉住记者,说:“我一般不吭声,但是这次真的有些着急了。”他请求记者把他和附近其他瓜农的电话刊登出来。并表示,如果有白领愿意自驾过来采瓜,他愿意低于1.2元批发价,以一元一斤的价格销售给白领。以下为四位瓜农的联系方式:杨力谦:15221844392;葛冬琴:13917516534;梁燕:13122189859;卫仁飞:13162506886。

相关新闻

市场冷热不均品牌瓜销路不愁

在老杨为西瓜销售到处奔波时,另一些西瓜种植户却表示对“西瓜滞销”一点不担心,至少他们手里的西瓜不愁没人买。那么西瓜销售为何会出现这种冷热不均的情况?一位市民的话或许可以代表大多数市民的心声:“在食品质量屡屡亮起红灯时,我更愿意多花一点钱去买有品牌保障的食品。”而那些不愁销路的种瓜户,有的是在种植过程中全程请农业专家指导,确保品质和口碑,有的则多年来特别注重品牌建设,这些策略让他们顺利渡过了这次‘裂瓜’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更多像老杨这样“噱头”不多的朴实瓜农却陷入了滞销的困惑,“我的瓜肯定没用膨大剂,说了也没人信,只求有关部门检测。”据了解,类似膨大剂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虽有检测方法,却没有限量标准。目前,市农委正在积极制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